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考生在口译考试中的临场发挥受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考官的视角,从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详细分析考生在一次英语中级口译考试中的失误实例,深入探讨其对口译教学实践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PACCEL语料库分析了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汉英口译过程中的逻辑显化现象。通过对汉英口译过程中逻辑连接词使用的数量和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汉英口译过程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使用频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句关系的显化程度;(2)汉英口译逻辑显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形式化程度的不同、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以及口译自身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不同国家英语发音的特点、专业术语含义的多重性、科技英语口译中临场心理素质和数字翻译的重要性 ,提出了提高语言适应能力、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 ,做好科技英语的口译工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电视新闻画面语言进行逻辑考量的基础上,认为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应该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而且可以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遵循具象思维规律,符合视听语言规范和符号组合规则,是画面语言具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逻辑是口译的生命线,无逻辑,不口译。从研究口译笔记的困难和原因着手,分析逻辑分析对口译笔记的意义。在对逻辑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口译笔记的一般策略。以该策略为指导,结合2013年扬洁篪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文本,从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两方面对汉英交传中的逻辑关系与笔记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日常语言学派与逻辑语言学派有诸多不同,斯特劳森认为由于日常语言的复杂性,精确的逻辑分析是不能够做到的。采用逻辑分析方法的同时,将语用学中的语境引入语言哲学中,并就语境的两种类型言内语境与言外语境、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加以阐释,进而得出结论:语境的提出为日常语言指称的确定提供了新方法,为语言哲学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对语境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民航科技英语翻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民航英语为例 ,从语法和词汇两方面探讨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实践证明翻译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科技专业知识和语言修养才能做到 :1.透彻理解 2 .逻辑分析 3.简明表达。而翻译的技巧来源于实践和积累。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人工语言产生的原因和历史,介绍了弗雷格、罗素等人对逻辑语言的基本构想,讨论了人工语言、逻辑语言、自然语言几者的关系.本文的结论是,逻辑语言是逻辑研究必需的工具,它与自然语言的本体论地位不同,自然语言是全方位的,结晶着我们对现实的直接理解,因此,逻辑语言根本不能取代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9.
以参加CATTI二级笔译考试的60名英语语言能力相当的应试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汉语逻辑能力测试等手段收集数据,考察汉语逻辑能力对CATTI笔译考生翻译能力发展的影响。实验发现:汉语逻辑能力与所有考生翻译能力发展显著相关;汉语逻辑能力能够直接预测所有考生译文产出质量。这表明语言能力到达一定阶段后,翻译能力发展显著受到译者母语逻辑能力影响,因此译者需重视自身汉语逻辑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与笔译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口译的即席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其更符合语言哲学家研究下的日常语言特性。口译的历史虽然远早于笔译,但口译理论的研究却起步较晚,更鲜有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探究口译活动的意义本质。从哲学的角度对口译研究进行思考,可以发现口译活动具有如下哲学特征:语言世界观的立交桥——口译研究的跨文化交际学思考;语言游戏的关联性——口译研究的语用学思考;体验哲学的经典体现——口译研究的认知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体现的程序本位理念在我国处于“无根”栽培状态,从而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律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分野。两种逻辑所代表的两种秩序间的冲突源于不同的哲学基础、不同的利益考量与分享。因此,问题的解决以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价值基本准则的利益分配为核心是两种逻辑整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与知识创新》一书 ,是逻辑学界近年来的一部力作。该书确立大逻辑观念 ,有利于逻辑科学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论证了逻辑具有创新的功能 ;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通常的动态认知逻辑的基础上,引进对动作的认知。给出对动作认知的语义和特征公理,建立这种新类型逻辑的极小系统,并证明其框架可靠性和框架完全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逻辑纲领是经济学逻辑的一种新研究纲领,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应用形式逻辑加语言逻辑纲领,也不同于博弈论纲领。主要研究经济学原理的性质、理论的形式结构与经济学解释、辩护及理论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学术界还较少关注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逻辑。国家底层不同于国家,它是国家与社会直接衔接的重要层面,它在与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逻辑与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围绕国家及其政策、国家底层和社会群体三个主体,形成了国家逻辑、科层制逻辑和社会逻辑,并伴随着深刻的行为意义,而这三个逻辑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6.
霍布斯与洛克同为自由主义的契约论阐述者,但他们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学说,霍布斯遵循的是主权逻辑,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主权,而洛克却遵循宪政逻辑提出了有限政府的主张。两种逻辑反映的是权威与自由这两个时立范畴的复杂关系。这两种逻辑有其差异,却又需要共存于自由主义的政治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试论逻辑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实行全面教育 ,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必须以加强逻辑教育 ,提高国民逻辑思维素质 ,优化国人思维结构为前提和基础 ,都离不开逻辑思维素质的提高。逻辑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创新的坚强后盾 ,而且在知识型教育向智能型教育的转变中 ,有提高学生自学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重要作用。当然 ,要防止对素质教育特别是逻辑本身的性质和功能的不正确或不深刻等错误认识 ,特别是要防止后现代主义和培养逻辑思维不用专门学习逻辑的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具备严密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从理论逻辑上看,它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坚持与发展,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从历史逻辑上看,它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之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从实践逻辑上看,它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姗.哈克使逻辑哲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对于逻辑系统与现实原型“恰当相符性”的不断探索。逻辑理论具有可修正性,经典逻辑的公理和规则本身需要不断修正,多种非经典逻辑的出现是必要的和可能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原型的要求。逻辑的中心问题则是有效论证与非有效论证的区别问题。关于论证有效性的评价,哈克提出,存在着形式的(语形的)、实质的(语义的)和修辞的(语用的)标准这样三种由强到弱的有效性标准。法律论证的核心问题也是论证的有效性,可以把苏珊.哈克的逻辑哲学思想灵活运用于有关法律的逻辑与法律论证的评价标准的分析,并且将哈克的这三种有效性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决定性的力量是资本。资本具有双重逻辑:一是创造文明的逻辑,二是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这两种逻辑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内在结合在一起的;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更为根本。在全球化条件下,必须正确对待资本的双重逻辑,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创造文明的作用,又要合理引导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