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重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把它看作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不渝地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一贯立场,为国际无产阶级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历史范例。今天,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兰问题的论述,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各国人民互相支援,共同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斗爭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经济的一般论述计划经济的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预示了社会的发展前景。马克思、恩格斯在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同时,提出了计划经济的一些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的若干原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马克思研究任何事件时都考虑它的历史起源和它的前提。”因为对历史的研究是对现实研究的一面镜子。社会民主党所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然而它在八十年代末却得到了包括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一些人的青睐,甚至成为造成国际局势发生局部骤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把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标榜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因此,对民主社会主义必须深入研究并充分揭露其本质,否则就很难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这两个词是同时产生的。早在1848年革命前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同时使用过“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这两个词,并认为其含义  相似文献   

4.
对“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 ,理论界一部分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作者认为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在思想上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在实践中导致我们长期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思想的研究 ,重要的不在于答案本身 ,而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是在对德国现实社会不平等、不自由现象的深刻剖析和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国家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典文本中详细深刻地阐述了国家是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其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对未来国家的特点和职能做了描述,对国家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高度重视现代化国家的结构、本质及其职能。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已经70余年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已有3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一支重要的主导力量。但是,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变为现实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在国外,有所谓“原罪说”,在国内,有所谓“补课论”和“全盘西化”的主张。由此看来,重新认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与社会主义胜利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1956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社会主义改造紧锣密鼓比预定计划提前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了解,除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获得一些理论知识外,主要是通过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在这样一个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7,(3):80-8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国家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主张过中央集权制度,但这种中央集权只能是清除了官僚制度、消灭了绝对权力、建立在充分民主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它的历史使命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舞台。从根本上说,地方自治才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强有力杠杆。国家权力的制度安排,需要实行必要的权力分工。国家权力分工所依据的原则,并非神圣不可侵犯。是否分权、如何分权,取决于社会性质与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全球化趋势最早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全球化思想包括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社会主义中国不应该回避,而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发展,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本文从新经济政策确立的历史背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历史命运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科学地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江泽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他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于如何理解列宁与马克思学说的关系,国内外学界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争议日趋激烈.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列宁主义不是根源于马克思学说,而是来源于斯拉夫主义,这种观点是难以说服人的.列宁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有三个方面,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马克思(包括恩格斯)的著作.还有一些人割裂列宁与马克思学说的关系,认为列宁没有掌握马克思学说的实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学说的主要代表是列宁,不是伯恩施坦和考茨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从哲学上看,其思想既不是"先在决定论",也不是"历史预成论",而是反映了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1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学说,是列宁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因此,他们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生产力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不要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但是,历史的进程超出了马克思的原来设想。社会主义首先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俄国取得了胜利。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经济落后的国家里,是无法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的。而只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样的中间环节,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列宁所处的历史条件,他所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主义法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造人,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奠基者,但学界对两位导师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点语焉不详.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主要如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废除资产阶级法统是创建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镇压敌人,保护人民,改造、组织经济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斯大林派,是共产党中的一个派别。苏东剧变以来,他们认真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必须汲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指导,通过革命斗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斯大林确立的建设体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于苏共领导者对马列主义的背叛,并且认为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小私有制,不使资本主义介入的商品经济,废除国家的无政府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蒲鲁东妄图恢复小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万世不灭的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共存共荣"的观点无异于天方夜谭;取消国家的无政府主义只能有助于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认真研究马克思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的批判,对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哲学教科书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为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始终的基本矛盾。但根据历史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没有得出过这样的结论。毛泽东认为这两对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却没有将其推广到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始终。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看,社会基本矛盾已经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些矛盾将会表现出更新的特点。因此,这两对矛盾也应该是一个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当代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是受到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劳动群众自觉选择的结果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起点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内部固有矛盾的激化,一定会归于灭亡而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运动,不是任何人能够随意导演出来的,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造成的必然的历史现象。就当代的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它的产生,乃是受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为前提构思了未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在制度建设上由于重模式、轻价值,致使社会主义遭到挫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鉴往知来,开始以价值为导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成绩显著。梳理社会主义制度与价值的关系,期望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起到应有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