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培育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部分大学生信仰不够坚定,个体独立意识和尊严意识不强,对政治没兴趣.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培育他们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2.
王道  汪平玲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102-105
当代大学生在特定时期持有积极入世和政治冷漠以及功利意识等不同程度的政治意识状态,及时、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动向,科学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网络等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社会相关部门要本着为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对策,制定宏观政策,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他们社会实践提供便利,以帮助"迷惘的一代"走出政治意识的困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的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的愿望更为强烈。现阶段他们的政治参与呈现动机的功利性、意识的层次性、心理的矛盾性、行为的非组织性等特点,在政治参与中参与意识差别较大,功利性多于义务性;参与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参与多于组织参与;参与渠道不畅,制度性安排多于主动性参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他们的政治安排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推进制度创新,拓宽他们政治参与的渠道,引导和保障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静雅 《南都学坛》2008,28(2):134-135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的未来。然而由于诸多现实因素,致使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出现失衡、冲突、冷漠、盲从等一系列的心理困惑。我们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政治人格、政治情感,积极推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践,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的外部环境,促使大学生更好地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要件、思维要件及价值要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提供了主观基础。而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途径及教育者本人的素质及一定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一个社会良好的时代精神、社会风气、社会思潮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提供了客观要件。主客观要件相统一 ,使社会需求的准则和信念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体意识 ,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 ,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在政治认同、政治态度、政治参与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是大学生自身心理、家庭、学校、社会、大众媒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赖于强化其主体意识,改善高校教育,重视校园网络导向和社会实践,形成全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对象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性——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以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主体性的发展,而主体性发展主要靠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对他们进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大学生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本文在实际调查基础上认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行为不足。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的起因,并试从加强理论修养,端正价值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培养合格公民;健全参与制度,疏通参与渠道;积极投身实践,勇于承担使命4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特殊的内在控制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风险的控制、对社会思想秩序的控制和对个体行为的控制等方面。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社会心理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发挥的主要路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宽视角,整合资源,主动介入到社会运行中,担负社会控制的职责,参与构建社会控制网络,必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之间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追求个人的自我价 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预防大学生思想意识淡薄;激发个体积极力量等方面有着契合点。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批 判性吸收积极心理学成果提供了可能,但应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