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陈天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华,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宣传家、活动家。他在二十世纪初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 陈天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用革命的言行为自己写出了一部光荣的历史,成了当时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陈天华的著作,曾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在当时的新军中广为流传;他的思想与革命精神,启发、教育、动员了资产阶级革命分子起来,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斗争。他的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张显菊陈天华(1875-1905),系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对于他思想中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无神论观点和哲学思想等,在史学界均有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他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几乎论及陈天华者,无不大书特书,硕果累...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日本外务省档案,分析陈天华在日本的革命活动及其思想发展脉络,首次刊布了陈天华<要求救亡意见书>、日本警视厅关于陈天华蹈海死亡的报告、以及杨度在枥木县的<供词>等重要历史文献,分析了陈天华与革命派的思想分歧及其与杨度的关系.并揭示出陈天华在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学生入学公私立学校规程>运动中,反对采取罢校归国等过激行动,在他舍身取义前曾要求实行"开明专制"等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活跃于中国思想界的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之中有三位代表人物,即:邹容、陈天华和陈独秀。关于邹容和陈天华的思想,史学界已作过不少论述,而对陈独秀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图介绍和评价从二十世纪初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这一时期陈独秀的思想。 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沙俄调集十七万大军占领了东北三省。1901年,沙俄向清政府提出十二条款,妄图剥夺我国对东北的主权。消息传出,立即激起了中国的义  相似文献   

5.
陈天华是辛亥革命前夕的著名宣传家,他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且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了一生。陈天华(1875——1905年)原名星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人。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落第秀才家庭,幼年替人放牛,生活贫苦。后来他考入提倡新学的新化实业中学堂,他“拾阅新学中书报残纸,慨然欲任天下事”。  相似文献   

6.
论陈天华蹈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05年12月至1911年5月,仅仅五年多,湘人效法屈原者,就有陈天华、姚洪业和杨笃生诸人。他们和屈原一样,都有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也都是以投水自尽而终。然而由于他们各人所处的时间和环境不尽相同,经历各异,思想有别,投水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都不一样,因此他们生前身后的作用及其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仅对陈天华蹈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力红 《理论界》2005,(9):57-58
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从规范与事实两个层面阐释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以往人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哈贝马斯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事实层面的描述,本文则试图立足规范视角对哈贝马斯这一思想进行解读。在规范层面,哈贝马斯一方面分析了影响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产生的前资本主义时代公共领域的规范潜能;另一方面,他又着力挖掘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本身的规范潜能,进而以此为契机批判现代社会,以之为基础构建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8.
“三反五反”运动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德军 《天府新论》2009,(3):128-131
"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党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目前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多从中共反腐败这一角度进行的,认为这一运动惩治了干部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其实,以党对资产阶级政策为切入点,就不难看出,通过该运动,改变了中共对资产阶级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开始把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作是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革命的对象,这也为即将到来的对资改造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晚年的国民运动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青 《广东社会科学》2002,17(1):101-105
梁启超晚年政治思想中值得重视之处是提出了国民运动的重要观念。这一思想是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知识分子以往政治实践失败的产物 ,其立足点和核心是通过国民运动逐步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一思想也是对他 2 0世纪初年新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他始终坚持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这一文献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作了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文献对马克思踏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陈天华蹈海原因新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波 《文史哲》2002,1(5):158-162
陈天华之所以走上蹈海自尽之路 ,主要是因为他在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之间举棋不定 ,无所适从以至长期处于焦虑、压抑、苦闷之心理状态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三对两难矛盾所决定的 ,即感情上倾向革命与理智上倾向改良的矛盾 ;革命派身份与改良派思想倾向的矛盾以及寄望于留日学界与失望于留日学界的矛盾等。正是这三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难矛盾 ,使陈天华这真诚的爱国者在对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的取舍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信仰绝境 ,最终不得不选择蹈海自尽之路以求解脱。  相似文献   

