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青年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青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习近平青年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实践源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青年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习近平青年价值观确立了青年的人生坐标,指明了青年成长路径和教育培养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及内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化建设承载者的当代青年,价值认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同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因素是多重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青年思想行为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自我意识过于凸显,造成个人价值追求恰当性的失控;教育中主流价值观的弱化,造成青年价值追求方向的偏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带来青年价值认同的迷惘。优化教化机制,优化情景机制,优化体验机制,优化固化机制,促使青年对核心价值观内化,是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流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流精神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实然走向应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WTO精神价值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体现。WTO精神价值对我国青年的独立主体意识、价值认识、价值取向、价值实践乃至价值观的形成将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突、个人价值选择多样性与社会要求统一性的冲突、此岸肉体价值和彼岸精神价值的冲突。对待这种冲突,一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引导和整合;二是要切实建构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睛雨表。建国以来青年的职业选择及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青年职业价值取向的产生有着很多深层次原因,引导青年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选择,对他们自我价值实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对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发展方向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努力研究,认真应对,使广大青少年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渗入到人们的一切价值活动之中,发挥目标选择、情感激发、评价标准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价值导向与人们多样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人们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和调节,树立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先进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的剖析,认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和价值标准多元化、提出了坚持用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学生,坚持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原则,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对着当今中国"官本位"价值观、"利本位"价值观、传统"奉献型"价值观和当代青年"消费型"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也是长期和艰巨的。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对待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并要求新价值观的产生。中国神州大地对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出现了高潮。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对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普世价值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既要承认普世价值,不能把它看成是虚伪和欺骗,又要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宣传,而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普世价值的建设统一起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贫困化,传统哲学合法化,西方哲学边缘化,哲学被政治和经济冲击和打压。从哲学上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前进,是一个伟大艰巨的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11.
潜规则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广泛,危害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信奉潜规则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利益诉求正常渠道得不到满足;市场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精神的异位和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的缺陷。减少乃至消除潜规则的影响,要完善显规则,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推进高校体制改革,重塑大学精神;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考察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志愿者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脉络和志愿服务对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有助于重新审视时代对青年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和志愿服务的文化价值功能。文章采用英格尔哈特的世界价值观问卷,调查全国13 000个青年志愿者,对比英格尔哈特在1984年和2007年的中国调查数据。研究表明:80后与90后青年志愿者的文化价值观处于生存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共生期,90后比80后志愿者更加追求幸福价值观,志愿服务行为显著影响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迁。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青年社会合作、拓展社交网络、增强社会融合、探索社会创新,培育新时代青年互助友爱、开放包容、和谐和合、主体参与的文化价值观,助力社会治理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从而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论新世纪青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探讨了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从而构建起青年大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破与立相结合的规律,破与立结合方可实现新旧价值观的更替。在这一过程中,又往往要借助核心价值观的辐射与边沿价值观的聚合双向互动来完成。在辐射与聚合的双向互动、相互作用中,核心价值占有主导的地位,但同时应对其他价值保有一定的宽容性。此外,以核心价值为主导、多重价值组合的价值体系,体现了特定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它对社会成员起特定的驱动作用,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价值目标适时上升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西方与传统等多种思潮的空间压缩,使青年的价值生活呈现出多种取向的融合和冲突.后现代主义的标志性主张对青年价值生活的重大影响或两者的天然契合之处主要表现在"反正统"特点与青年对政治、共同理想和个人生活的观念转变;"反本质、非主流"主张与个体道德的新变化;"非理性、多元化"精神启发青年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进行反思.应该正视问题是非交织的复杂性,也应该加强青年价值观的研究,更应该坚持多元价值选择与一元导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价值观也出现了现实性、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价值观对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在青年中倡导义利并重的价值取向,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倡导社会主流价值,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佛系青年"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之所以流行,有主观因素、社会因素和时代因素。青年人以"佛性"自嘲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隐性的消极危害,它会导致青年的信仰丢失和精神迷茫,并通过亚文化的群体化感染,在青年群体中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在价值观层面否定主流社会价值观,最终走向虚无主义。因此,加强青年思想价值引领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学习践行习近平的青年工作思想,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村官群体对在校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实践育人效果,将大学生村官的正面价值观传播到青年大学生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世纪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价值的心理特点分析,揭示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征以及择业过程表现出来的心理矛盾冲突,通过对教育环境和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科学教育和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调整实践活动的方向与方式,从而改变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路向与前景。中国目前正处于以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发展目标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增加科学价值内涵,也需要增加人文价值内涵,以造成良好的能够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科学环境和人文环境。因而要坚持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双重导向,否则将造成失衡乃至畸形的社会文明。中国社会进步当然需要确立功利性价值观,但决不能拒斥非功利性价值观,在转型期应注重文化价值、精神价值、遵义价值取向,正确引导社会的价值评价,从而使社会发展同时获得物质文明的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精神文明的超越的理想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