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锡伯族萨满教研析管见吴克尧萨满教是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多神崇拜的宗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曾广泛流行于西伯利亚、东亚、东南亚、大洋洲以至北美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之中。①也曾植根于历史悠久的锡伯民族之中。长时期以来,聪慧的锡伯人在信奉萨满教的...  相似文献   

2.
满族的萨满教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满族的萨满教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动荡、规范过程。在她不同的历史时期,萨满教显现了几种不甚相同的典型面貌,它既包括对金以来女真文化的承继,也有满族特有的至上而下的典例化了的传统,还有“返朴归真”的萨满教反复现象。所有这些变化和运动都是紧密地与满族特殊的历史道路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姜德顺 《世界民族》2006,6(1):57-66
萨满教这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晚期形式的原始宗教,“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的极北部。美洲的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的宗教,性质与萨满教类似。”①对萨满教现象的明确记载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②17世纪起,国外开始有人研究萨满教。③19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训练有素的专家不再像过去那些旅行者、传教士和探险家们,把萨满教当作原始民族愚昧迷信的奇闻轶事,而是作为对人类宗教进行理性思考和学术性研究的重要根据,开始了以全新的宗教观念对萨满教的深入考察和综合研究。到了20世纪之交,萨满教材料的搜集已经相当丰富了……这个时期的出版…  相似文献   

4.
论藏族人生仪礼中的头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仪礼民俗。其中 ,有许多民俗事象是与头发有关或通过头饰表现出来的。具体说来 ,在婴儿的诞生礼中 ,与头发有关的庆祝仪式成了藏族人关爱婴儿的直接表现 ;在成年礼中 ,头饰及头发的改变充当了藏族女子成年的主要标志 ;在婚礼中 ,头饰成为识别藏族女子婚否的主要标准以及陪嫁、迎亲的必备之物 ;头发的改换既是死者进入阴世的需要 ,也是生者表达对死者哀悼、怀念的手段之一。总之 ,头饰是藏族人生仪礼中诸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5.
参木拉 《西藏研究》2004,(1):102-105
生育习俗作为人生第一大礼,在人生诸多仪礼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从生育习俗所含的内容看,实际上包括了孕育期和诞生的所有习俗.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习俗.本文对白朗县"甲村"的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生育习俗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蒙古拜火的习俗起于何时,至今没有明确的推断.最早系统研究蒙古萨满教的布利雅特学者班扎罗夫认为,拜火习俗是由波斯传入蒙古的.但是对自然现象世界万物的有灵论崇拜,在各个民族原始社会时期均为常见,很难说那一民族的有灵论崇拜是受了别的民族影响而产生.拜火习俗,在蒙古古已有之.这一点为众多的古老祭火颂词及其流传于世的抄本所证实.拜火也是蒙古萨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拜火习俗经过蒙古帝国前后的萨满教兴衰,蒙元时期红帽派喇嘛教的盛行,明清时期黄帽派喇嘛教的泛滥,原封不动地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流传着.拜火是蒙古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之一,通过对拜火习俗的研究,可以窥见民族历史生活的一个侧面,对于研究民族心理素质特点、信仰风俗等是很有  相似文献   

7.
在北方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万神殿"中,天穹神祗始终占据显赫的地位.可以说,萨满教初兴时期就产生的原始的天穹观念是其宗教思想的基石.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多有探研,对萨满教的文化特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的某些学者认为"天神作为综合概念的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并且具体指出:蒙古族与满族"由于他们早已进入了阶级社会,曾建立过国家,出现了统治一切的帝王,从而他们的萨满教中也就有了天神的信仰,在这些民族中,萨满教许多神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逐渐转到一个天神上来",甚而断言:"清初满族的萨满教已是以天神为主的一神教".显然,这些论断认为"天神"  相似文献   

8.
满族萨满教虽与西伯利亚诸民族萨满教有相同的起源,但满族萨满教在发展过程中受满族社会特别是政权的干予,与西伯利亚萨满教形成了温和、舒缓和“野性”、“疯狂”之间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萨满教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宗教信仰方面,达斡尔族主要信仰萨满教。本文论述了达斡尔族萨满教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明清地方文庙的建设布局细节,并尝试分析建筑布局与仪礼空间营造之间的关联性。文章从文庙建设的起源、布局、形制、建筑构成的要素研究入手,研究仪礼空间营造的相关元素和文庙建筑文化象征的功能,总结我国明清时期地方文庙的建筑特征,深入分析当时政治文化部署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文庙建筑的设计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辛家"法会"看土族萨满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辛家土族村内的“法会”是原始母系氏族最初宗教——萨满教的遗留物,其法师即学术界所称的萨满。笔者从“服饰”、“七星”和“火”、“跳神内容”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杨军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155-160
青海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发展进程中,在坚守主流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融摄周围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周围少数民族历史上信仰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遗俗至今仍在青海回族,尤其是农村回族聚居区较为流行。这一现象可视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族的萨满教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原始形态的宗教萨满教,对维吾尔族的社会历史、文化风尚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观念及其习俗遗存至今。  相似文献   

14.
充满神秘色彩的北方民族原始医药学──萨满医药与疗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满医药与疗术是信仰萨满教的北方诸民族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实地调查,试就萨满教医药、疗术及其基本特征等问题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朝觐是每个回族穆斯林一生中必须履行的一项宗教功课,完成朝觐功课的人被称之为哈吉,哈吉是一个承载意义的象征符号.回族社会中在接哈吉仪式实质上为一个典型的强化仪式,在现实中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周毓华  孙婷婷 《民族学刊》2011,2(6):39-46,101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此次庆祝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讨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文化空间和宗教空间的重构、神圣与世俗的冲突与协作。  相似文献   

17.
澳洲土著尚处于中石器时代发展阶段,过着打猎群居的半游牧生活;澳洲土著最重要的宗教形式是图腾崇拜,由此演化出一整套严格的食物禁律和图腾仪式;婚级制的盛行说明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是澳洲土著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在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中,婚级制、图腾禁忌、入族仪式等具有特定的社会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18.
回甲节是朝鲜族庆贺60周岁的祝寿活动,回婚礼是结婚60周年时举办的庆典礼仪,现在有的地方将回婚礼纳入回甲节共同庆祝。它既保存了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又融进了新时代的文化内容。它歌颂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尊老敬老、夫妻恩爱,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蒙古族的民间文艺形式———祝词和赞词在表达意愿上的细微差别及使用场合上的异同 ,并依据二者的特点 ,拟测其来源于萨满教祭神歌  相似文献   

20.
满族家祭和家萨满的萨满教属性近年来不断受到质疑,认为家萨满不属于萨满教范畴。结合萨满教的理论和满族家祭的特点,我们从宇宙灵魂观、仪式、服饰、家祭内容、家萨满的作用等方面入手,论证了满族家祭和家萨满的萨满教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