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中国199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企业规模与创新产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而言,其企业规模对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随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出非线性递增的趋势;而企业利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开放度对企业创新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 针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国际化活动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国际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其产业创新能力, 而其中研发资金的投入, 是现阶段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其国际创新能力:优化R&D投资环境, 吸引来华投资;拓展技术市场,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3.
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加工能力,但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技术主要源自国外,因而只能称之为传统装备制造业而非现代装备制造业,其主要特征有:不具备很强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缓慢,装备制造业中场产业亟待发展,装备制造业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薄弱,在新型装备服务业领域缺乏延伸等.针对上述问题,东北装备制造业要通过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增强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加速发展东北新型装备制造业,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加快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等,加快东北装备制造业由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变.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创新特性决定了其创新组织模式的网络化。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是在完善的国内分工网络基础上实现国际化发展,国内分工网络与国际分工网络融合互动,获取了全球资源和市场。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有体制下大中型设备企业主导的分工网络结构性强及各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升级压力所诱发的潮涌现象和资源分散,导致国内区域分工网络间处于竞争分立状态,制约了国内分工网络发展。由此,跨国设备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的延伸,在带来技术溢出和带动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挤出和市场窃取效应,促使中国国内分工网络与国际分工网络处于竞争分立势态。为此,需要以体制和政府政策模式改革为突破点,推动国内分工网络发展,进而在国内分工网络国际化发展中推动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5.
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状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R&D投入强度较高,但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目标和创新战略带有一定的市场被动性,因而创新效益欠佳,并且由于传统的竞争观念束缚和缺乏信任机制,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缺乏技术交流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技术创新自主化,创新主体企业化,努力创建诚信机制,建立富含动态能力的区域创新网络并实现集群化。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动力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顺利发展。从技术驱动、环境推动及运营需求三方面对互动融合动力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动力驱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相关假设,构建互动融合动力关系理论模型并以动力关系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动力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六项动力对互动融合系统运行均具有正向的驱动作用,但驱动的效应不同。其中市场环境对互动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最强,其他动力按照驱动总效应递减顺序依次为政策推动、技术发展推动、收益动力、决策支撑和技术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应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制造模式落后、技术人员外流等问题。黑龙江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可以通过信息化改造,构建技术、组织、文化、体制的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产业结构整合,组建战略联盟,寻求合作创新范式等途径,实行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8.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从中发现辽宁装备制造业中各类行业在国内都具有一定的规模竞争力,但是普遍缺乏效益竞争力,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具有相对优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两大行业具有相对劣势,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不足的主要根源在于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通过对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利益主体的分析,对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的动力要素进行了识别.本文认为如何发挥这些动力要素对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好地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互动发展所形成的完善的分工网络,能够凝聚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形成极化效应,并能通过分工网络形成扩散效应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各环节创新联动,增强国际竞争力。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分工网络程度下降,出现了更偏好参与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二元分工网络趋势增强。国内分工网络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差距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二元分工网络形成的直接原因,而体制和政策是推动二元分工网络深化的更深层因素,由此造成市场和资源分割,并割裂了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的互动发展,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机制缺损。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2010年的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沈阳通用设备制造业属于非DEA有效;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及仪器仪表属DEA弱有效;电气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属DEA有效.进一步分析具体数值,发现沈阳装备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间存在科研经费分布不合理、科技人才配置不均及产出低效等问题.结合沈阳实际,提出了进一步调整沈阳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间科研经费分布、完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改善科技资源配置外部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效应,中国产业体系的竞争力有赖于内生性产业关联效应下各个产业的协同共进。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之一的通信电子制造业的增长数据,构建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该产业与其他工业行业、整个工业体系及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通信电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产业关联效应弱化的问题。建议关注中国产业体系内生性关联效应的缺漏。  相似文献   

14.
对东北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具有发展装备制造业企监集群的条件,而要发挥东北三省的重工业结构优势,只有重点发展以国有大型企业为核心、众多中小企业配套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才能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辽宁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由于受到体制、产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步伐相对落后于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利用外资的质量又不是很高。本文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及产业基础优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环境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方面的劣势,以及世界制造业转移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和外商恶意投资的威胁。进而提出了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整体上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提升作用,但细分行业的作用有一定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只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较小。金融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只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作用为负。科学研究和批发零售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把辽宁建成全国乃至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从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体制、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CRn指数、G系数和θ指数三项指标,测度2003-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特征。结果显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不仅集聚程度最高,而且一直处于高度集聚状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为装备制造业主要集聚地。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其他产业的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和产业竞争力。发展装备制造、有利于为传统产业提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技术改造和转刑升级,为调整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宋之杰、朱晓霞和张涛合著的《装备制造业突破性原始创新机制与建设路径研究》一书,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装备制造业必须实施突破性原始创新的动因,从动力、运行、激励、保障等角度构建了装备制造业实施突破性原始创新机制,并利用复杂科学对该创新机制进行了时间演化模拟和动态模型仿真。  相似文献   

20.
服务化是全球一体化经济的特色和着眼点。云计算是IT产业自身服务化转型的成果,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其形成思想和历史变革过程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极具借鉴意义。深入剖析云计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方式和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政府引导、企业自身生存和产业群协调3个层面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