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思想同客观存在的符合。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个人时时处处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正确的,或者说的话“句句是真理”,是完全不可能的。“句句是真理”是完全违背辩证唯物主义所阐明的人的认识规律的,是完全、彻底反辩证唯物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可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一开始只能认识到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就是所谓的感性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多次,人们的认识可以产生飞跃,从感性认识进而为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过程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条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道路",而传统的认识论和单向度的认识论都取消了"第二条道路"。自然认识过程包括科学认识和技术认识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社会认识过程也包括理论认识和社会试验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是认识经济现实时采取不同研究方法的理论表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法,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分析方法是实证分析方法,二者属于解释经济现象的两个不同的逻辑层次。由于认识视角和意识形态的分野,导致二者之间的论争长期以来不绝于耳。其实,二者既存在相一致的地方,又存在不相一致的地方,分歧之处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二者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是多元方法论中的不同的认识维度,存在相互结合的社会基础、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审视二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对于当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认识论作为教学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直接关系着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论的学科建设。然而,现行认识论的局限在于,把认识仅仅看做一个反映过程,对认识的创造性本质没有给予关注和揭示。要突破现行认识论的局限,就必须在认识观的转变、认识要素结构的确认和认识的过程中,深刻揭示和把握认识的创造性本质。以此为指导的教学理论研究,是理论主体观念地把握教学问题材料的创造性过程,它以教学理论形成过程的理论准各阶段、理论运演阶段、理论反审阶段和理论表述阶段四个前后相继的逻辑过程表现出来。这种创造性认识论观照下的教学理论研究过程,对于深化和发展教学认识论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构和谐自然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论前提。中庸方法论对构建和谐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运用"执两用中"的方法,汲取"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合理要素,有助于确立人与自然平等的观念;运用"和而不同"的方法,有助于维系人类社会与自然两大系统之间平衡观念的形成;运用"时中权变"的方法,有助于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广义地说,是指自然和人类社会既往的发展过程。人是历史的主体,因此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但人的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社会与自然史难以截然割裂。马克思和恩格斯说: “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这就是说,历史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人类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中国人的历史,从新近发现的巫山猿人算起,距今已有180余万年。  相似文献   

7.
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具体地用来研究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从哲学史观的发展来看,这是哲学史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阶级分析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观点、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的方法论表现。这就是在阶级社会里,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探求其中  相似文献   

8.
人类认识运动是一个永无止境、无限复杂的发展过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认识成果的总计、总结、批判和改造。因此,探讨认识运动的发展历程,是历史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认识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的认识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认识论和无产阶级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任务,开启了哲学通达社会现实的思想道路,冲破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破除了其神秘主义的体系外观,批判性地吸收了其哲学中蕴含的改变世界的辩证法精神,将之改造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承载了这一新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功能与使命。它不是机械形而上学和非批判的实证科学,而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历史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恩格斯将辩证法、唯物主义与认识论统一起来,扩展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和历史性内涵,开创了具有鲜明实践批判性特质的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是洞察资本主义本质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器。恩格斯的辩证法立足“自然—生命—劳动—人类”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澄清了观念范畴得以生成的感性前提,澄明了社会现实乃是过程的集合体,提高了人们理解事物矛盾运动本质的思维能力,把辩证法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在人类认识史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方面引发了重要的方法论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范式的方法论革新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论意会认识     
本文把与言传认识相对应的意会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认为意会认识是显意识不在场的心态中产生的认识,是潜意识的认识活动,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意会认识所遵循的是一种与言传认识不同的非逻辑规律(但不是反逻辑规律),即自由律、偶然律、相似律和模糊律,这些逻辑规律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意会认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个体性、内在性、非逻辑性、审美性、创造性、模糊性和不可言传性。意会认识之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可以从人类生理、人类认识发展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同时,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特点表明,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是一种典型的意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一,同时也凸显了全球治理、人类共同命运等问题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层面上都具有深刻统一性。从社会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正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2.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改革杨金荣,雷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津,实现了人类认识史、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从而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哲学既是实践哲学,又是凝聚着邓小平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社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邓小平社会认识方法论所蕴涵的具体性、系统性、客观性、辩证性和自觉性等社会认识论理论品格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认识、实现社会发展合理性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是普遍的。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领域,存在于人类认识的过程,存在于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中。人类对辩证法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随着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对辩证法认识的历史也就是科学的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们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前言自从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已经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包含着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在当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读一点社会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是有规律地、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极不平衡,但新事物一定要战胜旧事物,新兴力量一定要战胜腐朽力量,新的社会制度一定要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全世界都要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学习社会发展史,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哲学既是实践哲学,又是凝聚着邓小平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社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邓小平社会认识方法论所蕴涵的具体性、系统性、客观性、辩证性和自觉性等社会认识论理论品格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认识、实现社会发展合理性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在其内容构成上,是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在其性质和功能上,是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综合提升。准确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结构,不仅直接关系到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而且也直接关系到辩证唯物主义战斗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要旨是:试图从哲学的角度,通过探索人类自身生产必须适应物质资料生产状况規律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客观普遍性,引出掌握和应用这个规律的几点认识。1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然而,人类自身生产必须适应物质资料生产状况的规律,并非与人类社会共存的。它的产生和形成,既有一个逻辑过程,又有一个历史过程。先说逻辑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要探索这个规律形成的逻辑过程,就应分析两种生产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方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历史进程中时间空间交错形成的坐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国际环境,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科学认识。历史方位的演变不是一个主观臆想,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合力的结果。对历史方位的判断,是一个思维认识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历史客观具体现象抽象、判断、推理的辩证过程。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是认识中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这种关系在认识改造社会历史变迁中,就表现为理论逻辑与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试析波普否定"历史规律"的推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客观进程,从而导致了历史过程无客观的规律性。他坚守线性因果规律观,否认趋势是规律的特殊形式,否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可能性。他认为规律应该具有普遍有效性、重复性、可检验性,然而人类历史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单一的历史过程,历史科学中的假设是对特殊事件的猜测,是不可检验,不可证伪的,所以没有一条贯穿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他还给出了由“纯粹的逻辑理由”可推知历史无规律可循的逻辑论证,但他的说法却难以自圆其说。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纯逻辑理由”等方面分析波普否定“历史规律”的推导模式,可以发现因波普将证伪主义方法论、因果律和知识的作用绝对化,使其否定“历史规律”之说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