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历书》以通史的形式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上古至西汉太初年间的用历情况,是我国最早的历术史专著,其中有关我国历术史上第一次改革——太初改历的论述,对研究我国历术的沿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千百年来,《史记》所记述的太初改历,却成为历术史上的一大疑案,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造  相似文献   

2.
以出土墓志为中心史料考察明清整个商人群体的社会构成、资本来源以及经营方式。明清时期人们的职业观以及财富观已发生重大转变,传统观念虽然有所保留,但经过完善后基本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因而商人的社会构成以及资本筹集方式均呈开放、多元的发展态势。然而明清商人的资本运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却沿袭较多的传统伦理中的落后因素,以致无法充分地按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3.
元代亦集乃路的渠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里,有关于元代亦集乃路渠社的记载,这是第一次以珍贵的文书资料记录了亦集乃路设立基层组织的情况,而且也是第一次揭示该路基层组织的特殊之处――不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而是以渠道长短为单位建立的渠社制度。同时,关于渠社的记载也证实了甘肃行省确已建立村社制度。也可看出有元一代在农村设立村社的广泛性。本文通过文书材料,探讨亦集乃路渠社制度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茶渣妙用多     
《社区》2009,(36):32-32
很多人喜欢喝茶叶,但是喝完之后就随手把残余的茶叶扔掉了。殊不知,这种做法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残茶的功效更大。第一用:残茶去油垢。用残茶擦过的灶台和用洗涤剂、去污粉擦过的一样清洁,但残茶中却没有洗涤剂、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代杂剧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杂剧观念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明前期、明中叶至清初、清中叶后。应将杂剧较外在的体裁、体制等要素与较内在的题材、风格等要素联系起来看,才可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人们对杂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显示明清时代杂剧观念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明清海洋移民移居台湾岛和菲律宾,宗族组织也被移植到移居地。台湾既有大宗族组织,也有小宗族组织;菲律宾只有宗亲会而没有小宗族组织。这是因为台湾自晚清以后经过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转变,而菲律宾没有经过这种转变。这种情形反映了明清海洋移民在国内和国外宗族发展的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7.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火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8.
“遗民逃禅”是明清之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屈大均逃禅前后“历史图像”的勾勒,试揭示明清鼎革之际岭南遗民逃禅特点以及遗民“逃禅”与政治生态变动关系。本文研究认为:岭南遗民逃禅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岭南遗民“逃禅”与政治生态变动密切相关;二:岭南“逃禅”者多有心理上的矛盾,行为上的“悖逆”;三:岭南政治生态的多元化是岭南既开放又封闭文化特质的凸显。岭南在明清之际先后经历南明政权统治,南明与清政权的争夺,以及“三藩”时期,政治生态明显并于它地,且更替频繁、反复,所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是造成以上特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黑城文书看元代的养济院制度——兼论元代的亦集乃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俄藏敦煌文献》中的 ДХ . 1 90 72R《元至正三年亦集乃路巡检司为收养郭张驴等孤老状本路总管府及指挥使判》为黑城文书 ,是目前所见的惟一一件有关元代养济院的出土官文书 ,对研究元代养济院制度和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此件文书证实了元代鳏寡孤独废疾收养制度曾有效地实行 ,并一直实行到元末。元代鳏寡孤独废疾收养制度即养济院收养制度 ,受宋代的养济院和福田院等社会救助制度影响 ,并与其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元朝还建立了与养济相关的法律 ,以确保鳏寡孤独老弱残疾者得到收养。  相似文献   

10.
《女人世界》2008,(8):81-81
其实,男人的美妙时刻只有短短的5秒,甚至有时都不到5秒,但那欲生欲死的感觉却会让他“继续向前”、乐此不疲。如果你能把握住这整个过程,那你会成为他“记忆中的最美”。有点小诀窍告诉你:  相似文献   

