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对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的需求逐渐旺盛。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已严重地制约了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汽车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为行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教育部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台湾汽车业西进大陆,除了投资汽车制造厂之外,在汽车销售与相关产业领域的表现,更是不遑多让。台湾汽车业龙头和泰汽车切人大陆汽车配件市场,旗下车美仕公司前进大陆,成立凯美士(上海)科技公司,锁定广汽集团每年上百万辆新车配件商机。  相似文献   

3.
2009年的5月,注定将成为美国汽车制造业历史上不可被遗忘的日子。短短一个月内,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和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先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曾经成就了美国汽车业的辉煌,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汽车业遭遇重创。如今,三巨头的总部所在地——底特律风光不再,浓重的悲情气氛弥漫全城。  相似文献   

4.
《国际公关》2009,(3):48-51
2009年,全球车市大幅衰退,中国市场独秀于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逆市增长,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冠军。4月下旬举办的第十三届上海车展,更成为全球汽车业盛事,那些深陷市场衰退和资金链断裂危机的全球汽车巨头,无一缺席本届车展,成就了上海车展与底特律、法兰克福、东京、日内瓦车展并驾齐驱的国际顶级大展地位。但是,中国这块汽车业的热土,却是洋品牌的天下。过去,自主品牌汽车凭借价格优势在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随着近两年来外资和合资品牌俯冲而下。自主品牌汽车不断失守低端市场。据调查,合资和外资品牌占有中高档轿车市场份额90%以上;即便在中低档轿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只有30%左右。为什么具有性价比优势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形象和产品声誉上低外资品牌一等?诚然,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与国际大车厂相较而言,差距仍存;然而最明显的差距,已非产品品质或售后服务,而是品牌和营销。在本土车企寻求全面突破的漫漫长路中,如何在品牌建立和产品营销上取得突破?就此,本刊邀请了三位国内汽车品牌传播领域的资深人士,论道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传播突破。  相似文献   

5.
2009年,全球车市大幅衰退,中国市场独秀于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逆市增长,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冠军。4月下旬举办的第十三届上海车展,更成为全球汽车业盛事,那些深陷市场衰退和资金链断裂危机的全球汽车巨头,无一缺席本届车展,成就了上海车展与底特律、法兰克福、东京、日内瓦车展并驾齐驱的国际顶级大展地位。但是,中国这块汽车业的热土,却是洋品牌的天下。过去,自主品牌汽车凭借价格优势在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随着近两年来外资和合资品牌俯冲而下,自主品牌汽车不断失守低端市场。据调查,合资和外资品牌占有中高档轿车市场份额90%以上;即便在中低档轿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只有30%左右。为什么具有性价比优势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形象和产品声誉上低外资品牌一等?诚然,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与国际大车厂相较而言,差距仍存;然而最明显的差距,已非产品品质或售后服务,而是品牌和营销。在本土车企寻求全面突破的漫漫长路中,如何在品牌建立和产品营销上取得突破?就此,本刊邀请了三位国内汽车品牌传播领域的资深人士,论道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传播突破。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宏观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为汽车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基本保证,而汽车业的发展对又经济增长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研究多集中于对汽车业和宏观经济单维度的考虑,本文基于宏观经济的潜力、发展、现状,利用因子分析将宏观经济与汽车业的发展情况看作是综合的、不可观测的、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潜变量,构建了宏观经济波动与汽车业发展的多维度结构方程模型。运用2007-2012年间的月度数据,验证了宏观经济各因子与汽车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及其各因子之间的作用路径,就宏观经济对汽车供应链的影响路径提出了汽车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给消费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和实惠。与此同时.汽车服务业也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浓浓商机——一是汽车金融。包括汽车业资本经营、汽车租赁、消费信贷。国内金融业对汽车融资普遍看好,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怕担风险,所以汽车融资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其实,汽车金融服务在国外已是司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 ,中国汽车业面临巨大冲击 :汽车整车进口关税将降至 2 5 % ,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将降至 10 % ,并取消配额限制。如何利用较短的保护期作好准备 ,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2010年1~10月汽车累计产销1462.38万辆和1467.7万辆,同比增长34.49%和34.76%,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的第四汽车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即将受到强烈的冲击。本文在详细阐述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认真分析WTO给中国汽车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思索并提出了关于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若干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安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被业界誉为中国汽车业的“安徽现象”。针对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方面对“安徽现象”作出一定解释,另一方面通过对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盘点,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其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述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服务业已成为朝阳产业,由此带来汽车服务人才种类不断拓展和数量上的巨大紧缺。依据"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基于人才预测学理论,结合汽车服务人才现状,定性定量地分析人才需求与供给情况,并针对供需矛盾与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较猛,汽车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但是,我国汽车业也存在诸如产能整体过剩、企业利润下降、产业集中度过低等问题.有效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大规模产业重组,并获取规模优势及先发优势,将是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一波又一波的跨国合并和收购,全球制造业的大多数王朝交出了其祖先创办的公司的控制权,只有汽车业是例外。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汽车公司仍由少数家族支配。 汽车制造商们夸口说,每年近700万辆的汽车总产量仍由家族控制。这些家族包括: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公司;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公司;德国的宝马公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的扩大开放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 ,包括新产品开发的竞争 ,将会更为激烈。我国汽车行业应借鉴国外汽车制造业的经验 ,根据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汽车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战略 ,这是我国汽车业当前亟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浦东开发以来,上海人力资本、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年份上海人才贡献率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但仍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水平;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的人才贡献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到2020年,上海人才贡献率将超过物质资本的贡献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上海政府应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建设人才高地,提高人才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24日,随着上海人才有限公司、上海人才服务中心、上海人才市场专业执法队伍和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成立揭牌仪式的举行,一直作为政府人事系统直属事业单位、由人事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合作成立的“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完成了改制标志性的一步,成为全国3000多家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市场分业改制的第一家。 有着8年历史的中国上海人才市场,这次改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人事代理与人才中介服务一分为二。事业性的公共人事代理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汽车业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有序进行。这不仅是对整车与零部件关税进行重大调整,进口配额将逐步取消,而且也将对以汽车与零部件分销、汽车消费信贷为代表的汽车服务业对外开放。目前我国进入到了汽车社会时代,在开放汽车服务贸易的大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应适时调整营销战略应从以产品开发、价格调整为中心,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创造良好的购车、用车环境为目的,建立完整的汽车服务贸易体系的营销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车子说起     
如果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每干人的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个低的不能再低的期望值。那么,中国汽车的年产销量将超过8000万辆。而2010年,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汽车业产,产销量也不过1800万辆。这样看来,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朝阳产业,而绝非许多人所说的那么悲观:中国的汽车工业产能过剩,己是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上海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众多外资企业纷纷入驻上海,加入WTO后的上海,更是缺少大量的高级人才,这里介绍四类最走俏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