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2011,(2)
葛荣晋,男,汉族,河南省济源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教授,担任中国哲学和中国管理哲学博士生导师。198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国家聘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葛荣晋教授从事中国哲学、东亚实学和中国管理哲学教学与研究五十一年,是国内外知名哲学教授与中国管理哲学专家,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研究赵光武编者按: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光武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八位博士及博士生参加的“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研究课题,基于解决当代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纷争之高度,考察了“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哲学背...  相似文献   

3.
酉方哲学在近现代之交、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发生过具有思维方式转型意义的变更,这一点早已为西方哲学界以不同方式所一再强调。尽管各派哲学家对此的具体说法不一,但他们几乎都对以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为出发点、以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为特征、以体系哲学为表现形式的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提出了严重挑战。西方哲学界关于西方哲学在近现代之交的变更的各种说法已受到中国哲学界越来越大的注意。尽管大家在这方面也还远未达成共识,但很少有人否定西方哲学发生了重大变更这一事实。大家的意见分歧主要在于如何认识和评价这种变更。为此需…  相似文献   

4.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3,(11):125-126
中国实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个倍受瞩目的热点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已出版20多部关于实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海内外各主要报刊上发表的实学论文多达300余篇。作为当代中国实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葛荣晋教授为中国实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编的三卷本《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和三卷本《中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曾是当代中国实学研究发展的路标和里程碑。进入新的世纪,如何在广度和深度上把实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这是中国实学研究面…  相似文献   

5.
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俊人 《中国学术》2001,3(2):151-181
西方汉学的视野向少扩及中国哲学。这种状况或许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所抱怨的中国传统知识中缺乏严格系统的哲学而只有“道德的宗教”、或者缺乏充分的理论化知识而只有日常经验之直觉的学术判断直接相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中国哲学界的自我开放程度和自我表达能力还很不够,或者说中国哲学界的自我言述(utterance)和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尚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王龙 《阴山学刊》2011,(5):32-37
有明一代,在学界曾始终存在着一种与空疏不学之风相对立的实学思潮。他们反对空疏不学,批评清谈误国。以求真务实,经世致用为读书治学所追求的目标,从而对许多传统学科以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有益检索,对明代阅读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开有清一代实学之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力祥 《江汉论坛》2004,(12):136-137
2004年11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以及美国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近年来实学发展的学术成就,共商东亚实学发展大计。此次研讨会在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葛荣晋教授热情洋溢的《中国实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二十一世纪向中国实学研究提出了什么》的发言中拉开了序幕。围绕着葛教授提出的中国实学的历史使命和此次东亚实学会议的主题“实学、湘学与东亚文明”,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葛荣晋 《学术界》2006,(5):34-45
本文从实学是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观点出发,认为中国实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概念,在内涵上不应将其“窄化”为经世实学或启蒙之学;在时限上认为中国实学起于北宋,终于晚清,超过或缩短这一时限,将会导致“泛化”或“窄化”;在学派归属上,认为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后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走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在对中国实学历史定位上,本文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9.
台湾哲学界对中西哲学的融合代金平台湾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在对中西哲学的融合方面,台湾哲学界(本文专指1949年以来的台湾哲学界)走出了一条完全异于大陆哲学界的路子。本文拟主要探讨一下台湾哲学界对中西哲学融合的基本导向。融合中西哲学,一直是近...  相似文献   

10.
赵吉惠 《人文杂志》2000,(1):155-157
1999月15至19日,由陕西省眉县政府、中国实学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陕西省哲学会、陕西省社科院共同组织,在张载故里眉县召开了“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到会学者90余位,其中有6位日本学者,6位韩国学者,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这是中、日、韩三国学者合作研究实学思潮的活动之一,这是学术界首次把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结合起来进行的开拓性研究,因而是张载关学研究、也是明清实学研究的新拓展。会议讨论热烈,提出许多新观点,探讨了许多新问题。现分别为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两大方面,整理、综述如下:一、张载关学…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与严复:戊戌时代学术规范的逸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时代的中国学界与思想界,康有为与严复是两位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康有为是戊戌时代今文公羊学之主将,严复则为迻译西方哲理之开山,治学各有所异,然而两人不仅在当时的影响同为最深且巨,而且在其他某些方面亦表现出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主体性问题讨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主体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异化问题的讨论之后,中国哲学界的又一次理论发展高潮.它既和前面的讨论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具有自己深刻的现实根源和现代自然科学背景.从规模上看,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一度曾吸引了许多研究哲学和关心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人的注意力,人们从各个角度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讨论.因此,要了解近年来中国哲学界的发展情况,必须了解主体性问题讨论的情况,而在主体性问题讨论中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所提出的问题又是一笔丰厚的思想财富,需要加以吸收和总结,并使之成为我们解放思想、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罗炽,男,1940年10月29日生,湖北武汉新洲人。1961年毕业于新洲M中,1965年自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哲学教授,研究生导师。1991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社会兼职为: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通讯会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暨道教学术研究会副会长,香港道教学院主办《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安徽大学道家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相似文献   

14.
贾庆军 《船山学刊》2010,(3):110-113
王阳明曾经提到过实学之概念,在他看来,实学就是辨义利之学,即去功利而存道德仁义。如此,他的实学观就和我们现今理解的实学观有所不同,王阳明的心学也就是实学,其本质仍是儒学,即以道德仁义来统领天地万物。但阳明实学也为后世实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的最高发展形态 ,它蕴含着与传统的价值观不同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种新的价值观 ,主要体现在“本末轻重之辩” ,新旧“四民”之辩和“公私义利之辩”三个方面。明清实学家所完成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不但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哲学面对的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总体现代化建设,应承担起对这个时代生活世界和整个社会理性反思和理性重建之重任。中国哲学界近几年紧紧围绕21世纪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由葛荣晋教授主编、邀集全国众多名家集体撰著的《中国实学思潮史》,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与揭示中国实学基本观点、演化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当代价值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已引起海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这本书给人明显的感觉是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实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本世纪的德国著名哲学家中,海德格尔独领风骚,在西方哲学界赢得巨大影响。由德国鲁尔大学的哲学教授汉斯·马丁·萨斯(Hans Martin Sass)所汇制的世界上关于海德格尔论文和著作的文献截止到1982年已达5400篇之巨。1989年,德国最著名的基金会——洪堡基金会为海德格尔的百岁寿辰召开了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又由洪堡基金会资助,出版了三卷本的纪念文集《论海德格尔哲学的现实性》,并在出版说明中把海德格尔看作二十世纪对世界产生最大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西方哲学界的影响,超出了德国的弗洛伊德、M·韦伯、胡塞尔、维特根斯坦、雅斯贝尔斯和还在世的伽达默。令中国一些研究者吃惊的是,海德格尔是在三十年代初放弃了《存在与时间》中的初  相似文献   

19.
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刘怀玉再过短短的几年,人类就要告别20世纪,步入新的一百年和一千年。21世纪中国的哲学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前景?这自然成了哲学界目前最热门的话题。本文以为,目前哲学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20世纪中国历史的未竟之业便预示着下个世...  相似文献   

20.
社科信息     
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发展与社会进步上海市哲学学会与武警上海政治学院目前联合召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上海市哲学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四。来自本市哲学界和武警上海政治学院的50余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