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邹化政教授的新著《先秦儒家哲学新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探》),感到作者在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清理和研究上,展示了独到的视角。诚如张岱年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评价的,本书“对于儒家思想探赜索隐、辨微勾玄,确有独到之处”。通读全书,有这样几个鲜明特色: 一、以总体性哲学的标准剖判儒家哲学,重新确立了其在世界哲坛中的地位。《新探》是从阐述其与众不同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2.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写先秦时期的易学史、儒家哲学史。二是上述建构过程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时期(当代)即所谓“新轴心期”的重建之间,也存在着逻辑的同构关系与历史的再现关系。具体来说,《周易》文本的形成过程乃是观念形态的这样一个转进跃迁的过程:《易经》古歌的本真生活情感;《易经》占辞的神性形上学、《易传》的理性形上学;《易传》的形下学(伦理政治哲学)。这一过程开显了儒家哲学的当代重建的典范进路:由当下生活情境及其仁爱情感显现的大本大源出发,去重建儒家哲学的形上学、形下学。这才是典范的“儒学现代化版本”。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学是儒家学术的思想源头.这是由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精华所决定的.首先,先秦儒学具有开放性特征,能够充分吸纳包容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才有了后世儒学能够与道、佛、耶并行不悖.其次,先秦原儒精神中原本包含仁和礼两个方面,后世儒学中重于内在道德和强调外在规范两路即由此所开出.再次,先秦儒家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与情意融融,这奠定了中国人精神追求的基本格调.最后,先秦儒家对中国古代文本的整理和保存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否则中国悠久的 文献传统根本不会形成.  相似文献   

4.
翦伯赞先生指出,先秦儒家“一般地说,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追求他们自己所信奉的真理。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家说则不然,他们把儒家哲学当作政治的敲门砖”。(《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1期)随着对古代中国儒士群体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孔孟原始儒学的理想主义和以道自任精神,但对董仲舒儒学则仍然基于  相似文献   

5.
李景林教授简介:李景林,1954年生,河南南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及《儒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学术研究项目.曾获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等多种学术奖励.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专题研究、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原典研究、哲学前沿等课程.在儒学、道家哲学、中国文化等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著述有《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著作)、《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著作)、《儒家的丧祭理论与终极关怀》(论文)、《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论文)、《伦理原则与心性本体——儒家"仁内义外"与"仁义内在"说的内在一致性》(论文)、《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论文)等.  相似文献   

6.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的创新上。《古代宗教与伦理》等书研究了儒家思想的根源,认为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生成的直接基础和源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两部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宋明儒学研究的两重境界;《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让船山思想重归道学正统,破除了启蒙思潮说所投射的一些虚假影像。陈来的儒家儒学文化观比较丰富,是其从事儒学研究及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仁学本体论》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作,陈来由此构建了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道始于情”的哲学诠释——五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中的“道始于情 ,情生于性”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命题 ,它揭示了以家庭亲情为本的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产生的根据。本文进而分析了这一命题所蕴含的先秦儒学的“性静情动”说较之以往的“性善情恶”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学究竟是维系人心、规范人的社会关系的人生学问,还是由概念辨析、逻辑推理所建构的哲学系统,这是儒学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所必需思考和直接面对的大问题.戴震直面儒学失却匡范人心、维系伦常的社会功能以及宋明新儒学“以理杀人”的现实,延续儒学传统的经典诠释学的方法,从思想理论上分疏和辨析了儒学作为学问和作为哲学所具有的截然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效应,从而提出和完成了终止儒学哲理化进程以回归其学问特质的历史性任务.出于思想理论分疏和辨析尤其是学术论战的需要,戴震的学术思想、特别是通过经典诠释学所实现的他的学术思想的理论精华和思想贡献,仍然属于哲学范畴;但是,戴震哲学以后,以儒家学问为思想理论资源的“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建构和思想实现已无可能.  相似文献   

