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反腐倡廉,严厉打击贪污等严重腐败犯罪,关系到政权的兴衰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成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之一的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保护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必须根据贪污等经济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手段,提高专案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揭露和证实犯罪,震慑和抑止犯罪的发生,把犯罪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侦破贪污犯罪实践中.要从传统的“三板斧”式的侦查方法,fo以获取证据为中心的秘密调查,讲究侦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994、1995两年来查处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类案件的调查,剖析了有一定领导职务干部腐败犯罪的原因,认为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犯罪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在主观方面主要是世界观问题,在客观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党政领导没有把反腐败放到重要位置: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错位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监督机制薄弱,打击犯罪下力等。基于此,文章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对进一步遏制腐败犯罪在体制上和法律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言及“腐败犯罪”,一般而言一是指贪污犯罪、二是指贿赂犯罪。贿赂犯罪虽包括一系列具体罪名,但主要的应是指行贿罪与受贿罪。而就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关系而言,二者往往具有“前因”与“后果”的关系。在许多场合下,没有行贿者的诱惑,受贿案件可能就不会发生。因此,加强对行贿罪的有效防范,对于有效打击贿赂犯罪乃至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当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严密刑事立法我国现行刑法典设置专章对贪污贿赂罪进行规定无疑是一大进步,但从严密有关贪污贿赂罪的刑事法网的角度讲尚显不足。笔者认为,除刑法典的规定外,实…  相似文献   

4.
于阳  章桦 《理论界》2010,(8):75-7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已在我国正式生效。我国《刑法》就贪污犯罪的规定与《公约》的基本要求大致协调,但二者在犯罪的主体范围和对象范围、相关条件限制以及刑罚规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这就需要扩大贪污类犯罪的犯罪主体范围;扩大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对象范围,取消挪用公款罪的条件限制;废除腐败犯罪的死刑等,以期在《公约》框架下完善我国惩治贪污类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5.
贪污受贿犯罪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比较侧重对贪污受贿犯罪行为的揭露,但对其犯罪心理研究不够。在反腐败斗争中只是揭露、处理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问题在于防范和对犯罪现象的有力遏制。因此,从心理上对贪污受贿犯罪现象加以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行为,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组织贪污,是贪污经济犯罪行为的一种形式,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进行的贪污犯罪行为。在中国法律中,“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文使用的“贪污”概念是中国法律概念。国际上一般使用的“贪污”概念,外延要大得多,还包括了中国法律中的贿赂、挪用、诈骗等内容。贪污犯罪在中国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中,一直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中国政府对此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坚持进行严厉打击,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鉴于近年来有组织贪污问题上升较…  相似文献   

7.
向泽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2):20-23,107
要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追回腐败型犯罪资产的途径,运用到我国追缴被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腐败型犯罪赃款的实践中,就必须按照公约确立的资产追回途径所需要的运行条件,对我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正。为此,就必须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建立承认与执行外国刑事裁判效力、由检察机关到其他国家提起民事确权诉讼的制度,并按照公约的要求,对我国惩治腐败型犯罪的立法以及冻结、扣押和没收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下决心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廉政建设的规定。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多方位的。本文拟就从法制角度,谈点如何建章守法,使廉政制度转化成一种法律制度,从根本上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一、修改《刑法》。我国刑法是1979年制定的,十多年来,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确实起到了保护人民,保卫四化建设,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的作用。但我国  相似文献   

