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大学生自杀属于学校免责事由,但实践中学校为大学生自杀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却几乎成为通行做法。本文通过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和个别访谈,对大学生群体关于大学生自杀法律归责的认知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实际规则与纸面规则存在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自杀现象不断增加的现状,在讨论社会原因及个人心理的基础上,探究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自杀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尽管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关注,却也伴随一定的认识偏差。大学生自杀预防问题,不能仅仅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而应当拓宽视野,在强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的同时,从生命教育入手,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完善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时期,大学生自杀事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并有增加的趋势,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巨大,挫折承受能力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故此,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年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屡见不鲜。透过这些自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自杀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伦理价值观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对大学生自杀原因进行了伦理思考,并提出了伦理教育的相关对策,以期为社会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自杀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新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文中探讨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三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维度对自杀意念最具预测力.因此,可利用生命意义感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早进行自杀预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的对策主要是培养他们积极正确的生死观和时代观,注重利益教育和伦理教育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鼓励大学生追求生命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中辅导员角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自杀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构建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预警机制,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人生抉择、矛盾协调、情感调解、就业指导和善后安抚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认清和重视辅导员的作用是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的社心理和谐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对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不和谐心理产生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就如何构建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精神疾病、学业和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直接诱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同时揭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问题,重点探讨了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加以完善,这既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群体,很多大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情感问题、学习压力、就业问题和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的影响而轻生,针对大学生自杀的特点、方式和成因,并提出干预大学生自杀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今高校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多,来自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出现是这些现象的诱因。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中建立一种较完善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通过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出现了学生伤害老师、学生自杀、学生不认同母校、对校园文化的淡漠等问题,使得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更为社会所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运用思想预测对大学生情感认同与情感教育的研究,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丰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采取措施以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一个需要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杀其深层的动因是不合理的生命观。高校德育理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正确对待生命中的痛苦及对死亡的合理认识并在责任担当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由此起到从根本上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身心状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这四个方面引起的。防止大学生自杀的对策:(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室,关注自杀高危人群;(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机构;(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4)改善家庭教育,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5)加强网络和社会媒体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97-98,105
在对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时策。以大学生自杀是可预防的为立论基础,分析自杀预防现状,批判性借鉴传统自杀研究方法,综合大学生个体特征、生活史环境变量,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原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大学生自杀发生机制,由此提出高校全员参与自杀预防模式的研究思路。并强调大学生自杀预防与自杀干预的区别,从而在预防模式构建方面区别于自杀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采用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问卷对442名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杀观念的检出率高达21.27%,其中存在轻度自杀观念者13.35%、中度自杀观念者4.75%、严重自杀观念者3.17%;男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女大学生;二、四年级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一、三年级大学生;抑郁情绪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观念形成的决定因素,抑郁情绪越严重者,自杀观念越强烈;就业压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恋爱、家境等因素对大学生自杀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生是自杀观念形成的高风险人群;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因素是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自杀行为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自杀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属于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的心理境界、需求、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等尚不成熟,容易走向极端,产生偏执的行为。本文将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