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书刊上的错别字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患。错别字的大量存在,必然极大地影响书刊的质量,有碍于正确地传播思想与文化,有碍于正确地传递信息与交流学术等等。因此,书刊上的错别字问题,亟待予以解决。本文略陈管见,拟就有关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书刊上的错别字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患。错别字的大量存在,必然极大地影响书刊的质量,有碍于正确地传播思想与文化,有碍于正确地传递信息与交流学术等等。因此,书刊上的错别字问题,亟待予以解决。本文略陈管见,拟就有关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试谈消灭错别字的心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字,是个体掌握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是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错别字的存在与泛滥,不仅影响着语言各种社会功能的发挥,而且限制着主体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消灭错别字,应引起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各科教学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高消灭错别字的成效,有的同志从文字学、语言学的角度作了较多的研究,这是非常必要的。我想,识字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果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识字过程作一些心理分析,按心理规律制定出一套消灭错别字的心理策略,那么预防、矫正错别字的工作定会更见成效,这就是我撰写本文的主观意愿。  相似文献   

4.
唉,读错别字真烦恼。一次,我和姥姥下棋,我发现姥姥下棋过程中有一个漏洞,就说:“你有一个破(dìng)。”姥姥哈哈大笑,说:“你怎么把绽(zhàn)念成(dìng)了”我答不上话来。还有一次,我跟妈妈开玩笑说:“我给您取了个(diào)号。”妈妈奇怪地问:“(diào)号?这个字怎么写?”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错别字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入手,对错别字的纠正方法作了一些初步探讨,提出:应从注意字形、注意字音、注意字义三个方面纠正错别字.  相似文献   

6.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错别字大王对小刚说:"一人(亻)身背一张弓,两只箭儿穿当中(弗),有人问我名和姓,我是和尚老祖宗。"他说完昂首挺胸,大摇大摆迈开四方步。小刚听完,知道错别字大王在打一个字谜,仿效他的样式  相似文献   

7.
“作文题目”、“开头结尾”要小心。考生们的神经都绷得很紧,根本就没有时间“返工”,检查前面是否写了错别字,这些工作就需要考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注意。但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办法了,从考试技巧上讲,规避错别字还是有方法的。一般来说,学生写作文,每个人所用的词库都是相对固定的,将以往的作文试卷拿出来,然后寻找出错别字,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教师的分层次继续教育宁波教育学院汤德样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接轨,重要的问题是要使数学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素质.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据《南京日报》报道,中小学生作业错别字出现率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一篇600字的作文竟有20多个错字。一些专家、教师指出,这种现象折射了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不及物动词“死”因经常带有宾语而渐形成“为死”义项出发,说明此用法不仅用于表目的,也可以用于表原因;同时还针对“死+名”这种多义结构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有关介词“于”的省略等情况,概括出较为有效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任何时代的文学评论都是一个关于意义的故事。或追寻或消解,意义总作为一个缺席的在场被谈论。(一)在西方,继十九世纪“上帝死了”以后,二十世纪又有人惊呼“人死了”。(当然人并没有死去,仍一代代活着,正如尼采宣布一种上帝话语的终结一样,福科指的是“人”的话语的终结。)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之死成了西方广泛关注的话题,人道主义话语在西方已不再荣光,漂亮少女变成了大灰狼,但在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家却不合时宜地与狼共舞起来。采用人道主义话语主要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基于对“文革十年”的深刻反思。文革是一次…  相似文献   

12.
“血的代价”—鲁迅生死观的社会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纪念与忘却”、“轻死与韧战”两方面研究了鲁迅悲壮的献身的生死观。作为“死的随便党”的鲁迅并不畏惧死,但认为革命、改革、反抗都必须思虑“血的代价”,这是他经历了多次血的教训后增长的理性认识,是他对生与死进行文化哲学思考后转向社会政治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崭新概念或教育模式,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过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是要转变教育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的目标。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概念还不成熟,在教育理论界尚无定论,但仍不失为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孟子》“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并非舍生取义之意。句中“忘”字应当读作“妄”,全句旨在强调重死守节,反对轻生妄死。对社会个体而言,礼制时代的“义”相当于高度分化且高度固定的职守,舍生取义也因此被限定在“守官而死”的范畴内,因僭越职守而死即为“妄死沟壑”。在早期儒家看来,泄冶、史鱼、宗鲁等忠信殉主的行为都是僭越礼制的“侵官”与轻生捐命的妄死,他们的忠信初心与悲惨结局对礼制的破坏更加深入。柳宗元、金履祥等人对守官的质疑源于后世对礼制时代伦理秩序的隔膜。守官是维持周礼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孟子对杨朱“利己”和墨子“利他”两种极端倾向的制衡。守官思想的消亡使人们普遍讳言利己而高倡利他,从而影响了对“志士不忘在沟壑”的释读。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新鲜事     
《社区》2012,(34):18-19
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近泽区五一东街社区办公室里.20多名刚放学的小学生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团团围坐,围绕在77岁的居民刘鸿志跟前,听老人讲怎样正确用汉字、防止在生活中写出错别字。这是刘鸿志老人与社区举办的第一次“提倡文明用语回避错别字”的讲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确定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它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本身的发展所提出来的任务,是社会实践和教育过程中提出的课题。中学图书馆作为中学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怎样才能适应这一转轨的要求呢?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对有关教育改革文件的学习,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项极其艰巨和复杂的工程。搞素质教育难就难在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如果思想认识统一了就不难。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抓紧时间认真学好党中央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根本差别,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统一认识,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教育与考试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与认识“应试教育”,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考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对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 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普通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关问题,着重指出转轨的途径应是“三优”“四建”“五结合”。  相似文献   

19.
至今常说的“错别字”、“错字”是笔画间架之类的错误。“别字”则是把甲字写成乙字,这是尽人皆知的。那么“别字”这种说法产生于何时呢?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刚入职那会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开设了“学做小记者”的拓展课,同时在领导的支持下,准备创办学校的第一份校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