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对矛盾,分工既有利于人的发展,又限制了人的发展。消灭分工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性。分工的现实必然性又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理想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理想的人与现实的人之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开始是从理想的人的类本质出发 ,来说明现实的人的异化性质 ;后来则从对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分析出发 ,来规定人的现实本质 ,并说明理想的人的现实性。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方法的独特性在于把社会物质生产作为统一理想的人与现实的人的基础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它既不同于经验主义的方法也不同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理想性与现实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理想观的鲜明特征。根据马克思理想观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程度 ,探讨马克思的理想观是如何经历“朦胧定向期”、“理想逍遥期”、“理论实现期”这三个阶段 ,逐步地实现其理想性与现实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考察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向度。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所体现出的人类自由作为理性维度,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论中所体现出的自我意识的个体能动性和自由意志的分析,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深刻洞见,也表达了马克思试图通过哲学实践来改变现实世界,彰显了马克思从理想的政治向度走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论孔子社会思想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社会思想既有理想的方面,又有现实的方面。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仁人组成的社会,人们自觉守礼。孔子的现实社会是约束守礼的社会。孔子的理想社会指明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孔子的现实社会强调有序,并体现人的本质,将拯救西方文明“无名性”的恐惧。同时,它们又有明显的缺陷。我们应正确评价孔子的社会思想,以弘扬民族自信心,并让其精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视域中,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处于动态的张力格局之中,马克思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的思想跃迁,深刻彰显了上述科学统一性.而如何科学处理二者关系,直接影响了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走向,也形塑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与具体命运.毛泽东在此问题上,既做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科学协调处置,也犯下了晚年走向理想主义误区的严重错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重设了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互动的张力格局,在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性的同时,又将其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之中加以推进.然而,现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多重交织,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与缺失问题,因而必须理直气壮地高举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谱系定位,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必然归宿,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应对考验的能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依赖, 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独立性, 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人的发展的三大历史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与商品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人的独立性的熔铸,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程度不断提高且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的全面发展, 应当既是理想追求又是现实关切, 是理想追求与现实关切的统一。我们应当且必须从实际出发, 努力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 ,人是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最深厚的源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必须依靠人。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 ,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 ,它们都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现实生活曲发来考察、把握和对待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种社会生活还原法.它要求从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和终极关怀的角度和层面,客观地把握教育回归和超越现实社会生活,关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内容和根本价值与功能.健全的现实社会生活具有丰富多样性、生存发展性、全员主体性、雅俗两面性和继承创新性等特征.它根本地制约和决定着健全教育的生活目标、主体、内容、条件和方式.只有全面回归和不断超越这种现实社会生活,教育才能够真正成为健全的现实生活教育,才能够培养出自主而充分的参与、创造和享有现实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江泽民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政治条件、文化支撑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它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所必经的特定阶段,也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也不断演进,教育观总是表现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就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本文比较了此两种教育观念的产生、发展和特征等几个方面,试图说明,随着新的社会意识诞生和价值观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越来越呈现与社会不相符合的趋势,作为替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则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此后,作者将进一步说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乃是真正面向现实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全方位育人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途径主要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党团组织育人、学生会组织育人、学生社团育人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与家庭、用人单位的配合等若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全面小康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本文在阐述了对全面小康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全面小康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探讨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的反思,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区域发展理论.该理论受到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的肯定和支持,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富有成效的应用.基于相近的发展条件和相似的发展目标,满足"基本需求"的区域发展理论,对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发展、市场发展、融资战略、人才战略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民族经济发展则是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滞后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训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培育人文精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培育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健全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并非真空状态下生成,只有在相应的经济利益机制、宽松制度环境、良好文化氛围的培育下,才能真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的普遍性本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与对象世界建立无限广泛的依存、感知和实践关系的特性。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来自于主体的本质根据、价值根据和目的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们实现和占有其普遍性本质的惟一方式。只有通过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人们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人的对世界的依存关系,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摆脱狭隘功利性的束缚而趋近无限的对象世界,整个世界才能通过人的实践的"重构"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