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5,(5):117-118
<正>一、韩英社交称谓语的差异1.姓名称谓。韩语姓名称谓语采用"姓+名+接尾词、姓+接尾词、名+接尾词"的形式,姓名、姓、名是被称谓的主体,接尾词"■""■""■""■""■"等表示关系亲疏、地位尊卑。英语社交称谓中的姓名称谓有"教名+姓"或"教名+中间名+姓"两种形式。由此可见:韩英称谓语姓名称谓的组合形式不同,韩语"姓前名后",而英语"名前姓后";韩语需要使用接尾词而英语名字往往和宗  相似文献   

2.
人大概都是有姓名的。每个民族在取名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教养、宗教信仰等等。藏族也是同样。藏族人姓名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没有姓。但人们常看到有关书刊上的藏族人名,好象是有姓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有的人在本人名字前面冠以家族的名称。如藏族医圣宇妥·允丹贡布,“宇妥”是他的家族名称,允丹贡布是他本人的名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人名称谓的起源和形成杨利国俄罗斯人的姓名构成和中国人的姓名不一样,独具特色,俄罗斯人的人名称谓由三部分组成:名字()、父称()和姓()。这些称谓形式都有各自的起源及形成的历史,研究它们的历史及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对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避讳字之广为中华几千年罕见 太平天国为姓名避讳,曾多次颁布《钦定敬避字样》,规定《“不得引用误书,致有亵渎”,否则是列入犯天条,犯天条要判死罪的。 诸如所谓上帝(耶和华)、基督、耶稣等宗教;天国、君王、帝皇和洪秀全父子、东两南北翼诸王名等五、六十个字都在回避之例。 封建帝皇多有将自己名字改成冷僻字,而太平天国却要臣下改名字。洪秀全洪姓,因而非洪氏家族的姓洪者就得改姓;大将曾天养,一度姓改换名明“永添养”,因为天王次子叫洪天曾,后来次子死了,才允许恢复本名。  相似文献   

5.
本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在“民族学”一栏里登载了曲又新同志的《藏族人名简谈》一文。这篇文章探讨了藏族人名的两大基本特点,即藏族人姓名之没有姓及其与佛教之密切关系。曲文在探讨和证实第一个特点时认为,藏族本来是没有姓的,为避免鱼目混珠起见,必须注意以下六种情况:一、有的人在本人名字前面冠以家族的名称。二、有的藏区头人因效忠一定朝廷,被当朝皇帝赐姓的。三、藏汉杂居区的有些藏族人解放前在汉族学校上学,由老师依其藏名取谐音汉字为姓名。四、有的人则在自己藏名前自愿加上汉族  相似文献   

6.
姓名称谓在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社会学、文化学、哲学、史学、美学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语中的姓名称谓语加以比较分析,利用基本认知理论中的意向内涵、相似性和任意性进行了解释和阐述。从"姓+名"和"名+姓"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以及姓氏和名字的来源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宗”字冠于称谓之前,用于同一宗族的人,或是对同一宗族之人的自称,后来,也用于称同姓者,或是对同姓者的自称,并不限于同一宗族范围,即将同姓而未必同宗者也视为同宗,“同姓一家”,以示与对方关系之亲密,这当然未免有攀附之嫌。这种现象,古人诗文集中颇为常见。“宗”又是一个常见姓。称谓之前冠“宗”字,此“宗”是表示同宗同姓呢?还是表示姓“宗”?这一问题,甚至某些学者也不大明了,有时会因此导致失误。“宗”字所冠称谓,以亲族称谓为最常见。此类冠于亲族称谓之前的“宗”,都作同宗或同姓解,而不作姓氏解。“宗叔”…  相似文献   

8.
起名的学问     
常锐 《小康生活》2005,(1):44-46
每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称谓。人为什么要有名字呢?其实很简单,取名的目的就是为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的区别。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源远流长。这个人起名自古非常地讲究,有子女从父姓的,也有子女从母姓的,有乳名、学名、别名、字、号之分。  相似文献   

9.
名字对于今人来说,是作为一个称谓。但在中国古代社会,名和字则是两个不同的称谓。  相似文献   

10.
汉族人的姓是家族系统的标志,而名则是每一个具体人的代号。据说,古人在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便由父亲为之命名,那仪式是非常庄重的,所取的名字也是斟酌再三方可定夺。此后,这个婴儿的名字便成为其独有的区别性称号。人名具有假定性。一个人取名时是相对自由的,人与其名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名字,包括本名、化名、笔名、艺名等。如沈雁冰又有笔名“茅盾”、“玄珠”。再如李立三同志,乳名“凤生”;上私塾时,其父按祠堂的字辈改“凤生”为  相似文献   

