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微观的角度,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意见"一词的语义偏移现象。通过对语料库进行穷尽性的研究,我们发现"意见"有一条清晰的语义发展轨迹,即由最初只表中性意义逐渐过渡到出现在特定格式中偏向消极意义,再到现代汉语,"意见"产生语义偏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共时层面,"意见"的中性用法仍然很普遍,这与其词义功能息息相关。"有+N"格式也并不是它产生语义偏移的唯一格式,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意见"一旦出现在评价性的语境中,其语义就会发生偏移,而且是偏向消极的一端。  相似文献   

2.
以无义性、类化性、单向高搭配性为标准来考察近代汉语三音副词的后缀“里”,我们发现其来源于方位词“里”,其后缀化经历了由类词缀-准词缀-词缀的渐进的过程。单向高搭配性是词缀与类词缀、准词缀的共同特质,它蕴含了方位词“里”向词缀“里”转化的必要条件。无义性、类化性则属于词缀自身的特质,这两种特质使得词缀与方位词分化开来,“里”正式成为近代汉语里构词的词缀。  相似文献   

3.
河南方言的助词“哩”可以在多种句子中出现,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定语标记“哩”的来源,有人认为和普通话结构助词“的”来源是平行关系,有人认为来源于方位词“里”.定语标记“哩”来源于方位词“里”更有说服力.定语标记“哩”虚化为表确认的语气助词“哩”,这个语气助词和唐代表示夸张的语气助词“哩”无关;状语标记、补语标记“哩”分别来源于名词“地”和动词“得”.“哩”没有标句功能.  相似文献   

4.
“介词+X+方位词”这一格式,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里有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格式的性质我们认为,格式中的“方位词”已经不是独立使用中的方位词,而是一个兼有方位词、半方位词、非方位词性质的词。其发展道路是由方位词变非方位词,走汉语语法化道路。这一格式也是一个介宾结构。对这一格式中“方位词”隐现问题的研究,通过重点评述樊海燕《现代汉语方位词隐现问题研究》一文,说明问题实际远未得到解决,还有待于广大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5.
基于CCL语料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时考察古汉语表量构式“A空+N”和“N+A空”的语义特征与句法功能异同。研究发现,“A空+N”构式多表“确量”,① “N+A空”构式多表“约量”;② “A空+N”构式仅作谓语、定语、补语,而“N+A空”构式可充当主、谓、宾、定、状、补,且前者多作谓语,后者首作宾语,次作定语;所遵循表量准则差异导致表量语义差异,而表量语义差异催生了不同构式和句法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6.
方位词"里""内"是一对同义的方位词,它们的词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差异也在演变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最终的演变结果影响着这对同义方位词的使用,也决定了对它们对名词的选择.现阶段,在使用这对同义方位词时,到底是选择方位词"里"还是方位词"内",也应取决于其本身的词义和与之组合的名词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7.
由于隐喻的作用,容器方位词的意义范畴从空间逐渐向时间和性质状态发展演化,所以形容词逐渐可以与容器方位词组合。容器方位词的"里"、"中"可以与形容词组合,但是两种结构的偏重点不同。容器方位词"内"、"外"不能与形容词组合,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去展开。  相似文献   

8.
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方位标"里"、"内"、"中"的用法功能是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方位标"里"、"内"、"中"使用的纠结现象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历时演变特征;造成"×里"、"×内"、"×中"使用上纠结的原因,语体和文体的影响只是外在的因素,其内在的因素是受到了与人类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认知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助词“他个”的来源, 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双宾语结构“V+他(间接宾语)+(一)个+ N(P)(直接宾语)”中“他(一)个”的虚化, 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还可以商榷。从语言的历时演变来看, 助词“他个”的来源其实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化的, 即它实际来源于领属性结构、复指性结构和双宾语结构中的“他+一/这/那个”的凝固与虚化。换言之, 语气助词“他个”的最终形成实际是这三种结构历时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 1.1 现代汉语里,由介词“在”跟处所词、方位词或方位词组组成的介词结构(以下写为“在 NP”),在句子里有时位于动词前;有时位于动词后;有时既可以位于动词前,又可以位于动词后(位于主语前的情况,本文不拟讨论)。根据“在 NP”在句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可以对现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11.
从历时平面看,"X+透"结构中的"透"从本义发展为表实在的结果义,到表抽象的结果义,继而再发展到表程度义;从共时平面看,"X+透"结构中的"透"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程度等义,并且"透"还在进一步语法化。可以说,"透"逐渐从实义动词走向了虚化。  相似文献   

12.
"极其"和"极为"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语,文章主要从历时语法的角度,研究两词的演化机制和成词过程。两词趋同中和的动因大致有三个方面:语义积淀、相互类推和语用分化。  相似文献   

13.
从语法功能角度,现代汉语"连"字句的"连"应分析为助词而非介词或连词等。"连"字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强调和焦点表达上,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种句式由最初通过"连"来表强调逐渐演变为借助于副词"也/都/还"等来表达强调,"连"所附着的成分为话题焦点。  相似文献   

14.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两者在性质、来源、语义、语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存在不少"误区",这不利于相关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对这些"误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现代汉语"课程"三基"、"三能"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说,并不存在重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付诸实施。目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其基本结构框架也无重大缺陷,理应在坚持现有框架的基础上,适时、审慎地引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应该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根据"现代汉语"等语言类学科的根本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一名普通话女性儿童为期一年半(12;00-30;00)语料为基础,探索个案的普通话儿童"在"字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30;00之前的普通话儿童"在"字句发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原型义项优先发展,"在+N"表达早于框式表达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儿童语言习得从实到虚的发展过程跟历时演变的语法化过程有平行之处,但同时也跟他们所习得的共时状态的语言面貌相关,是一个受着多种因素影响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单音节方位词还是双音节方位词都能附加在其他词或短语之后构成表示方所的方位短语(即“X+方位词”结构,简称F1),这种结构和双音节方位词作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称为“X+的+方位词”,简称F2)都是以方位词为标志的短语,都具有表示方所的意义和功能.但二者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选取现代汉语里有代表性的一组方位词(之上、以上、上面、上边、上头、上方),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上语料库,考察了老舍和王朔作品中F1结构和F2结构的语法分布和意义功能.探究其二者内在的机制和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单音节方位词还是双音节方位词都能附加在其他词或短语之后构成表示方所的方位短语(即X+方位词结构,简称F1),这种结构和双音节方位词作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称为X+的+方位词,简称F2)都是以方位词为标志的短语,都具有表示方所的意义和功能,但二者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选取现代汉语里有代表性的一组方位词(之上、以上、上面、上边、上头、上方),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上语料库,考察了老舍和王朔作品中F1结构和F2结构的语法分布和意义功能,探究其二者内在的机制和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现代汉语"有没有"是由于"有NP没有(NP)"认知及焦点结构上存有缺陷,在"V不V"历时类推下形成的状性结构。"有没有"问句是时体、焦点与疑问点合一的前摄性语用句,它便于信息安排与提取。表意上它有主观肯定倾向、强调与委婉等功能。"没有"羡余脱落,由"有没有S/VP"可逆序构造出一个新的疑问求证状性动词"有"。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界对术语"语言发展变化"和"语言变异"的使用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有的将二者等同起来,认为"语言发展变化"即为"语言变异","语言变异"即为"语言发展变化";有的用"语言发展变化"指称语言历时平面的演变,用"语言变异"指称共时平面的变化;还有的用"语言变异"指称偏离语言规范的现象。混用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一是变异与变化之间关系密切,二是受字面意义和分析视角不同的影响。为了学科的严谨性,学界应该对其明确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