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 ,目前 ,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这也正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资产减值准备已成为企业新的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工具。为此 ,浅要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防止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莉莉 《理论界》2005,(10):203-204
新《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执行,扩大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要求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进行了较充分的考虑。一方面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口径,同时缩小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的空间;另一方面,能真正体现出资产必须具有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以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防范风险。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人力资源应纳入现代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类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予以确定、计量和记录 ,并将其结果报告给有关各方面的一种会计管理方法。它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 ,80年代引入我国 ,是以货币形式反映并控制经济组织中的成本和价值的管理活动。传统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基本上是以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作为会计对象 ,把人力资源方面的耗费列作费用处理 ,其理论基础是源于“人力资源不是企业资产”的理论。但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解释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 ,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能够用货币计…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我国加入WTO的要求 ,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的最新成果。新《企业会计制度》目前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企业会计制度》将在除金融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中逐步实施 ,因此 ,在新旧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衔接 ,已成为广大会计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贾慧娣 《理论界》2007,(2):224-225
按财政部1998年1月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应当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2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又追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以上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能使企业的期末资产得到比较真实的反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体现谨慎性原则;另一方面也给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林琳 《大庆社会科学》2003,(5):48-48,5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指中国境内除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的企业,下同)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而接受现金资产捐赠时不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因此,很多会计人员认为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要交所得税,而接受现金资产捐赠则不需交纳所得税。下面就企业接受捐赠到底交不交企业所得税,以及接受资产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原因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份财政部印发了38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都做了具体规定,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趋同又具有中国特色。本文阐述了作者对该准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李瑶  王宁 《理论界》2005,(10):209-209
本文通过对资产入账价值的审计以及对资产减值的审计的具体把握,力图说明在审计实务中准确把握《企业会计制度》,决定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刘青  戴经跃 《理论界》2004,(4):290-291
《企业会计制度》的突出特点是要求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对我国企业更好体现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对一项新制度从出台到形成惯例需要适应和磨合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文主要围绕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分析入手,系统阐述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引发的利润操纵行为,就规避其负面效应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晋 《南方论刊》2014,(9):60-62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全球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通过合并进行重组扩张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交易形式也对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表达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国际上IASB和FASB相继取消企业合并中的权益结合法,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非同一控制采用权益结合法,《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我国现行最权威的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处理提供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财务舞弊的空间,使企业能够通过非经营性损益财务处理达到粉饰利润的目的,本文将分析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下对于利润操纵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分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前两个制度已经实施三年多,《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本文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应当明确的内容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及与《企业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离婚后的扶养作为婚姻关系解除的余后效力,法律对其作了极其全面和详尽的规定,这不仅有利于防止离婚自由权的滥用,而且也有利于保护需要扶养方的利益。值此我国《民法典》制定之际,德国有关这一制度的规定对完善我国离婚时的经济帮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联企业制度在各国企业法中均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其主要组成部分往往体现在公司法中。但我国《公司法》对该制度只是于近阶段在相关法规中做了零星规定。笔者认为关联企业制度急需写入公司法。首先,应尽早明确、统一关联企业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是以“关联方”定义的:即在企业财务或经营决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一方;或受同一方控制的两方或多方之间为关联方。第6条规定:仅仅由于与企业法大量交易而存在经济依存型的单个购买者、供应商或代理商不视为关联方。该准…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中将费用定义为:“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作为会计要素之一,是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同时和成本又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本文对费用和计量的阐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具有暂时性的特点,属于过渡性质的科目。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会计账务处理规定的不是很明确,另外企业存在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以及较高的涉税风险。通过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简化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账务处理,完善相关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颁发已两年多,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一是技术操作复杂;二是会计与税收差异过大;三是许多企业的资产将严重缩水,财务报表被“丑化”。为此笔者提出,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应当进行协调,以消除过多的差异,同时财政部尚需出台具体的技术操作指南,以辅导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运行。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该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相关准则制定的有益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从根本上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在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保持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特色。在阐明该准则制定的制度背景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两类企业合并形式,分别结合实务举例说明了准则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应对WTO的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是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根本途径 ,是企业向真正市场主体转变的重要契机 ,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 ,也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 ,我国企业既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 ,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还要认真研究 WTO的游戏规则 ,以便能够有效地运用它解决国际经济纠纷 ,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我国企业财务与会计制度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但这套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是从原苏联移植过来的,甚至可以说照搬了苏联的会计模式。从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经济体制。但传统的企业财会制度依然如故。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适应于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不适应于分权的市场经济模式。1992年11月30日《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颁布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执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次实施的新财务会计制度,是会计模式的根本性转…  相似文献   

20.
李长勇 《齐鲁学刊》2012,(1):106-110
竞业限制制度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竞业限制制度的适用主体、最长期限、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但需要明确的是,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并不是竞业限制协议双方的核心利益所在,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的数额亦可以不具有对等性。从实践中的案例来看,竞业限制制度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