9.
以往我们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批评及其民主政治思想这两个方面,却忽略了其中西政治哲学平行比较研究以及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的思路.从他对儒学与斯多葛派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他对这两派学说有着同样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从他关于中国的“礼教构成了民族的一般精神”的论说中可以发现,他认为专制政体的恐怖原则乃是对儒家礼教原则的背离;从他对儒学如何“给专横权力划定范围”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他从道德的根源肯定“亲亲互隐”,与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从他对儒家礼教与基督教“一般精神”的比较中,则可以发现他对儒学的局限性有一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以来,梁漱溟怀着对中国和人生两大问题的忧思,强调行重于知,以“践形尽性”概括儒学的真精神;同时以西方生命哲学来诠释他的儒家哲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的先河。梁漱溟坚守儒学理性主义的传统,认为儒学在近代中国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是未来儒家学说必然重光于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徐复观把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视为中国正统人性论的主要构造者,由此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化之基本性格的理解和规定。通过解读此书,将会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徐复观的“心的文化”和消解形而上学的新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徐复观把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视为中国正统人性论的主要构造者,由此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化之基本性格的理解和规定。通过解读此书,将会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徐复观的“心的文化”和消解形而上学的新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在《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承认,迄今我们所看到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中,几乎都以荀子作为先秦诸子哲学的终结。但是,郭氏此说并不符合事实,而且也未能把握先秦及以后中国古代哲学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汪涛 《船山学刊》2007,(3):102-104
儒家的诗学方向,基本上是围绕"礼--乐"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方向而展开的.探讨儒家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是使"诗言志"成为中国诗学传统的主流根本原因所在,并由此而揭示先秦儒学思想的根本精神对于中国诗学源头--"诗言志"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以来,儒学研究特别是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挖掘儒学的现代价值。邵汉明等撰写的《儒家哲学智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是新近出版的著作之一,全书十章五十万言,通过政治哲学、自然哲学、认识哲学、人生哲学、道德哲学、历史哲学、教育哲学、艺术哲学、经济哲学、军事哲学等十个方面的专题性系统阐述,综合揭示了儒家哲学智慧的基本精神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意义,对于揭示儒学精义,弘扬传统文化颇有裨益。笔者以为其独到之处有四:第一,立足儒学文本,揭…  相似文献   

16.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于1913年经《东方杂志》的介绍而传入中国,1919年至20年代初在中国哲学界广为传播,成为影响中国哲学界的“显学”之一。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儒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在柏格森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梁漱溟热烈地推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不仅在西方哲学史上是“迈越古人”,而且是替儒家学说的复兴“开了先路”。帕格森的生命哲学启迪他用这一新传入的西方哲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学,从而也用儒学来改造西方哲学而使之“中国化”(实为儒学化)。他在1921年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就是儒化的生命哲学的一部代表作。 目前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至多只是简略地提到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溟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此作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以推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考察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就要从先秦儒家学说的历史地位、哲学特点及其主要贡献谈起,然后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理学——宋明时期的儒学对于先秦儒学的承继关系以及它本身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作出的发展,从而对于在中国封建时代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给以较为深入的分析与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儒家政治哲学是以"仁"和"礼"为理论基底,强调以"理想人格"为价值取向,以"德治"为施政手段,以"安邦定国"为现实目标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学说体系。儒家政治哲学产生于先秦,在中国传统社会,不仅积极地引导着统治者的为政理念和施政之方,在有效解决诸多社会问题中,发挥着意识导向作用,而且传播于东亚,促成了中国儒学国际化的形成。至今,在韩国,一些儒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懈致力于探讨政治哲学,深入挖掘传统儒学的价值精髓和普适意义,在儒家修养论、理想国家论、社会思想、共同体思想和经世论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的先秦儒学研究 ,只不过是中国 2 0 0 0多年漫长学术史中短暂的一个片段。然而 ,就是这短短的一百年 ,却浓缩了中国文化精神之源泉————先秦儒家由盛而衰、荣辱交替的历史。当今世界性的儒学热既为先秦儒学研究创造了机遇 ,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挑战。1  滥觞于先秦孔、孟、荀之儒家学派 ,我们若将其称作原始儒家或与其它诸子并行的“子学时代” ,那么 ,从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 (道学 ) ,再到清代朴学 ,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一漫长的儒学历程视为“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的最后一批大师却成了本篇近百年先秦儒学研究的先驱人物。无疑 ,…  相似文献   

20.
《易》是上古之书,其中保存大量珍贵的思想材料;《荀子》是战国末叶之作,是一部总结先秦儒学思想发展的典籍。欲研究上古哲学,必《周易》无疑;欲管窥春秋战国儒学之集大成者,非《荀子》莫属。若疏理出从《易》至《荀子》有关“文”之观念的发展转变,可以说是总结了先秦时期对于“文”的认识所能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