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法办报(刊)"和以"质量立(报)刊",是高等学校报刊工作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点;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点,高等学校的报刊工作必然就会遭受挫折。推而广之,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家报刊,都只有紧紧抓住"依法……"和"质量……"这两个基本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真正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就是重庆文理学院"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先进管理理念的精华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后穗港澳三地的报业,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鸦片战争前20年间,澳门是华南地区报业的中心,共有8种葡文报刊出现,其中《蜜蜂华报》是第一份近代报刊。鸦片战争前广州出现了一批外国人办的中文和英文刊物,共有7种。鸦片战争后,香港很快成为新的近代报业中心,先后出现了多份英文和中文报刊  相似文献   

3.
报刊是社会的窗口 ,老报刊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从 1898年创办《蜀报》至 1911年底 ,在成都先后共出现过 4 8份报刊。本文概述了清末成都报刊的发展 ,分析了清末报刊呈现出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学贯中西,胸襟智识世所罕见,在诸多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办报办刊一项也是别开生面,他不仅倡导了"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也践行了这两大主张,尤其在"向导国民"方面,影响深远.他办过《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从报》等报刊,在对国民性的把握方面,多言人所未言,颇多启示警醒之处.本文对梁启超受众观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1991年离休后,我受黎城县委老干部局聘用,担任了老干部报刊发行员,一干就是12年。回忆这些日子,虽然有苦有累,但乐趣却无处不在。黎城县委老干部局共订有1000多份《山西老年》杂志及《中国老年报》、《老友报》、《黎城报》等500余份。有的报是周二刊,有的是周四刊,由于出版日期不同,几乎每天都来报,每天都有分发任务。9大口、6个报纸投送点,共有服务单位22个、服务对象千余人。报刊是随时来随时分发,我都做到了报刊分发不过夜。有时报刊因故按时来不了,我就打电话催问或写信询问。为了能及时分发报刊,我亲自…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李伯元到上海办报、办刊,为小说的发表提供了广阔的园地.他办报刊是为了"觉世",与此后梁启超提倡的"小说界革命"的目的不谋而合.在他办的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小说.他自己创作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本质特征,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大官小吏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指谪政治,纪实时事之先河.  相似文献   

7.
1830年代,以<纽约太阳报>为首的美国便士报引发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传播革命",建立了报刊以新闻信息集聚传播能力,广告则为传播能力进行价值补偿的"双重服务"模式,解决了独立革命以来长期困扰报业的经济独立问题,促使报刊不仅成为政党斗争的工具或业主谋利的企业,而且成为美国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部分.报刊"第四权力"由此成为制度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政治报刊以"主义"的宣传为己任,强化"喉舌"的身份意识。民国以降,以《民立报》为代表的政治报刊却呈现出"去政党化"的潮流,寻求独立的身份认同,以共和原理而不是政党意志介入政治纷争。同盟会(国民党)内部的激进党人则抵制《民立报》的共和范式,并就政治报刊与政党的理论关系展开激烈论战。随着"二次革命"的发生和"中华革命党"的建立,革命党内逐步确立不能容忍异己的政治文化,党报宣传强调绝对服从党义、纪律和领袖权威,报刊的党性原则得以再次确立。由于革命意识形态和袁世凯专制主义的双重挤压,以《民立报》《甲寅》为代表的政论报刊,或重返革命,或迅速停刊,揭示出逻辑说理的报刊范式在民初的挫折。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与幻灭,中国政治报刊很快集体拥抱激进,从"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文化意识上的"革命")来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为她们忧     
晓唐 《社区》2005,(6):3-3
最近,笔者在某社区慰问离退休干部时发现,他们的阅览室很“丰富”,报刊架上摆放的报刊竞有上百个品种。除了有针对老年群体的一些报刊外,还有很多经贸类、军事类、文化类等报刊,甚至还有一份《中国少年报》和专供出租车司机阅读的“的士周刊报》。美中不足的是,许多报刊大多是一二个月前的,有的日期还不全。我问工作人员:你们怎么订了这么多与老人不甚相干的报刊?他们说,公家订阅的报刊其实只有5份,其余的都是退休职丁们私人订阅并拿到这儿来交流阅读的。  相似文献   

