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在不可阻挡地走向文明、进步,在性的领域也是同样,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性文明”这个词。可是什么是“性文明”呢?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它的内容是什么?什么事是文明的而什么事又是不文明的?可以说现在还是含糊不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而这个规矩,就是法,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来说,都必须懂法、守法、用法,在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法治教育要从小抓起。  相似文献   

3.
外界对社工机构中的理事会一直都有疑惑:它到底是什么机构?它与企业中的董事会有何区别?即便在社工机构内部,多数机构的理事会也存在权责不清甚至掣肘现象,理事们要么徒有虚名,只是应机构要求每年开一两次会议,平时对机构发展不闻不问,没有真正做到“理事”;要么大权独揽,过分插手机构事务,决策、执行两不分,凡事都“理”,甚至有的机构法人代表、理事长、总干事等职务由一人全任。理事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机构,到底应该理什么事、怎么理事,这既关乎社工机构的自身发展,也影响着社工机构的外在形象。本期专栏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理事会是由对一个组织负有监管责任的一群人组成的,通常可以通过选举、推荐、邀约的方式产生,它是社工机构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理事会的职责可以按照范畴不同分为对内职责和对外职责,对内职责主要是组织制定机构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制度,并确保上述内容得到很好的落实,监管机构的各项运作,尤其是财务运作;对外职责主要是负责维护机构形象,拓宽机构的社会网络,帮助机构筹资,提高机构公信力等。理事会的建设既是完善社工机构内部监管的机制,也是推进社工机构与外界社会紧密相联的资源管道。  相似文献   

4.
提起教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现在官员、学者和教会人士最常用的一个词是“相适应”,意思是宗教(当然包括在中国的基督教会,且天主教或曰“基督公教”以及基督教或曰“基督新教”的教会在内)要与社会(特指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想,我们更应该说的另外一个词是“做贡献”,意思是宗教(在此特指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必然而且已经与社会(在此指中国社会)相适应,并且已经从“相适应”走向了“做贡献”。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民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社会政策是政府作为社会中最主要的公共权威组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公平而采取的福利性行动。但这些福利性行动应该由政府独自承担?还是由政府与民间组织共同承担?或者应该以民间组织为主来承担?  相似文献   

6.
张宏  孟建锋 《职业时空》2008,4(6):183-184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劳工问题和环境问题等而提起的。至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运动。按照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要求,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企业不能以利润作为自己惟一市场目标,而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豁达便是长寿方黄铎吉豁然大度是长寿之方。老年人应该豁达,对什么事都看得开。要是小心眼,遇事钻牛角尖,就会不尽烦恼滚滚来。一般来说,人老了,最关心的是事业、子女、生活和寿命。事业是立身之本,哪怕老了也要尽其所能去做。唯其如此,才会感到充实、满足、愉快。...  相似文献   

8.
国内白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人们所耳闻目睹的,白领阶层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正在日益显现出来并且不断扩大。“白领”作为一个新阶层,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模糊的概念。到底是哪部分人是所谓的白领?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白领阶层对社会有何作用?我国学界从各个方面对白领阶层已经有所研究,本文拟就国内学界以白领阶层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可见孝德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孝是人伦之根、仁爱之本。虽然现代社会对孝有新的理解,但是,一个人若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你还能指望他对亲戚朋友好,对工作负责,对国家忠诚吗?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年,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和支持家庭发挥功能作用,为创造一个充满安全、公正、自由与和谐的社会做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家庭功能的关注。那么,作为老龄工作者,我们如何响应联合国的号召,从而确定对家庭的关注点呢?  相似文献   

11.
我两年前下岗,原来在纺织厂是挡车工。下岗时,已经43岁了。我们这代人命真苦:生在饥饿中,长在动乱中,上山下乡,优化组合,什么事没碰上?没有事情做的日子真难熬,每天一个人窝在家里,想着自己这个年龄再出入社会,废物一样,一点用处都没有,真是灰心之至。说实话,自杀的念头都有过。后来,慢慢冷静下来,我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哪怕已经43,姜子牙不是72岁才出山吗?  相似文献   

12.
我爱厨房     
黎戈 《中外书摘》2014,(1):97-97
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开篇就写道:“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了。不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只要那里有可以做出食物的厨房,我就不会觉得那个地方令人无法忍受。当然,那个厨房里最好有我用惯的厨具,几条干净的抹布和发亮的白瓷砖。就算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个人,只要有厨房与我为伴,我的心就可以得到平静。”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 《老年世界》2009,(10):18-19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我认为更应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陆学艺 《中外书摘》2006,(12):68-70
就现在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被划分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中。当我们将一个社会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社会等级时,不同的人,就在不同社会等级的阶梯之上。所不同的是,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根据不同的社会学构想或不同的社会学阶级阶层理论,对同一个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标准,就可能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的不同,却并不能消除各个社会成员在既已取得的社会等级之上所形成的阶梯差异。  相似文献   

15.
当前,“第三者”给社会带来的麻烦尚未消除,再制造出“第四类感情”或“第四者”这种让人莫名其妙的概念,的确让人有点感觉疲劳。当“第三者”打着“保卫爱情”的口号明目张胆地向家庭制度进攻的时候,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针锋相对,保卫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可是,我们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却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第三者”的辩护人和同盟军,不仅在客观上承认其合情、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个中国人:他做什么事都很成功,只要他愿意做。岁月为他作证。有这么一个中国人:历次政治运动被运动,曾自杀过。用中国作家刘富道的描述是:他做什么都成功,就是自杀不成功。有这么一个中国人:一只脚将迈进八十岁的门坎里,一只正被淋巴癌拖住,他在病床上,写他的46万字的纪实小说:《不言放弃——  相似文献   

17.
逢年过节收发短信已成为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生活交往的一部分,就应该讲究礼仪。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是最喜欢发短信的群体,这从动感地带的一系列短信优惠套餐中可以看出。当然,社会人士也会经常发短信。短信虽然是小事,但要知道礼仪是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又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因此,了解一些日常的短信礼仪常识,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志愿精神和志愿活动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但志愿者和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领域的新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9.
马志国 《现代妇女》2007,(12):25-26
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讲述者是一位面色红润,风姿绰约,身体健康的女士,她是这样开始她的故事的:我有病,奇怪的病。我自己一个人不敢单独去做什么事,  相似文献   

20.
帕:作为一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我认为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基督与社会安定有直接关系,因为真正的基督徒会尊重社会上的掌权者。基督与智慧上的寻求和永恒的生命有很大关系。有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为什么我在这里?我将要去哪里?我生存的目标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基督都给我们答案。基督对我们心理平衡、家庭和睦、伦理道德、消除社会的罪恶和邪恶等方面都有影响。基督与社会经济也有关系,“不做工就不应该吃饭”的原则,能推动人们勤劳的精神,上帝尊重和赏识那些诚实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