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于近代,迄今已有百余年。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并加以新的理性思考,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上的重要价值,而且对推进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对我国近代历史的深刻反思,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确定了一条正确的、长远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人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也要改造世界。这一原理标明,人的认识既是科学认识,也是功利认识。科学认识是人们掌握事物自身的本质和规律;功利认识是人们掌握自身对事物的需求以及事物对人们的满足的双向适应过程。认识的这两重属性,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客观根源,而且有着难以回避的分合关系。明确提出和论证认识的两重属性及其内在机制,对于深化认识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围绕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关民国时期法治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这其中,不仅大量的司法档案被系统地整理出来,研究资料不断丰富;而且新的研究方法也不断被引入这一研究领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新颖性的研究结论不断涌现。很显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近代中国司法发展的认识,而且也客观有力地推动了当下中国理论法学研究的发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由谢冬慧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刑事审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又紧跟世界的历史潮流,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而且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这一理论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现代政治制度,不仅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而且直接关涉到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来说,政治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以民主法治人权为取向的现代政制。在1949年以前的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控政制变革主导权的政治集团先后发起了三次构建现代政治制度的努力,但都元一例外地失败。总结其中的教训启示,不仅可以深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当代中国政制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究竟走什么道路问题的争论。尤其是每当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这一争论更为激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浪潮一次次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走对了”的问题尖锐地提出来,要求人们作出严肃的回答。马克思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性,把它与其他历史进程相比较。”按照这一方法论原则,我们不仅应该从中国近代本身的历史发展中,而且应该从当时的世界历史这一广阔背影中来考察中国的前途问题。这样的考察,至少可以给我们开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世…  相似文献   

8.
近代社会主义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它的起源与资本主义是相对的相中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之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产生了社会主义思潮,这不仅完全符合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而且揭示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发展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今年(1961年),是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而且在世界史上,特别是在亚洲各国近代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就这一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体会,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型黄顺力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堂堂“天朝”败于蕞尔“岛夷”,这一结局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反映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而且也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直接促成了世纪末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型。一、甲午战前洋...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督鄂拉开了湖北早期现代化的序幕,黄石地区因为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等五大厂矿相继开办,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现代化运动不仅是同一时期湖北现代化的一面旗帜,而且成为近代中国资源型地区实现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12.
隐喻具有丰富的感染功能和信息功能,在体育新闻中得到普遍使用。基于汉俄体育新闻语料的隐喻模式对比研究表明,两种语言体育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也具有鲜明的差异。这些异同不仅与人们对体育这一本体的认知有关,而且受到各自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的深层制约。体育新闻中概念隐喻模式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两个民族认知和阐释客观世界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现代经济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 ,农业较之工业显得缓慢和滞后。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固有的农业基础薄弱、战争破坏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本文力求抛开这些表面上的因素 ,试从政府决策、市场结构、农业传统文化这三方面对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原因加以探求。  相似文献   

14.
近代英国国家能力中的三个核心经济要素——财政、贸易与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状态,而且还与政治和社会的日益开放包容相互促进。由此,在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关于国家能力的分析框架,而且该框架对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以此框架来观察中国明清时期的国家与社会特征以及近代的社会转型过程,却充满了矛盾与张力,因为上述三个核心经济要素在中国历史实践中不仅表现出离散性,而且与政治和社会发展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同步性。这意味着,该分析框架未必具有普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中苏(俄)外交关系变化对近代西北商路的经贸活动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商品流量、流向变化方面。此种变化不仅加剧区域商品市场变动,而且影响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这不仅是近代西北区域商品市场变动的重要原因和主要特征,而且也是近代西北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外部原因。它表明,政治形势变化是近代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中内在动力机制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影响因素亦是今日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应直面的历史"传统"和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崛起与欺凌,古老中国一直在探索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寻之路才真正有了主心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面对时代问题,回答时代之问,坚持人民至上,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探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财富,不仅具有中国意义,也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人们理解全球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走向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不断凸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受政治背景、文化前提等因素的制约,耶稣会士采取了“科学传教”的在华传教策略。他们的“科学传教”活动历时200余年,其间经历了初始、兴盛、衰落三个阶段的起伏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他们的传教活动达到其前辈们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娟 《南都学坛》2009,29(1):110-116
构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现代政治制度,不仅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而且直接关涉到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透过百年历史迷雾,寻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主线,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即是一部以政制变革为主线的历史。对于近代中国来说,面对中西器技较量背后的政制落差,政治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以民主法治人权为取向的现代政治制度。围绕此目标,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控政制变革主导权的政治集团先后发起了三次构建现代政治制度的努力,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反思和总结近代中国政制变革历程的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当代中国政制建设与政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志作为最高层次的非理性因素,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古往今来,中外许多哲学家都曾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或肯定或否定地论及这一问题。这不仅对于人类把握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意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