11.
1.姓名.在《英语国家姓名译名手册》中有些同音异形(homophone)或音形各异的英语姓名并非为一个姓氏和名称,而为不同的姓氏及名称,若被译成汉语的一个姓或一个名,令人颇感似有遁名匿迹之嫌现举几例如下;1.1“Rid①,Reed②(姓或名),Ridder③(姓),Rede④(姓),Ried⑤(姓),Reday⑥(姓)”这六个异体字分明是英国家中六个异姓氏(①姓或名,而汉语却以“里德”一个同名取代.为真实再现原语姓名,宜以实译实,当繁即繁,——对译,我认为应该译成里德①;涅德②,里得③,澄德,喱德⑤及涅得⑥.1.2“Beal⑦(姓).Beale⑧(姓),Beall⑨(姓),Bill⑩(名)”.三个异姓氏和一个名称均被译作汉语的“比尔”一个名字.若将⑦⑧⑨分别译为“毕尔、必尔、秘尔”何如?1.3“Hill⑾(姓)、Hille⑿(姓)、Shell⒀(姓)、Shier⒁(姓)、Seheer⒂(姓)”的汉语译名皆为‘希尔’”.倘若将⑿⒀⒁⒂依次译作“海尔、郗尔、矽尔铱尔,人们自然就不以为是同一个姓氏了.假定我们翻译一部英文小说,凑巧这五个姓全出现这部小说中,而汉语都以“希尔”一个姓取代,那么.该译品显然给人以真伪难辨之感.由此及彼的实例还有“Marx(马克斯)、Marcks(马克斯)、Marks(马克斯)、Mareus(马克斯)及Max(马克斯),在英语中前三者为姓,而后三者为名.可是,译者在泽成汉语  相似文献   

12.
姓名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证明。称谓是以本人为轴心确定亲属以及非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姓名和称谓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了两国人民在对姓名及称谓的认知不尽相同。中国古代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这一习俗在亲属称谓以及社会称谓习俗上也留有烙印。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人名的避讳为切入口,分析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的特征和差异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对中日两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西周王朝确立的宗法制度中,"姓、氏"体现着人的血缘关系与贵贱身份,即"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此制度在春秋、战国之后被新兴的地主封建主义制度所取代。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意地混淆了姓、氏之别,既是尊重历史之变,更是对奴隶主贵族政权的否定。"名、字"(包括其他称谓)的使用则体现着人物的尊卑关系与作者的褒贬态度。《史记》通过对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的名、字、称谓的使用,准确地记录出了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身份,既体现着历史的本来面貌,更体现着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与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一) 词的名实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姓名的功能是称谓人,姓名与人的外貌、性格、品质也没有联系。名叫“美丽”的姑娘可能貌丑;或者,正话反说,取“大愚”、“狗子”一类带贬义的名字,孩子也未必聪颖成才。孩子的相貌、资质、命运并不反映在凝注父母心愿的名字中。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有精辟的论断:“某一物体的名称和它固有的本质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如果只知道一个人叫雅可夫,我是绝对无法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5.
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裕固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组织,每个部落又由若干个户族(相当于氏族、裕固语称“的尔斤”即“特勤”)组成。每个户族的名称类似汉族的姓,但又与汉族的姓不同,裕固人的姓与名是分离的,名是名,姓是姓,名字的前边不冠本民族的姓,也不实行姓与名相连的人名构成方式。据调查裕固族现有十个部落,二十九个户族,也就是说裕固族本民族的姓(即户族名称)行二十几个,其中一些姓氏较为古老。  相似文献   

16.
古代英国人只有一个名字或绰号。姓是一种族号名称,每个人所用的名或绰号并不代表家族,不能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英国人使用姓是从日尔曼人入侵后开始的,日尔曼人使用姓比英国人早。在1066年征服英国前,日尔曼人就已经有了世袭的姓和教名,征服英国后,大批移民到了英格兰,他们把姓传给了英国人。  相似文献   

17.
西夏文献中对不同民族人名的处理方式不同:汉式的姓名和梵式的名字全部音译,藏式的名字全部意译,党项人的姓表音而名表义。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判断人物的民族属性,从中可以知道作为西夏后族的梁姓和曹姓贵族是党项人,而非此前学界估计的汉族人。对不同民族人名的处理方式有少量例外现象,是因为有些汉族书写者并不懂得党项人名的实际含义,而有些西夏文书写者也不懂得吐蕃人名的实际含义,他们都是仅凭听觉进行音译的。  相似文献   

18.
三、明以后回回姓氏之演变 明初,《回回历》专科设于钦天监,历法家有回回黑的儿、阿都拉、选里迷失、郑阿里,还有回回大师马沙亦里。这些人都是保持原来名姓的,但以后就不常见了。回回在西北聚居区还是保持回回名字的,久居内地的回回有更多的方面和汉族文化、经济接触,采用汉姓名的就不限于官吏和士大夫阶级了。明初出现的回回人物都是汉姓名,说明这种现象在元代末期已开始形成。传说明代开国将领颇多回回,有“十大回回保国”之称。明朝的发祥地是在淮河流域。这个地区是昔日回回聚居之处。出现的回回著名将领如常  相似文献   

19.
名字中“长”的读音及其理据彭占清现代汉语中的“名字”一词,是用古代汉语的“名”和“字”两个词作为词素联合而成的,它反映了汉语社会中的个人代号的单一化趋势。古代人有名有字,两者形异而神合:名是一个人的代号的官方形式,字是一个人的代号的通用形式;名是幼年...  相似文献   

20.
曾见《光明日报》载文说:毛泽东,字润之,这“两个名字”“象征着毛泽东革命浪漫主义的一面”。这一说法可推敲。一,此名字并非毛泽东自取,而他的父辈“请一位有学问的人”取的名。他大概不会想到要给新生儿的名字赋予“革命浪漫主义”吧?二,“泽东”,是据《韶山毛氏族谱》“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