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诗与绘画     
唐代诗歌与绘画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的颠峰。虽然大致上诗歌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时间艺术,图画是通过色彩、线条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空间艺术。但二者之间却有着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也正由于诗人与画家的沟通和两种艺术之间的互相渗透,才相得益彰,使诗情画意在唐代诗人和画家各自作品中都得到光辉的体现,创造了“诗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名家,同时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作为画家,他是“扬州画派”的主要成员,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画派”在艺术上,不拘成法,敢于创新,反对宫廷正统画派的摹古守旧,在当时被视为“异端”;这派的画家也被称之为“怪”、为“狂”。作为诗人,郑板桥的思想和诗作也都不同于流俗。在宋明理学笼罩社会、拟古思想弥漫文坛的情况下,郑板桥敢于反对思想禁锢,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抒发不满现实的激愤。他的诗作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增加了生气。  相似文献   

3.
从现有岑诗中可以看出,岑参的交游相当广泛。其中有属于高位的宰相、仆射,也有中下级官吏;有落第的士子,还有僧、道、处士;有统兵的将帅,也有投笔从戎的人。但作为朋友,以平等身份相往还的,则主要是一些诗人。如杜甫、王昌龄、高适,都是盛唐第一流诗人。严武虽不以诗著名,但也会写诗。其次如王季友、贾至、独孤及等,可能都是同住东都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兼画家刘商与王维的家世、身份、经历近似,且审美观念趋同,因而刘商在诗歌艺术上能主动学习王维,二人诗歌的意象、意境、句式与韵律有不少近似之处,均具诗有画境的特点;二人都善于用画家之锐眼“取象”,在诗中以散点透视法“经营位置”,将线条与色彩巧妙搭配,使诗作富有画面感。刘商继承王维的诗歌艺术,并有新的探索,他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画作兴盛,名家辈出。这些绘画艺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诗人画家能诗善画,为画吟诗,写了不少咏画诗。宋代的咏画诗,数量之多,作家之盛,大大超过了唐以前诸代,苏轼可以说是继杜甫之后又一写咏画诗的大家。苏轼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文汪洋出奇,绘画造诣也颇深,写了不少咏画诗,且有一些名篇佳作,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开展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对于探讨咏画诗的创作特色,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人兼画家刘商与王维的家世、身份、经历近似,且审美观念趋同,因而刘商在诗歌艺术上能主动学习王维,二人诗歌的意象、意境、句式与韵律有不少近似之处,均具诗有画境的特点;二人都善于用画家之锐眼“取象”,在诗中以散点透视法“经营位置”,将线条与色彩巧妙搭配,使诗作富有画面感.刘商继承王维的诗歌艺术,并有新的探索,他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7.
卓越的诗才与自觉的选择─—罗门诗片论刘扬烈许多诗人和诗评家都盛赞台湾当代诗人罗门是“诗坛重镇”、“当代中国诗坛都市诗与战争主题的巨擘”,是“在文明塔尖上造塔”的诗人。他最有“灵视”,透视力极强,能掌握永恒艺术“最内里最震撼的那刹那脉动”,又有“将太平...  相似文献   