9.
贪污受贿犯罪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比较侧重对贪污受贿犯罪行为的揭露.但对其犯罪心理研究不够.在反腐败斗争中只是揭露、处理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问题在于防范和对犯罪现象的有力遏制.因此,从心理上对贪污受贿犯罪现象加以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行为.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树勋 《理论界》2004,(5):263-263
在审理贪污犯罪案件时,将被告人贪污犯罪后所得用于给领导送礼、招待等费用,认为是“合理开支”,从犯罪数额中扣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1.贪污罪的客观外在表现和侵犯的客体。贪污罪的客观外在表现是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一旦发生转移,变成由个人支配的私有财产,犯罪就已构成。2.犯罪故意、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11.
贪污、贿赂是严重侵害国家经济利益 ,妨碍国家经济建设 ,腐蚀干部队伍 ,损害国家机关威信 ,污染社会风气 ,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只凭一次或几次集中打击 ,是根本铲除不掉这个社会“毒瘤”的。我们认为 ,应有必要把贪污罪与贿赂罪一同并入渎职罪 ,适当调整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幅度 ,降低起刑点 ,从严掌握贪污、贿赂罪与非罪的界限 ,提倡重刑与轻刑并举 ,增加对公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罚金刑与资格刑的适用 ,最终完成司法解释与业务规范的合作 ,取得与公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探讨贪污贿赂犯罪的新特点及侦查指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转换,道德意识的危机,个体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化等因素,使国家工作人员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个体观念的演变等方面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和心灵的考验,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以手中的权力作筹码,堕入了职务犯罪的泥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新的犯罪形式不断出现,下面就贪污贿赂犯罪的新特点及侦查指挥艺术谈点看法。   一、贪污贿赂犯罪的新特点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贪污、贿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检察学会首次反贪污、贿赂斗争理论研讨会于11月6日8日在都江堰市举行。省人大常会副主任、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省检察学会名誉会长白尚武和来自省内各地的法学专家、学者、检察工作者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针对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情况、特点、趋势、对策、适用法律等重大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法制不完善和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效应,以贪污贿赂犯罪为突出表现的各种经济犯罪也日益抬头。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一类经济犯罪。它的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一般是特殊主体,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实施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行为,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  相似文献   

15.
对侦查贪污贿赂犯罪的几点思考●忻杏华一、首先要端正执法思想我们传统的法律和执法思想,既有正面,也有负面。我认为负面的影响和表现主要是:一是在主导思想上,主张有罪推定。这当然有正确的一面,但又不完整,应该把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结合起来,把惩治犯罪和保护人...  相似文献   

16.
职务经济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报体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犯罪,也有人称之为权力犯罪。权力犯罪是导致腐败和危害性更大的犯罪,历来是检察机关严厉打击的重点.因此,研究、揭示职务经济犯罪的心态,对于深入开展反贪污、贿赂斗争,惩治腐败,打击和预防犯罪,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一、职务经济犯罪的心态特征职务经济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由于其所处的地位,手中握有一定权力,又系智能型犯罪,因而其心态表现和行为方式较之其它经济犯罪具…  相似文献   

17.
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自古就存在,我国各朝代都规定其最高法定刑是死刑,然而这种现象并未因为刑罚的严酷而减少,而现在各国刑法都普遍走向轻缓化,并开始逐步废除死刑。然而,我国的贪污贿赂现象却与日俱增,对此问题本文拟从贪污贿赂罪中死刑的有关立法沿革及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有关贪污贿赂罪死刑立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严惩处职务犯罪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但是,在职务犯罪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严重背离刑事政策的情况.为了克服职务犯罪刑事政策司法化的障碍:一方面,要加快职务犯罪刑事政策的立法化,即重构贪污受贿罪的主体,扩大贪污贿赂罪的犯罪对象,修改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及贪污贿赂罪定罪数额的立法方式,完善职务犯罪刑罚制度;另一方面,推进职务犯罪刑事政策的司法化,即严格职务犯罪定罪标准,及时查办职务犯罪、减少犯罪黑数,尽快出台职务犯罪量刑指南,多管齐下、形成处罚合力,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9.
论不作为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斌 《天府新论》1996,(3):48-52
论不作为犯罪侯斌刑法上的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但如果将各式各样的犯罪加以抽象和概括,不外有两种形式:作为和不作为。所谓作为犯罪,是指积极的犯罪行为,即积极地实施法律禁止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例如举刀杀人,盗窃财物,贪污公款,强奸妇女...  相似文献   

20.
曹进  胡伯坤 《理论界》2004,(5):264-264
一、认识上的误区及其不利后果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立法原意的理解不同,在认定贪污犯罪时,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赃款去向决定行为性质,赃款只要用于公务即不构成犯罪。这种观点误解了侵财类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忽视了侵财类犯罪客体的双重性,混淆了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歪曲了立法目的,导致在一般侵财类犯罪案件中不是构成犯罪必备要件的赃款去向,在贪污犯罪案件中却可能成为有罪无罪的关键,这使得一些犯罪■ZH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