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艳 《殷都学刊》2008,29(4):136-140
以往移就的定义都脱不了传统范畴观的窠臼,往往采用单一标准界定这一范畴边缘模糊的综合性修辞手段。典型范畴理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移就是将通常用于修饰、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去,典型的转移方式是移人类性状于外物,典型的句法形式是形名组合的定中结构。  相似文献   

2.
李艳  孙琴 《殷都学刊》2011,32(1):125-129
本文从典型范畴观出发,在分析汉英移就修辞的特点之后,对比了两种语言中移就修辞的异同,揭示出英汉语移就修辞具有相同的典型成员和句法表现形式,不同的只是非典型的部分,而形式上的不同是由于语言所属类型和语法特征决定的,并提出以移就为例进行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个案分析,寻找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移就(Hypallage)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文学词语字典》犤A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J.A.Cuddon)犦对Hypallage是这样定义的:“Alsoknownastransferredepi-thet,afigureofspeechinwhichtheepithetistransferredfromtheappropriatenountomodifyanothertowhichitdoesnotreallybelong.”(也叫做转类形容词,是一种修辞格,指某修饰语从它所适于修饰的名词前移开去修饰另一个与它本不相涉的名词。)汉语也有同类辞格。根据《辞海》,因甲乙两项相关联,把原用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这就叫移就,也有人称为“转借”。英语…  相似文献   

4.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翻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的“移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本文通过分析”移就”的修辞功能,提出移就修辞格的汉译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信息传递的原则、美学欣赏的原则和文化重塑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语法论著给副词下的定义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不修饰名词的词。前几年邢福义先生发表文章指出一些副词有时修饰名词,把副词的定义修改为修饰动词、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这也就是说,人们一般认为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组合,有时也与名词组合。大家都承认语言组合有层次性。我们知道处在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不能直接组合,直接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在语义上应该是讲得通的,因而也是可以单独站得住的。语言的层次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副词与一些语言单位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英汉"矛盾修饰"手法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矛盾修饰指的是在同一个语言成分中,语义相互矛盾的语言单位存在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语言现象。用于这类修饰的词叫做矛盾修饰词。在英语中,矛盾修饰历来被看成是修辞手段的一种,这种修辞格叫Oxymoron(矛盾修饰法)。在汉语修辞研究中,通常没有矛盾修饰这种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中没有类似的语言现象。陈望道和宗延虎等人所说的“反缀”、“奇语”和“反映”实际上就是指这种语言现象。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汉语中的这种类似现象也叫做矛盾修饰。本文以英语Oxymoron和汉语“反缀”的定义、解释作为切入点,从结构形…  相似文献   

7.
向雅莉 《云梦学刊》2003,24(3):112-113
肯尼迪就职演说辞在行文过程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这些修辞技巧有头韵、含蓄陈述、平行结构、重复、回环、层进法、同源修辞格、矛盾修饰法、移就格等。  相似文献   

8.
移就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修辞的手段 ,它的主要功用在于形象生动 ,融情于景 ,融景于情 ,表达细腻新颖 ,并且能平衡句子 ,使语言简洁。移就包括通感、移情、转类三大类。移就的翻译可主要采用直译、释义、拆句及回归原位等技巧 ,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等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语言是有结构层次的,句法分析就应该反映出语言的结构层次。这在当前语法学界已是大家所公认的了。结构层次分析法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如实地反映了我们的语言的面貌。可是,尽管大家都在讲结构层次分析法,遇到具体问题,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分析复杂词组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动词后边带有宾语,前边带有状语,这个状语到底是修饰动词的呢,还是修饰动宾词组的?在这方面就有分歧了。举下边的语言片断为例:  相似文献   