10.
春蕾文学社     
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学《春蕾》文学社成立于1989年,文学社的办刊宗旨是:“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岁月在这里凝聚”。提倡清新、纯朴、求实的文风,提倡个性化作文。《春蕾》报每学年出版7期,至今已经出版75期,每期印刷3000多份,作品多次被县级以上的报刊杂志转载,社员多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2006年11月,春蕾文学社被评为安溪县“优秀校园文学社”,2006年12月,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春蕾》报荣获“社团报一等奖”。2007年7月,春蕾文学社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语文世界》杂志社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春蕾》报在第六届全国校园文学百佳社刊(报)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是梁启超在改良运动中创办的报刊,他以报刊为舆论工具,宣传其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和"新民"的政治、思想主张,因而这三份报刊都被视为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机关报。然而对三份报刊的办报宗旨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有着思想与风格的一致性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变化。本文以三份报刊自身的演进为视角,试图探寻梁启超报刊思想中"党报"思想向"国报"思想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调研中,笔者走访了不少致富典型户,发现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家中都订有几份报刊。有一户果农,订了4份林果种植的报刊,他按照报刊上介绍的招式管理果园,无论是使用新技术还是了解市场信息,他总比别人知道得早,懂的多。他家一亩苹果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别的果农只能达到2000元左右。他还按照报刊上所说的生态种养模式,在果园中种草、养兔、养牛,每年又可增加上万元的收入。有人问他致富的秘诀时,他总是说:“我是沾了订报  相似文献   

13.
汉文 《北京纪事》2015,(3):27-31
世间报刊缤纷,谁见家报姓闵?风雨沧桑半世纪,万般家事一纸陈。
  --《家报赋》闵凡路
  一首《家报赋》,让来自吉林通化的闵姓《家报》为世人所知,这份只发行四五十份的家庭报纸,从创刊至今已走过50多个年头,因出自新华社原副总编辑闵凡路的家族,又别有一番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社区》2005,(6)
报刊交流阅读好最近,笔者在某社区慰问离退休干部时发现,他们的阅览室很“丰富”,报刊架上摆放的报刊竟有上百个品种。除了有针对老年群体的一些报刊外,还有很多经贸类、军事类、文化类等报刊,甚至还有一份《中国少年报》和专供出租车司机阅读的《的士周刊报》。美中不足的是,许多报刊大多是一二个月前的,有的日期还不全。我问工作人员:你们怎么订了这么多与老人不甚相干的报刊?他们说,公家订阅的报刊其实只有5份,其余的都是退休职工们私人订阅并拿到这儿来交流阅读的。工作人员还说,社区里有离退休干部、职工共1800多人,他们除了每天早上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传教士报刊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孕育了中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中文刊物,首开近代新闻史先河。而清末影响最大、发行最广、时间最长的《万国公报》则是近代传教士报刊发展的最高峰。对这一首一高两份刊物进行对比,可以看出19世纪传教士报刊从纯宗教性刊物向现代报刊发展的世俗化趋势:传播者由洋人主办主笔到华人主编主笔;传播对象由底层逐步上移到中上阶层的士人、官僚;传播渠道由海外逐步发展到沿海和内地;传播内容由传教义到报新闻的世俗化转变,由介绍科学到引入社会学以传播思想;传播效果从默默无闻到朝野关注。近代传教士报刊既是西学东渐影响中国的重要媒介,其自身也为中国的传播环境所改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杀大虫记     
【山风文学社简介】山风文学社成立于2006年9月。在短短的一年里,社员作品先后在《少年作家》、《少男少女》、《作文评点报》、《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在全国征文大赛中,有6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三等奖。今年七月份,被全国语文报刊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本社办有《山风文学》报。文坛前辈王蒙、谭谈、牛汉、屠岸、苗雨时等欣然为本刊题词,刊名由全国著名书法家颜家龙题写。  相似文献   

17.
本报北京9月22日电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办公室、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学报刊专业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学生报》等全国76家中学生报刊共同承办的"恒源祥文学之星"2007中国中学生作文大  相似文献   

18.
陈志群是晚清妇女报刊界贡献最大的一个报刊创办者,他先后主编与创办《女子世界》(续办)、《神州女报》,和《女报》。《女子世界》思想激进,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民族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神州女报》是为了纪念秋瑾而创办,因此大量刊登秋瑾被杀一案及秋瑾的作品,同时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联系起来。《女报》是《神州女报》的继续,为了能较长时间办下去,不直接谈反清革命,主要内容集中在女学、女权、改良旧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非常重视报刊工作.他是读者,习惯从报刊中了解社会;他又是作者,善于利用报刊打击敌人,指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他更是报刊工作卓越的领导人,领导与支持许多报刊的创办和发展.他以其特有的理论家和宣传鼓动家的天赋才能,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他叫李长青,四川省简阳市贾家镇五指村人,今年23岁,高考落榜后回到农村,他决心为乡邻们闯出一条富裕路。他十分注意各种报刊的信息,自费订阅了《专业户》、《农家科技》、《四川科技报》、《四川农村报》30多种。自93年以来,他一有空闲便阅读报刊,并且归类剪贴成册。这他从《专业户》杂志上引进巨腾葡萄。这种葡萄抗病力强、果粒特大,平均粒重达18克,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