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许有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
一世界的文明古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如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訶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等。而古代中国却找不到这样规模宏大的民族史诗。(按:本文所用的“中国史诗”概念,均指汉民族史诗)华夏民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最早说中国没有史诗的是黑格尔:“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美学》第三卷下册第170页)朱光潜先 相似文献
2.
丁晓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从创作客体与主体两个视角论析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历史价值和作者类型。认为具有史诗品格的解放区报告文学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珍贵文献。其基本类型有将军型、作家型和大众型。每一类型之间存有诸多差异,所以其创作也各呈风貌 相似文献
3.
4.
对于世界许多民族国家来说,史诗无疑是一个重要文类.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通行着非常狭隘的史诗观念,这种观念是以古希腊史诗为范例的.问题集中在什么是史诗、什么不是史诗.中国史诗体量巨大、类型多样,至少在形式上是多样的、演述是多样的、受众是多样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我们要根据多元的史诗传统,树立多重选择的研究视域,为世界史诗研究提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海英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6-111
阿尔泰乌梁海部史诗长期以来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并保存在阿尔泰乌梁海部族当中。在具体的史诗演唱过程中,一些原始信仰层面的因素造就了各种约束和禁忌。将阿尔泰乌梁海部族史诗置入到活形态的特定的表演语境中,从民俗学的角度观察英雄史诗得以保存和传承的民俗志背景,与史诗演唱活动相关的民间约束和禁忌对于史诗演唱活动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鸿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1):134-135
<秦腔>对于我们习惯的批评方法来讲,的确构成了挑战.在进入这个作品时,我们不会有什么知识的或语言方面的障碍,但却需要极大的阅读耐心才能被吸附进去,因为它完全不依赖小说通常要依赖的情节、悬念和思想,生活本身有多么芜杂和散漫,它就有多么芜杂和散漫.这就造成了一种奇特的反差,作品的叙述极为明白晓畅,气息上浑然贯通,但进入文本容易,出来后该怎么来看待它却连一些专业读者也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的史诗表演艺术或称史诗戏剧艺术,其主要表演形式是以本土化的印度两大史诗为题材的影戏、偶戏和歌舞剧。东南亚的史诗戏剧源于史诗诵读,服务于宗教,既是东南亚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的源泉和基础,也是东南亚人民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施爱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29,160
天才韩寒的成名史,就其结构来说是一部当代英雄史诗。在史诗传统中,无论史诗情节如何丰富多元,其结构和母题都是相对固定的。英雄形象主要从英雄成长、英雄人格、英雄业绩三个方面加以塑造。英雄成长一般遵循"特异诞生—孤独童年—迅速成长的少年时代"的生长轨迹。英雄人格中最大的优点是超凡的勇气和能量,最大的缺点是伟大的愤怒及其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英雄业绩则固定地体现在征服魔界、征服他族、征服美女三个方面。在韩寒神话中,这个天才少年曾先后挑战三个越来越强大的"魔界":应试教育、当代文坛、社会政治。韩寒的伟大愤怒与他征服"魔界"的成功业绩紧紧结合在一起,其人格的种种矛盾,以及性别魅力,都是很难以凡人逻辑来揣度的。维护韩寒神像,就是维护一股以韩寒为核心的年轻力量,维护部分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幻象。 相似文献
9.
张延清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3):87-88
本文通过引证荷马史诗和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论述了史诗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是历史事实的再现,即史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蓝华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恩格斯曾经劝人读一读黑格尔的《美学》,并且说:“只要您稍微读进去,就会赞叹不已。”黑格尔《美学》中论及史诗的部分,就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对史诗特别是希腊史诗作过深入的研究,有许多著名的论断,并根据希腊史诗所反映的希腊原始社会,对原始社会史作过许多精辟的分析和论述。黑格尔对史诗特别是希腊史诗的研究当然不能同马恩相提并论,但他也有相当系统而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壳中脱颖而出。恩格斯把他的美学体系比喻为一旦建筑物建成之后就应当拆去的“脚手架”,拆去之后我们就可以“从不正确的形式和人为的联系中找出正确的和天才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黄橙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8):96-101
仿佛世界上最美丽的纹饰都被吴哥的能工巧匠采撷到这里来,用来装饰女神的花冠和阿帕撒拉(梵文Apsara,意为天女)的裙裾;那些缠绕的枝叶、翻滚的浪花,簇拥着婆罗门教中庄严的神灵与他们神武的座骑。 相似文献
12.
杨丽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6)
英雄史诗被称为“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英雄史诗都是一种反映与民族命运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英雄业绩的规模宏大的古老长篇韵文作品,“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战争”的“传奇故事”,是 相似文献
13.
夏爵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少数民族史诗特点浅析夏爵蓉在我国,史诗的含义有两种,一指在神话、传说、歌谣的基础上,用叙事长诗反映各民族早期的历史发展、社会演变、重要事件、英雄业绩等的文学样式;另一指用散文叙事方式,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高度艺术概括的长篇作品。基于这类作品... 相似文献
14.
王兴先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32-34
《格萨尔》史诗所提供的民族史料极为丰富。文章从民族学的角度对《格萨尔》所反映的婚俗和氏族部落构成及其发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17.
陶立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英雄史诗,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特有的门类之一,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娇子。在汉族民间文学作品中,至今尚未发现称得起英雄史诗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发掘、搜集、翻译、整理、出版工作,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对英雄史诗的研究又倾注了浓厚兴趣,写了 相似文献
18.
高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88-90
海子是中国当代诗人的一个特例,海子骨子里的精神是古典的、浪漫的,海子的诗歌技巧、语言是现代的,海子的行动是后现代的,海子是20世纪末中国的西西弗。海子是新生代里几乎唯一一个不和谐音,他以近乎顽冥不化的姿态监守着诗歌拯救世界、启迪人生的神圣使命。海子的浪漫主义冲动使他梦想着创作属于我们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和时代的真正的史诗。海子力求在“主体贫乏的时代”构建一部当代精神史,试图以“史诗”的话语方式为当代历史进程勾勒出一种宽阔的秩序,在世纪末重建一种文明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詹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5):116-121
从《李自成》到《白鹿原》,史诗性创作经历了从以政治为主体的国家民族话语建构到以文化为主体的传统话语建构过程.当下,全球文化、商品经济多重力量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已经逐渐处于消解状态,这使得史诗性创作空有宏大的叙事规模却无法建构起属于这一时代的文化主体,从而呈现出"反史诗"的写作状态.这种"反史诗"的状态要持续多久?之后的史诗性创作将以何种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20.
张立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Z2)
本文所论的史诗,仅限于马克思所说的史诗的“古典的形式”;或黑格尔所说的“原始史诗”.作为叙事诗的特定种类,它“反映全民族精神的全部观点”,“显示出民族精神的全貌”.这样的原始史诗,在古巴比伦,印度和希腊发展出它们的典型形态,用来比较常被称为汉民族“史诗”的《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可以看出后者不该享有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