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家乡干支前。你到新区建政权”在察哈尔省和五地委统一部署下,1949年2月初,怀来县委召开了南下干部动员大会,到会的同志有150多人。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同志纷纷举手表态,争先恐后要南下。可最后县委宣布的名单上只有33人,那些没被批准的同志大为失落。  相似文献   

2.
周文赫 《老友》2012,(4):28-29
1982年11月,我奉命来到由省委傅雨田书记亲自领导的“省委人事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傅书记那老一辈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坚持原则,发扬民主,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任人唯贤的高尚品德和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我。  相似文献   

3.
1942年2月底,我由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推荐,经过延安大学入学考试合格后进人延大鲁艺文学系学习。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学校调我到鲁艺图书馆工作。然后在延大洛川分校、宜川分校、韩城分校都工作过。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6月延大分校与西安总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此后我一直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和西北大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潘长有 《中华魂》2013,(24):22-23
我是个工人出身的劳动模范,后来当了干部。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我曾七次见到毛主席,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又逢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双喜临门。在这大喜日子里,作为人党50多年的老党员,回顾自己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家当服务员的一段经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回忆     
蔡英范 《老友》2012,(11):24
光阴易逝,岁月更迭。屈指算来,我与老伴结婚已有59年,金婚已过,钻石婚也快到了。忆起1954年我们结婚时的情形,不禁感慨万千。当时新中国成立才几年,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发展刚起步,各种物资都匮乏,虽然人们的精神异常昂扬,但办喜事只有从简了。那时我在县委机关工作。我领了结婚证后,因为囊中羞涩,何时举行婚礼一直没有定下来。县委办公室主任知道我的情况后,主动找我谈话。他热情地对我说:结婚是你的终身大事和喜事,我们机关的同志要为你俩举行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婚礼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回忆     
9月10日是我国“园丁”的节日。甲申之岁,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温馨依旧,执教数十年的老伴王雨英却已离我而去。相随相伴近半个世纪,她给亲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与难忘的回忆。雨英出生于1938年7月。她1955年参加教育工作,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党的教育事业。雨英曾在榆社县郜村、狐子沟、山泉峪、西崖底、南岔村等地任教,她勤奋乐观上进,每天晚上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常常工作到深夜12点。她业务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生活中与学生平等相待。下课后,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在她身前身后蹦蹦跳跳,放学回家的铃声响了,孩子们也不愿离开校园。当她每次工…  相似文献   

8.
寒假的回忆     
牛鑫 《新少年》2011,(12):31-31
关于寒假的回忆,大多已经模糊。可是最快乐的那个寒假,我却一直牢记。让我们一起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随着我找回那快乐的日子吧。  相似文献   

9.
冬天的回忆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每天早晨起来。瓦片上总是覆着毛绒绒的白霜。墙角的破水缸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缸脚蜷缩着几颗枯草,瑟瑟发抖。冷风从脖子直灌进来,我也跟着瑟瑟发抖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杨洋 《今日南国》2008,(7):80-80
在漫漫人生路中。总有一些人或一些事让你在回忆里珍藏。读高中的时候,我有幸认识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小黑。 回头仔细翻了翻10班的毕业照,猛然发现。我是男生中最早结识小黑的。2002年春天,刚转学过来的他分到了还没有分文理班的7班,他的座位被安排在我旁边。作为数学科代表的我和不爱学数学的他很快就因为我收作业他交作业而有了不多的几次交流。  相似文献   

11.
黄蓓佳 《金陵瞭望》2008,(22):17-17
那年恢复高考前我在长江江心的一个小岛上插队劳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个长青岛上“接受冉教育”4年了,而且我早已准备再继续个4年或者40年也说不定。那时知青除了老老实实“扎根”外,还能有什么企图?没有,也不敢有。不过我算是个例外,因为我在1973年就已经写小说了——当时写小说就是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上班路上,总能看到有些人牵着自己的宠物狗玩耍.它们或漂亮乖巧、或壮硕威猛.各式各样的品种.很多我都叫不上名字来。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乡下家里的那条狗.它不是名贵的宠物狗.它没有好看的皮毛.它是一条土生土长的中华田园犬。  相似文献   

13.
李开复 《21世纪》2009,(12):17-18
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个严肃而遥远的人。从我出生到11岁赴美之前,他给我的感觉,总是有一点点沉默和神秘。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天待在书房里,或踱着方步,或不停地写作。  相似文献   

14.
王崇文 《老友》2009,(7):23-23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地向国民党统治地区挺进的时候,我在湖南省双峰中学读书。听到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我们全校师生都很高兴,尤其是我们的曾彩初老师更显得活跃。  相似文献   

15.
周公馆的客厅是一个虚拟的历史空间,一切都是为了回忆一个“活着的死人”—侍萍,对周朴园个人来说这是一种怀旧和赎罪的精神需要,但建立“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现实需要让他重构了记忆,并营造出一个“三十年前”的时空,目的是让家人按照过去的价值规范来行动,这样“死人”就控制了“活人”,然而过去和当今的融合最终带来的是悲剧的再次重复,也让我们看到了回忆的真实性的脆弱。  相似文献   

16.
陈国涛 《老友》2012,(7):22-23
1985年4月3日至15日.时任中国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的温家宝一行3人.来到江西考察指导地质矿藏勘探工作。当时.上级领导派我作随行记者担负摄影、采访报道任务。至今虽然时间过去了20多年.但当年温家宝同志那种不顾疲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鼓励支持江西地质勘探工作大胆改革。多找矿、找富矿.帮助老区人民富起来的创新精神,以及他那朴素、坦率、真诚、亲民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7.
战地回忆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伟大的一次战役。战役进行到中后期,黄维兵团协同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想增援徐州,接应杜聿明集团向南突围逃窜。  相似文献   

18.
公司的新同事亚娟近期情绪非常糟糕,工作的时候,不断长吁短叹的。还不时在那频频摇头,看那样子,是在心里大发感叹,好像有个很大的疙瘩在心中解不开。  相似文献   

19.
刘玉堂 《社区》2011,(5):47-47
下雪的时候,我喜欢打着伞到雪地里去.到还没被人踩踏过的洁白的雪地里漫步。清晨起来,我照例打着伞出去了。那是附近大学后边的一座小山。山脚下的小路果然不曾被人踩踏过。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回忆     
陈从周 《社区》2014,(11):13-13
我是五岁破蒙,读的是私塾,又名蒙馆,人数不过七八人,从早到晚就是读书背书,中午后习字,隔三天要学造句。没有暑假、寒假、星期天,只有节日是休息的,到年终要背年书,就是将一年所读的书全部背出来方可放年学。当时的生活是枯寂的,塾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强的,真是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