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而红色家风又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家风类型,十八大以前,长期的家风教育和红色教育没落,让每个家庭的家风意识淡化,红色教育匮乏,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家风建设"也成了新时代下常和国家建设的重点方向,成了全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家风建设迫切,红色家风当首,习总书记三登井冈山,提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家风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题中本有之义,是德智体美劳国民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载体。兵团劳动教育的本质在学理价值上是培育兵团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在实践价值上是"维稳戍边",其价值产物是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在伟大劳动实践中孕育的红色文化,新时代建设祖国边疆,需要发挥劳动教育功能,开展"教育戍边"行动,塑造新时代"戍边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劳动教育中赓续热爱祖国情怀、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坚守艰苦创业品质、彰显开拓进取担当。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兵团高校大学生培养,需要贯穿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大学生主体劳动教育创造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劳动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源泉.陕西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对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信仰、理想和追求为表现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源泉.  相似文献   

4.
谭建 《劳动世界》2016,(3):68-69
大众文化批判,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主题或方向,与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性格心理机制批判比肩接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在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文化批判,在更鲜明、直接的意义上指示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批判精神,因而,大众文化批判非常明确地表征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研究取向或文化哲学转向。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的批判性借鉴研究,提炼启示,无疑是对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同文明之间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冲突与碰撞,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化的根本差异是造成世界文明冲突的根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法探究世界文明冲突形成的原因:地缘战略下领土和资源的争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政治上新帝国主义,得出世界文明冲突的根源是利益冲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本土文化的对外输出已经是语言教学的攻坚任务.大学英语教学中心的转移(从EGP转向ESP),在普通职业型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为本土文化的引入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机遇.提倡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阶梯"式本土文化导入模式,值得教学研究者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学术思想充分涌流,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其间激进、保守、自由各派人物竞相宣扬各自主张,既表现为新旧思想的交锋、中西文化的激荡,更是一场关于由谋求思想改造进而谋求社会整体改造方案的论争。最终,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作为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出路,成为历史、时代和人民的选择。回顾这一历史选择,有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需要不同的要素来支撑,而先进、文明、科学、健康的群众文化正是和谐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则是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性措施,因而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当前发展群众艺术教育的策略主要是:一是求同存异,用红色艺术寻求统一,保持地方艺术特色;二是政府部门重视,合理整合群众艺术教育资源;三是建立群众艺术高效运行机制,重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邓家心 《劳动世界》2013,(12):40-40
高校教学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含高校管理者,又包含教师和学生,这个系统工程的有序运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本研究尝试探求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哲学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研究认为:哲学应用价值体现在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实施策略为多形式开展哲学教育,提高管理者哲学素养,提高哲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性以及构建高校校园学生哲学活动园地。  相似文献   

10.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红色资源。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特质主要表现为爱党爱军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品格和无私奉献的高尚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军爱国的品质,增强当代大学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激发当代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孕育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相似文献   

11.
易晓敏  任世强 《劳动世界》2013,(11):176-177
21世纪大学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地方高校文化作为根植于特定历史和地域环境的一种社会文化,必然归属于一个地域,它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的文化之外,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因此,通过对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大学文化的实证研究,探索如何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大学文化,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内容,同时,不论从职能定位,还是工作内容和目的要求,高校工会的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紧密联系。高校工会应当重点围绕精神文化、教学科研文化、管理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培育校园文化。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工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挑战和一些问题。为应对挑战和问题,高校工会应转变职能定位,完善工会规章制度;创新互联网工作团队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内容建设,使校园文化与互联网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3.
王冰洁 《劳动世界》2017,(32):67-6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更是高校培养高技能和高道德的素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结合途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希望对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德育工作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性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培育优秀青年人才的主阵地,作为开展青年德育教育实现思想引领与武装的重要园地,就必须从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需要、从以德树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需求、从和谐社会构建与中国梦实现、以及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四重维度进行审视。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主体出发,从顶层设计、高校理论研究、课堂主渠道结合、师德建设示范、文化育人氛围打造、社会实践养成等六个方面,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路径实现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从而推动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在层次推进与主体实现中引向深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和遵循自身规律和特点,以廉政制度为保证,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相融合,而且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行之有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青年必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大学生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同时,还要不断适应新媒体环境,创新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手段,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进而引领和推动整个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楠楠 《劳动世界》2009,(12):63-64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民族时代精神、个人修养四个方面阐述加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美宁  陶珺 《劳动世界》2013,(12):148-148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反映师生共同理念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应遵循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统筹把握与全员参与三个相结合的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9.
王保进 《劳动世界》2016,(27):23-24
中国特色社会事业需要年轻一代人去建设,而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中国化理论武装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内容和创新性以及指导教师队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思考与规划民族高校教育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时,需要从国家与民族高校本身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必要的调整与改进措施。民族高校的发展,关系到民族新一代在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关系到民族高校本身在国内外地位的定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国家观念与地方知识体系之间、高校现代教育的方法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之间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