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制度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而有创造性的制度思想。其“社会制度体系层次论”将社会制度看作一个体系 ,认为这一体系可以由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个基本层次构成 ;其“体制革命论”不仅深刻认识到体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把新型体制的建立同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密切地融汇到一起 ;此外 ,在社会制度选择和创新这一问题上 ,小平同志始终一贯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根本原则 ,坚持用生产力标准来检验社会制度的好坏  相似文献   

2.
股份制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王礼成国内有关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化的著述中,有不少是依据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立论的。本文在讨论什么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是否要求把全民所有制改成以个人产权为基础的股份制。一、什么是“...  相似文献   

3.
制度与人格相互构建,行政人格的生成与社会治理制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权制和法制模式中,由于相应制度中伦理道德的“等级化”和“虚无化”,行政人员分别被塑造成依附人格和工具人格。随着服务型政府从理论走向现实,社会治理发生了重大转型,道德被重新凸显,德制的构建成为必然,进而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获得了制度性的保障。也只有在德制中,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才会得到普遍性的生成和自觉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起源于前国家时代的宗族性协作农业,夏商周“王权”时代确立了中央集权制政体,秦至清“皇权”时代,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强化。由“王权”向“皇权”演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央集权体制也随之加强。“大一统”思想作为主导性意识形态,为中国古代集权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石;中国古代集权体制为“大一统”思想的官方地位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赓续不断,与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极好的相适性,并与“大一统”思想观念相互为用,为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延续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大一统”思想和中央集权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可以为当前的现代化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两大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诺斯都是社会制度变迁理论或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通过两种理论不同分析框架及其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力与途径的理论比较,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提出我国的制度建设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西方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中科学、合理的成分,有利于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我国宪法的共和思想不仅对发展我国的宪法科学理论,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共和的词义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历史年号,而在西方国家历史上主要是指国家政体.共和政体相对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是最稳定、最好、最值得实行的政体.共和中有民主,但共和中的民主是受节制的民主.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不同民族、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和.不同阶级的共和表现在代议制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上;不同政党的共和表现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不同民族的共和表现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不同所有制的共和表现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和表现在“一国两制”方面.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列宁在论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制度和平共存”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张。这对全球化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制度国家之间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加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交往联系、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坚持策略灵活性与原则坚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围绕“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展开的有些争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语境和原则立场,要么忽视了不同的文本语境,要么误解了马克思的辩证法精神,要么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缺乏深刻把握,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准确理解这一思想,须在马克思的文本语境、思想的整体视域及其思想史视域中展开。它明确反对形而上学思维和法权思维,明确反对私有制且具有未来性质,是在坚持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所有制,体现了马克思一贯主张的个人与社会、哲学与经济学相融合与统一的基本精神。准确理解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于深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及其当代性有重要价值,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也有引领和启示意义,但它却不是一种现成的操作指南,不能犯理论附会现实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经典构想。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对这一理论都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并且确立了各具特色的所有制模式,然而实践中两种探索都最终走向了失败。当前,在“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视野下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和研究,对我国所有制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通过“劳动”贯通“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资本的原始要素”,建构起融社会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于一体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既是其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构成其生产力理论的思想基础,源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生育本质的发现。通过劳动力之“先天能力”,发现人本身的自然力;通过“土地”,发现自然生产力。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生产力,其存在本质是生,生存本质是生育,灵魂是共生。所以,社会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共生,社会与环境共生,必以人与自然内在生成为基础。以此审视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为人们重新认知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以及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等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共享的讨论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开始的。其立论的前提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新社会,这也是马克思整个理论大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不是就共享论共享,而是从“现实的人”的发展逻辑出发,从生产力发展和制度的构建出发,从生产关系讨论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共享思想的基本逻辑。只有从批判“异化劳动”出发,才能切中资本主义“私享”的要害。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正是从建构共产主义新社会出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建构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理想样态,解决“谁来享”“享什么”“如何享”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共享发展”理论的建构中,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担当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指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试论社会制度及其基本制度与社会体制王孝哲关键词:社会制度,社会基本制度,社会具体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是由人们密切联系组合而形成的群体,当然会受到人们的作用和制约。社会制度就是人们作用、制约社会性质、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的产物和表现。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阶...  相似文献   

13.
宫省制度与秦汉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宫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宫省制度与秦汉政治的关系,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月关即国家”思想泛滥,家政、国政不分状况对秦汉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制度之争”以及其所代表的两岸之间是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之争的观念在台湾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两蒋时期、李登辉陈水扁时期以及2008年以来,台湾当局基本延续了这一思维。但“制度之争”的本质是台湾当局与部分国际势力谋求政治利益的一个筹码,两岸之间存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台湾问题的本质。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化解两岸所谓“制度之争”、完成国家统一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5.
理论和历史实践表明股份制是“个人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个人所有制”特征在股份制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个人所有制”理论既解释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的现象,也为我国现阶段的股份制改造指明了方向。随着股份制在西方和东方的普遍建立,马克思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科学预言正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而变为现实,并逐渐显示出其划时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其中所指的“个人所有制”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一种新型个人所有制(可称之为“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它有其特定的基本内涵.对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把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区分开来,揭示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制度范畴,而是经济体制范畴;强调市场经济必须与一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制度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范畴;把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上。这一理论突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得“无产者”和“资产者”处于政治、经济的对立之中,生产发展的成果为“资产者”一个阶级所享有,“无产者”处于畸形、片面发展的境地。马克思认为“无产者”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先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然后在新社会中变为“有产者”,实现路径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无产者”变“有产者”思想的正确理解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益、降低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并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制度,建立在正义理念的价值维度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稳定,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正义作为制度设置及改革的最高价值,是调整和维护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依据,因而,必须把正义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20.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对正义的追求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始于三代以来形成的以“执中”为核心的政治传统,其理论雏形便是《尚书》中提出的“王道”正义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孔子及历代儒家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主要以为制度作合法性辩护和建立贤能政治模式为旨归,提出了基于仁爱原则的分配正义论,以“时中”为取向的实践正义论,以及以“行权”为补充的矫治正义论等三个理论层面,构建起了一种以“中重于正”思想为特点的“时中”正义论,它对当代正义论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