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农村职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概念,看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制约其转移的诸多因素,认为农民素质和技能低下是制约其转移的内在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发展职业教育是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途径并讨论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入手 ,讨论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认为考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应把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视农村内部消化和大力发展小城镇相结合 ,其中大力发展小城镇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核心。结合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践 ,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其转移也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通过推动城市的规模发展与农村和农业自身的发展,以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才是合符国情的、实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影响我国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众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农业的容纳能力十分有限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是惟一的出路。本文从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局限性和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所起的阻碍作用 ,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村问题的方向在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理论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籍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虽然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如创造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与制度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表现为整体转移无序、不彻底,转移部门狭窄,转移速度缓慢,就业结构转换严重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等特征。故此,必须加速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障碍,劳动者素质等多重因素制约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认为从长远观点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半转移”形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而应将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并阐明了与这种转移方式相配套的机制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逐渐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了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分析了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以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数学模型,测算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运用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流动进行了因素分折,定量地指出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和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上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发展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传统工业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新型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第二、三步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必须看到,在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劳动力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表现尤为突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到2000年,我国约有2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重新安置就业。如此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大军向何处去,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