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仝秋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代词系统复杂,用法上也有复杂的交叉和互补现象.分类描写博爱方言的代词,重点描写其不同于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延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158-162
描写子长方言的代词。子长方言代词中合音词比较丰富;人称代词有一定的数和格的形式;指示代词中处所代词有近指、中指和远指三分的区别,其他代词没有三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87-89
本文在孙立新先生《关中方言代词概要》一文的基础上,对宝鸡方言的代词作了一些订正和补充,全面论述了宝鸡方言代词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合肥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19-24,58
合肥方言代词共有三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组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相近,但又有本方言特点.其中指示代词当中时间代词章(子/个)、囊(子/个),疑问代词当中问原因、方式代词桨、桨搞(的)的意义和用法独特. 相似文献
5.
湖北阳新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群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33-37
本文分别就湖北阳新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形式和语法特征进行讨论 ,并阐述了它们各自在句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晓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88,94
灵石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它与普通话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灵石方言的疑问代词在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其它用法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比普通话更加分工细致。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了灵石方言八类疑问代词的表现形式及其句法功能,并对疑问代词的其他用法,如:反问、任指和虚指进行了简要论述,并简要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7.
周冬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5-99,104
在对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形式、意义及用法全面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的突出特点。1.指示代词的语音特点;2.指示代词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弱化的三分系统;3.近指和远指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刘晓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4):66-71
本文把黄冈方言疑问代词分为“哪”“么1”“么2 ”“几”四组 ,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加以描写和归纳 ,试图廓清黄冈方言疑问代词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对陕北绥德方言疑问代词进行较为详细的描写和说明。在说明分析中,一方面通过与周围晋语及西北方言作横向比较,显其异同;另一方面对其中一些用法及现象追本溯源,明其来源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赵则玲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6):129-133
宁波方言是北部吴语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方言点,其三身代词的语音类型在吴语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在宁波方言的三身代词与吴语各方言点作共时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其读音层次的形成和词目用字的语源理据,并揭示其语音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袁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4):111-113
代词是一个小家庭--为数不多的封闭性词类.代词虽小,也是一个系统,在口语中又是最常用的基本词汇.在人们的相互交往,邻近方言里不同代词往往可以彼此兼用并行,但在偏远的山区,它又往往保留很古的说法.介绍塘渡口话的代词系统,弥补邵阳方言代词研究的空白,今后以此为起点,铺开对邵阳方言各地区介词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崔淑慧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主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对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作一概要说明,并对其中涉及的某些现象、用法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同山西其他方言代词相比,更具特色并呈多样化形式,尤其是第一人称更是复杂多样,很值得探讨。本文包括四个部分: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主要列举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各种形式;二、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介绍代县方言人称代词最基本的意义用法,通过与普通话相应人称代词作比,力求基本绘出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全貌;三、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现象,对代县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包括虚指、转指、名指用法,人称代词“人家”的多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概括和分析;四、代县人称代词的历时探讨,从历时的角度,追溯历史,收集近代汉语文献资料,试图理出代县方言某些人称代词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4.
15.
梁彤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1):133-134
ia^53是平凉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第三人称代词,本文首先对ia的起源进行探索,指出ia由“人家”发展而来,并区别了与“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ia所形成的心理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出地域历史、文化、风俗对于语言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贵州纳雍方言的单数人称代词有三个,即“我?o32”“你ni32”和“他tha55”,“我”和“你”在亲属称谓词、人名前时,在偏正结构中表领属时,在数量结构前表复数时,以及在同位结构中时,声调从上声32变成阴平55,读“?o55”和“ni55”,“他”不变调。这种变调是声调的屈折变化,来源于人称代词与“的”的合音,从偏正结构开始不断推广到有亲属称谓词或人名的结构、同位结构和单数表复数的结构中去。 相似文献
17.
郑献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3):127-131
浚县方言的人称代词跟普通话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单数形式与普通话相同,但句法功能较受限制.复数形式都来自合音,且复数单用逐渐向基本意义渗透,其中第一人称的复数单用已经进入基本意义.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生变化,应该看作是语用中的转义,与基本意义分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叶祖贵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71-75
绍兴地区的人称代词十分复杂,多的有三套,少的也有两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绍兴地区原本就有一套人称代词“侬、汝、渠”,后来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形成了“叠床架屋”现象;二是绍兴地区的人称复数词尾原本是数量短语“两个”,但随着“两个”的合音、弱化及语法化,逐渐和单数词尾“侬”发生了混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绍兴地区人称代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彭臻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5):61-63
茶陵方言的人称代词主要有“我、你、渠”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后缀“南”的用法比较特别,和普通话的后缀“们”用法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不是一个“复数形式”标记,而是一个表集体概念的语素。 相似文献
20.
刘晓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4):106-109
黄冈方言人称代词"我"、"你"、"他"拥有入声调和非入声调两读,两读分别负载不同的语法意义,似乎存在"数"和"格"的语法范畴。这一特殊现象的形成"大概是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