10.
移就修辞格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不合逻辑的超常搭配,这种词语搭配的变异具有很大的独创性和灵活性,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使作品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意境鲜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修辞是修辞研究的新进路.《墓园挽歌》是成功运用移就辞格的典范,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墓园挽歌》一诗中的移就辞格用法,可以加深对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维特征的了解以及对诗作本身的创新性和艺术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哲学和隐喻作为人类研究的对象历史悠久,二者关联紧密.人类的语言系统中由于未能分化出一类专门的哲学语言,因而造成了哲学表达的困惑,而隐喻作为所有语言形态中的"共有因子"弥补了既有的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表达哲学的局限性.隐喻不仅能起修饰作用,能传达信息,还能表达真理,因而契合了哲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定心结构与动宾结构的变换方式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此结构变换为彼结构的现象,本文着重探讨了定心结构与动宾结构变换的方式和意义。归纳出互相变换的三种基本方式,即:动词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名词定语修饰动词中心语及带附件(对象介词)的名词定语修饰动词中心语,具体分析了三种方式各自的成分配置及语义的关系,从而显示出这种变换对表达的选择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现代修辞学的视角来欣赏古代诗歌,是不同于纯文学的,当然更不等同于纯语言的分析。李贺是个不同一般的诗人,他非常态的心理为他的诗歌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气质,所以,通感、移就等变异语言成了李贺的诗歌语言,同时,也成了我们进入“诗鬼”世界的路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1]的基础上,讨论了两个左模张量积的同态,左模和左模张量积的基础环的转移,逆转移。并给出了基础环逆转移的一个同构定理。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中的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报告了作者前期研究中指出的 1 990年代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继而详细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缓解广东省内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的基本思路 ,涉及政策原则、实施途径、产业策略和空间策略等方面。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区域政策建议 ,包括区域性优惠政策的空间转移、公共投资倾斜、鼓励区域经济协作、改革户籍制度、移民就业与移业就民并举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康德哲学是以界限问题为核心展开的,而界限问题又可以归结为先验主体问题,它可以通过"我能(知道)什么?"这一形式展示出来。维特根斯坦对康德哲学的改造是通过界限的语言化和主体的界限化进行的,即把康德哲学的理性界限改造成为逻辑语言界限,并通过主体的界限化使主体成为世界的界限,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主体——界限主体。由于界限主体具有"零位"特性(类似于数学中的零),于是,康德关于主体能力和理性界限的提问"我能……?"相应地就转变为一种基于"零位"主体的逻辑语言的意义标准的提问"人们怎么能……?"哲学问题也就转移到了以探讨"怎样"为特色的"Canbe"问题上来了,康德的哲学问题也就从理性的平面转移到了语言逻辑平面。  相似文献   

17.
危机期间,我国纺织业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而越南则保持稳定,越南在危机之前吸引纺织业转移而形成的出口高增长是重要原因。中越两国纺织业出口前景取决于沿海纺织服装业是内移还是外移,内移对我国有利。基于越南、我国沿海及中西部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优势比较,文章提出促进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下,《新青年》诗歌语言呈现出通俗化、句法功能的显性化、语言表意的复杂化的特征。学习西方民间诗歌语言,采纳对话的语言组织形式,大量语气词入诗带来的直白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新青年》诗歌语言整体上呈现出鲜明的通俗化的特征,体现了五四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时代的话语特点。向译诗借鉴,新诗讲究语法组织,句法诗性功能得以显现化;现代人称代词的诗性引领功能、修饰成分的诗意扩充,使新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现代表达方式。语义结构的整体关联与欧化的文法带来语言表意的复杂化,增加了诗歌的凝练度和内在诗意。译诗的语言借鉴影响了中国新诗语言观念的现代变革,提升了中国新诗语言的表现力,拓展了新诗语言表达方式,丰富了新诗语言表意功能,为滥觞期中国新诗形式建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隐喻的认知理论,就有关隐喻的语言事实对隐喻在认知过程中语义转移的部分特征作一探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我国现存的二元结构的巨大动力源,是一个融理念、追求,需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社会变移,因此它具有必然性、特殊性和长期性。借鉴国外经验,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实现地方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