8.
虽然古代女性画家诗人的创作与男性画家诗人相比,在数量和水平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但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女性画家诗人继承了这一优良的艺术传统,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诗人的创作呈现出社团化倾向明显、性别意识更加鲜明等新特征。女性画家诗人通过诗词创作不仅加强了女性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与社团外成员亦发生频繁的诗词互动,这些都对女性画家诗人的艺术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瑰宝,它具有诗、书、画、印合一的特点。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仅表现在形式上,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互相呼应,融为一体,构成中国独特的民族绘画艺术传统。中国画汲取和含括了诗、书、印的艺术长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画谓之无声诗”。唐代王维的山水画开拓了诗画并行的境界,他从抒情角度发展山水画,与李思训装饰性的山水画不同,作为著名的诗人,王维将淡泊恬静的诗趣转而为画,赋予山水画以诗的气质。诗赋予中国画以精神灵魂和意境,诗和画反映画家、诗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具有相同的意境与内在的表现技巧。诗的意境和画的形象互为表里,血脉相通。诗的意境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上,虽然这一形象并非肉眼可见,要通过想象才会映现在脑海里。画的形象是可见的,画家不以构成形象为满足,更在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意境。诗画相联系,使绘画富有诗意,更好地抒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姚奠中先生百岁华诞。姚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家,同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画家和篆刻家。他的诗、书、画、印,被专家们称为“四绝”。姚奠中生于1913年农历五月,山西稷山县南阳村人。原名豫太,字奠中,工作后以字行,因其地南滨汾水,西去黄河35公里,因此常以“河汾”二字自号。其他别号有丁一、丁中、樗庐等。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刘禹锡唯物主义的发展变化的哲学思想 ,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 ,而且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其诗中所含的哲理较一般的诗人丰富得多。主要体现在两种类别中 :一、以发展的新陈代谢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以唯物的客观的眼光看待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杜甫一生诗作甚多,思想也颇为复杂。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写了较为著名的登高之作。通过这几首登高诗,亦能看出诗人在思想上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苏东坡诗中心无形画面,从造型、意境、透视、构图等方面,阐述了诗与绘画的密切关系.指出诗人须有画家的素养,画家须有诗人的情操,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4.
论王维诗中的“动”与“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①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各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境界而不相杂混。王维诗中动静相衬造成的意境美,就是他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王维诗中的“动”,主要在他前期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②的“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辩证法的运用。王维诗中的“静”,则主要表现在其山水田园诗中。这时,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  相似文献   

15.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诗歌创作师承多家,而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南渡前邓肃以学李白诗为主,诗歌豪纵俊爽、磊落旷放;南渡以后,则以学杜甫诗为主,诗歌沉郁顿挫,雄浑劲健。他学习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实录"的诗史精神和以史笔入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个人身世之叹与抒写家国之痛密切结合,诗歌充满忧患意识与感人力量,比前期追踪李白的作品更显厚实、凝重。在杜诗接受史上,邓肃的创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郭小川是我国当代一位卓越的诗人,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十八日不幸逝世。一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小川诗选》。一九八○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郭小川诗选续集》。另外,他的几部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也已另行出版。郭小川的诗,是革命的热情而昂扬的颂歌和战歌。在他的诗中,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声音,同时,也深深地体味到作为一个战士和诗人的可贵的不断前进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诗人是苦心经营的,他尝试着用各种形式写作,他的艺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自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论画诗记述了不少当时的绘画作品,是唐代绘画的记实,反映了唐代绘画的盛况和风貌。杜甫的论画诗也是形象的画论,通过对画家、作品的赞颂,阐明了诗人师法造化、以形写神、取舍剪裁、精心构思等艺术主张以及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在论画的同时,常常言及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注入无限的神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奋发有为的远大志向,另一方面,对画家的不幸遭遇则深表同情,也流露了自己抱负不能实现的郁愤之情以及向往山林之意。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山水诗的内容是古人歌咏大自然的登眺一类的作品。自古迄今,诗人歌咏祖国的山水者,真是不可胜数,但是,山水诗发生的时代,却比较其他种类的诗为迟,这是因为,山水诗和人的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小,试看古代艺术的题材,如绘画、雕刻等类,最初都是以人类的生活为对象,如我国汉代的石刻画象,甚至埃及古墓中的画象,都是反映人和人的社会生活的,专门描绘山水的倒是闻所未闻。诗的题材之发展也是这  相似文献   

19.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作为诗人和画家的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不仅善于“应物象法”、“经营位置”,注意构图的多层次和移步换景,而且也非常讲究“随类赋彩”、选择有色彩的字眼入诗,使“无形画”的诗歌趋于“有形”。同时,王维通过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等绘画技法和艺术手段的巧妙运用,创造了诗人和画家所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美。由于此,形成了王维独特的诗画混成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简析史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蒂文斯是象征主义诗派中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中用艺术想象力创造人和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他的诗中处处显示出音乐和绘画的艺术特征 ,并且充满了哲学意味的回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