11.
(1)清棵。就是在花生出苗后。用手扒开植株周围的土、帮助子叶出土。清棵能促进植株第一、二对侧枝及报系的发育,同时亦可剔除护根杂草。减轻病虫害,一般可增产20%左右,清棵关键是掌握好时间和深度。过早,会使幼苗落干,造成死苗;过晚,会劳而无功,第一对侧枝已在土中长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清棵的最佳时期应掌握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考察,揭示了明清时期契约文书在贵州清水江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使用情形。自明至清,清水江地区的契约文书书写格式经由了规范到灵活多变的过程,同时亦多与地方社会文化相契合,颇具地域性、民族性的书写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契约文书的传播、使用及书写格式的变化,反映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观念的增强和固有习惯的变迁,进而言之,即从“插草为界”的“无法”习惯逐渐向“各具契纸”的“有法”习惯转变。而契约文书的传播和书写格式的变化,亦为观察不同地域生活习惯变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清佛教版画在云南美术史研究方面几属空白。本文依据大量云南佛经版画、出土的绢本经刻画以及近年作者接触的一批民间收藏,指出云南佛教版画在内容与中原相同的同时,艺术处理方面却有所不同,体现了云南地方和民族在吸纳一种文化时的融汇和改造。  相似文献   

14.
如果对长沙马王堆出土古笛复制实验,就会发现:该乐器发音灵敏、音质优美、调音方式独特,背孔功用特殊,属于音乐性能极高的实用乐器,这对进一步研究古乐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纠纷解决后同时存在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固有机制两种执行程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国家执行程序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要求,而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纠纷解决后的执行又必须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同时,西南少数民族对外来机制的执行会进行排斥,而在同外界的交流中,其固有制度必然会汲取外来制度营养。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下,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的执行走向融合,趋向大同。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执行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狱等状四种》的竹简背面上有两种现象:一、用刻刀或者墨笔划出的简背划线;二、简背反印字迹。以《状四种》卷册一为例,将论证对此两种现象的分析如何为复原卷册简序提供重要线索。竹简背面的分析不仅可以适用于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竹简,而且也适用于来历不清的竹简。因为后者缺少在出土地点原来位置的信息,所以这两种简背现象的分析对复原后者简序更加有用。  相似文献   

17.
明清(后金)战争,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战役频繁无歇、规模宏伟、悲壮激烈及其持续时间之久而载入史册。其中又以清(后金)五次千里奔袭关内(1644年前),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一页。清(后金)屡次奇迹般的成功远袭,对于明清兴亡关系很大,且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迄今尚无专文探讨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将清(后金)五次入关起因与经过缕析清楚,并从整个明清(后金)战争的范围考察其战略思想,揭示其后果对历史演变之影响,亦能有助于我们关于明清兴亡历史过程的必然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清册封使录以及《琉球入学见闻录》所记来看,明清两代琉球派往中国的使团和留学生,以及明清两代派往琉球的册封使团,不仅加强了双方的政治经济交流,也使得儒学在琉球得以传播,并对琉球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口语格式“等……的”的描写及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是作者《汉语口语非独立句研究》系列论文中的一篇。文章描写口语格式“等……的”的各种特性。语义功能:表示说话人的意志或愿望,有劝止、应答作用;语音特征:“等”音节弱化,“的”音节异化。语用条件:一般用在会话双方的接答话一方。结构方式:可进入这个格式的语言单位是表示时间或处置行为的词语。文章还讨论了这种格式与它的平行同义结构之间的相容及相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耶稣会传教士何大化等人于1671年在广州将"诉状"、"康熙圣旨"等12篇与"康熙历案"相关的文书编印成中拉文对照的文集Innocentia Victrix(《无罪获胜》).初看,该文集只是一本"康熙历案"的卷宗.然而,如果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全书,那么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本来华传教士的专业汉语教材.时代的变迁和政权的更迭,导致了明清官话语音的嬗变,加之"康熙历案"迫使传教士停止了传教活动,客观上使他们有了充裕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中国的语言与文化上,从而促使在华耶稣会编辑刊印了这本汉语教科书.此教科书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汉语官话语音,而且也反映了17世纪中后期中西语言接触之实况,颇具语言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