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春新秀     
<正>我在图书室借阅的《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深受作者的语言朴实,内容深奥之写作方式的感染,写下《咏春新秀》这文章,希望读者喜欢。傲菊芍药桔子堆成山,雌雄狡兔来江边。我辈江山待人娇,菊然冬雪比妮俏。第一篇:飞蛾扑火"天翻地覆啰,天翻地覆啰",看到《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中,作者引言毛主席的话,我深有感触,作为  相似文献   

2.
1964年 4月 10日至 17日,是毛泽东第 32次回湖南。此次回湘,有一段历史鲜为人知,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长沙给赫鲁晓夫“祝寿”,高瞻远瞩地写下了 20世纪 60年代中苏两党大论战中一段别致的插曲。   要知详情,先要作点铺垫说明。   20世纪 60年代初,中苏两党的原则分歧愈演愈烈,到 1964年已趋向公开化、白热化。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原来把主要精力用在国际问题上,特别是同苏联赫鲁晓夫的斗争上,后来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国内的问题上。因此,他觉得中苏两党的论争应该讲点中庸之道,缓和一下。   1964年 3月,毛泽东离开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向周世钊解诗李芝生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一则消息,说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毛泽东主席读罢这篇报道十分高兴,"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了《送瘟神》两首七律诗。其一曰: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交谈中,毛泽东经常发出妙趣盎然的提问,或使谈话按他的预想进行,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他的观点;或曲折有致地在笑声中表述了自己的意见;或使人疑窦大开,进而积极思考;或打破僵局,顿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毛泽东幽默的提问技巧,常使他驾驭谈话的全局,左右逢源,潇洒自如。一、用问句驳斥对方,论证说理。1957年11月,毛泽东赴苏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十分精明而又极为党诈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很重视毛泽东的到来。在一次午餐时,他在餐桌旁对毛泽东暗示说:“兄弟党的同志们都很关心文件的起草情况呢2”…  相似文献   

5.
1、隐喻应答法 领导者常常会遇到关于一些政治上重大问题的提问。有时回答问题不便直抒己见,有的领导者巧妙地采取比喻隐含的应答法,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胸意。例如:1957年11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一次午餐席间,厨师长送来了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兴奋地对毛泽东说:“要是每个劳  相似文献   

6.
倾听     
如果一个国家的吸毒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不断蔓延,那么这个民族不用任何外力征服就会自己垮掉。 ——一位著名医生这样警醒社会 如果遇刺身亡的是我而不是肯尼迪,世界历史最大的改变是那位希腊船王可能不会要娶赫鲁晓夫夫人的。 ——赫鲁晓夫的经典自嘲 把你的智慧和体力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但永远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长沙决策远生1974年10月至1975年2月,年已81岁高龄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住了114天。他在长沙期间,抑制"四人帮",决定重用邓小平,挫败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篡权的阴谋,为后来党中央彻底粉碎"四人帮"打下了基础。实际上,毛泽东反对江青一伙篡权阴...  相似文献   

8.
小小寰球     
小小寰球毛泽东式制服的象征意义在十年"文革"期间,一些人为表明自己捍卫无产阶级专政的决心,纷纷穿起毛泽东式制服,甚至有人有意磨破某些部位或打了补丁,以使其更接近毛泽东制服的原型。近两年,有人认为毛泽东式制服既高雅又庄重,建议用各种布料制作毛泽东式制服...  相似文献   

9.
郭洪亮 《现代妇女》2014,(11):100-100
中共建党以来,就将党的自身建设列为党的工作重心,历代领导人对党的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摸索,获得了宝贵的思想研究成果。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结合实践经验和教训,对党建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党建原则,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关于党建正确思想的基础上深刻反思"文革"带来的教训,对党建思想提出了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从制度上建党"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海天  肖炜 《中外书摘》2009,(10):31-32
1964年10月,苏联发表公报,赫鲁晓夫下台。 11月5日上午,应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邀请,周恩来率领南贺龙、伍修权、乔冠华等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离京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6日,周恩来拜会新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等人时,  相似文献   

11.
王翠 《职业》2011,(18):116-117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文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意义时,反映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以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同的,文化现状不同且文化性质也不同,最明显的两个分类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的良师益友邹键东在获得2004年“造型艺术成就奖”后,一直盘算着想为后人留下点什么珍贵的东西。这位功成名就的军旅摄影家,在90初渡之际不顾年迈力衰,花了不少精力,翻箱倒柜找出了一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说是要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尽点力。因为他自己实在力不从心,便嘱咐我为此写篇推荐文字。邹老所摄的这组照片的时代背景是: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发  相似文献   

13.
近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在毛泽东逝世的三十多年后,在如何评价他的政治遗产上,中国的左派和右派正各执一词。这种肤浅的二分法,笔者无法苟同。事实上,当下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派",更没有所谓的"右派"。中国思想界的主体,不过是形形色色左翼思想的芜杂混合。所谓"自由派"、"新左派"的对立,不过是左翼阵营的内部分歧。  相似文献   

14.
1953年3月1日,斯大林准备向国家领导层的同事还有自己的家人宣布一些事情。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情况得到证实:受他邀请出席星期日午餐的不仅有常客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还有自己的女儿斯韦特兰娜和儿子瓦西里(也许除了上面提及的这些人以外还有其他的苏联领导人获邀)。据斯韦特兰娜回忆,此前她最近两次到父亲的住处来是在他的生日和新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中国模式,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多人那里,"改革开放"和"中国模式"这两个概念,几乎是可以交换使用的同义词。而"改革开放"又和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联系在一起。人们甚至认为,"中国模式"的特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6.
每期文摘     
毛泽东与周恩来对对联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一日,两人同坐一辆轿车,游览长沙市。车驶至湘江的橘子洲,毛泽东触景生情,吟出上联,请周恩来来对。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相似文献   

17.
奎德斌 《职业》2013,(24):97-98
中等职业学校化工专业的学生是化工企业的"准职业人"。本文探讨在安全环保课教学方面开展组织教学的方法和具体体验,培养他们的"两意识"及"一理念",即生活及工作中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及具有化工企业的"四不伤害"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56年4月,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和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首次访问。两位苏联高级领导人同时出访反映了克里姆林宫对这次访问的高度重视。据说,这也是因为:赫鲁晓夫当时尚未成为大权独揽的惟一领导人。两位领导人是乘坐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的舰艇——“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抵达英国的。4月18日,“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顺利抵达朴次茅斯港。英国首相、战时作为丘吉尔首相得力助手的安东尼·艾登欢迎苏联客人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书面讲话。丘吉尔此时已经退位。1946年3月,丘吉尔曾发表了著名的富尔顿讲话,首次使用了“铁幕”这一术语。尽管丘吉尔一直对自己的观念抱着不放,  相似文献   

19.
经过陕北"肃反"运动后,毛泽东对年仅23岁的习仲勋深为赏识。在之后的革命岁月直至建国后,毛泽东不遗余力培养习仲勋,并不断予以重任,两人在彼此的交往中留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意……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今天我们所讲的“公共外交”活动起源于1936年7月16日,在陕北中央红军所在地保安村,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接见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并接受了斯诺的现场采访。毛泽东向两位远道而来的美国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联合战线的问题。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真正同他邀请来的两位美国客人进行长时间的会谈。现场还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翻译吴亮平。这是中共早期“公共外交”的第一个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