12.
陈诚的家世生平 ,一直存在一些隐匿不清之处。本文据新发现的陈诚文集、家谱资料 ,考述了陈诚的一生 ,对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户良乡、与修《永乐大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生平活动业绩作了系统梳理 ,并附以《陈诚年表》。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近年来学术界、文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陈寅恪其人其学,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位大史学家的了解还有限得很,对他的学术创获、学术贡献和学术精神尚缺乏深在的研究。陈寅恪之学的精神义谛大致可以归纳为九个方面:第一,陈寅恪是最具独立精神、最有现代感和历史感的历史学者。第二,陈寅恪的基本文化态度,是不忘记本来民族之地位。第三,陈寅恪的主要文化理念,是文化高于种族。第四,陈寅恪从根本上说是一位贵族史家。第五,陈寅恪是一位学术奇迹的创造者,他的后三十余年的著述,都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第六,由于陈寅恪对为学的材料资源的特殊重视,在观念上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第七,陈寅恪创立了独特的解释学,即"古典"和"今典"双重证法的阐释学,认为阐释者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方可达致对古人"了解之同情"。第八,陈寅恪一生的最大著述是《柳如是别传》,其历史书写的旨趣是"借传修史",即通过为一代奇女子立传来撰写明清文化的痛史。第九,陈寅恪的"哀伤"与"记忆",实与百年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变迁以及他的家族的命运遭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晚明“山人”与晚明士风——以陈眉公为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山人”与传统“山人”已有了本质区别,其“山人习气”在晚明就颇受物议,故此明末清初的大多数文人都不愿直称负有清望的陈眉公为“山人”,但陈眉公的“山人”身份却是毋庸讳言的。不仅如此,他事实上还是晚明“山人”中的领袖人物,是晚明“山人”“竞述”的对象。但陈眉公毕竟又与普通“山人”有诸多不同之处:陈眉公的生活方式虽然亦游亦隐,但以“隐”为主,其“游”也非主动出游;陈眉公主动捐弃诸生而为“山人”,与一般诸生被迫放弃举业而成为“山人”略有不同;陈眉公的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淡薄名利的价值观在晚明“山人”中也是颇有独特性的。作为个体的陈眉公与作为群体的晚明“山人”同而不同,“不同”是陈眉公在晚明享高名的根由,而“同”则使他在清乾隆朝以后备遭恶谥。  相似文献   

15.
明嘉靖浙江道监察御史陈表,素有"铁面御史"之称,因"忠直见忤",自楚归滇,陈表不仅因为官高品、为民谋利而名垂青史,更作为一位清雅、高远的诗人而为后人所景仰。其诗体写田园风采,可与陶潜诗一比;同时其诗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耿介绝俗,首开玉溪文化先河,为明代云南文学崛起、特色形成平添劲力。  相似文献   

16.
1932年夏清华国文入学试题“对对子”,引起很大争议。对陈寅恪来说,出题是由于很偶然的原因促成的,但这一偶然却使一个学术人格突然介入到公共生活中,成为决定许多考生升学命运的人。认真分析这个风波,可以发现,所以会引起争议的深层原因,是陈寅恪所坚守的学术伦理与社会大众认同的社会伦理之间发生了冲突所致。从“对对子”所遭到的批评中,可看出陈寅恪所信守的文化保守主义理念在当时的尴尬地位,以及与社会潮流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4):92-98,125,158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相似文献   

18.
陈诚西使是 1 5世纪初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但至今仍存在不少隐匿不清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新发现的陈诚自述材料 ,对陈诚西使的次数、时间、活动等问题作了系统论述 ,并对所涉洪武、永乐时期明王朝与帖木儿帝国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9.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4,25(6):67-70
人生与文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人、塑造人,陈昌本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其各自的独立性又将其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塑造好自己一生中不同的人生角色;在文学创作中,他创造出有着自己独特体验的艺术形象。陈昌本的创作与人生形成了和谐之乐。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关于家族本位思想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之核心.作用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在强调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特征时,在个体的小"家"与作为整体的"家族"之间,陈寅恪更重视"家族",认为后者对维系民族文化传统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二、家族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维系文化传统、保存传统文化的作用,更是由于其特殊的情感纽带,使中国文人可以从中获取可靠的精神资源和人生动力.为此,陈寅恪才特别强调出身,重视渊源;三、家族本位思想,由于既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构成社会制度框架的基础,因此不但适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在现代中国也未完全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何对其实行改造利用,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课题.四、陈寅悟关于家族文化思想之形成不仅与其家族历史有重要关系,而且与其父陈三立的思想有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