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升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切实调动粮食主产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意义十分重大。应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户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补偿力度,建立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创建境外商品粮生产基地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依据、模式与机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认为,实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是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当采取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准市场模式;建立健全流域区际民主协商机制、流域生态价值评估机制、补偿资金营运机制和流域区际经济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是西部三大重点开发地区、成渝、关中——天水、环保部湾(广西)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推进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重点开发地区面临的重大任务。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城镇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要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带来的特殊要求、生态环境建设外部性带来的环境治理矛盾。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如何协调"环发"矛盾:选择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生和环保产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核算机制、建立多层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采取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的绿色税收政策,采取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政策、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社会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利益补偿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公平,保障可持续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协调各生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系,抑制消极的生态破坏行为,激励积极的生态保护行为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生态利益补偿制度进行梳理和实证分析发现其不足,以期用健全我国生态利益补偿的立法体系、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生态利益的市场化补偿等方式为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运行机制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法学崇尚自由,同时强调通过限制的手段实现更广泛的自由,并开创性地提出资源平等原则,立足于这些理念,重新审视中国现行的物权制度,发现其中存在生态环境利益保护缺失,以及个人权利受限后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借鉴吸收新自由主义法学的合理思想,加大对生态环境利益的保护,完善个人权利受限后的补偿机制,以充分发挥物权制度的功能和价值,更好地保障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有效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雾霾频发、PM_(2.5)浓度超标问题成为近年来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首要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当前我国区域性雾霾协同治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在补偿对象与标准、补偿方式、主客体利益平衡、补偿意愿对称、资金审计和责任约束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区域性雾霾协同治理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时,需要从顶层设计的宏观视角建立雾霾协同治理"区域一体化"的府际协作运行系统,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环境,建立稳定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展和完善生态补偿方式,准确界定补偿的主、客体关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使生态补偿政策与制度得民心顺民意,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现状特征及其经济影响,通过探讨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经济功能与现实意义,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方式手段、补偿内容、补偿基金筹资渠道、补偿实施机构等内容,并以此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制度体系,为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提供利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江源区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重建工程已经启动,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为了使拯救和重建行动长效化、力源多元化,建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可谓恰逢其时。本文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危害、建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以及补偿范围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西北地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和新特征。但由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较大的约束和压力。西北地区还需通过着力构建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共同建立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协调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西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基于生态环境、资源能力、现有开发密度等国土空间特征分析,青海省主体功能区建设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为主。该功能定位可能造成经济发展机会缺失,加剧区域不平衡。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应对放弃或部分放弃开发权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受损者给予经济补偿,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生态环境这类特殊的公共产品设计的以协调生态补偿相关方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化安排。过去,海西在森林、流域、矿山开采等领域展开了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探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这一制度化安排。从重视立法先行、突出政府主导、坚持市场运作、创新补偿方式、强化绩效考核等方向努力,逐步完善海西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自然也是依赖平衡的 ,面对我国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必须通过生态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 ,建设一个生态资源能够自我补偿和修复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在这个机制中 ,参与生态活动的各关系人成为生态补偿的主体 (补偿基金的支付主体和接受主体 ) ,而人—自然—经济的协调则成为其补偿的客体 ;要实现生态补偿就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等三个原则 ;作为一个运行机制 ,其实现路径是以利润分成制等五种方式筹集补偿资金 ,其实现方式是对生态资源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其实现手段是探索和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但现有生态补偿定义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生态补偿实践的进行。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分析发现,前三个统筹强调对人的补偿,即利益的协调;后两个统筹更强调对自然的补偿,即环境的协调。基于科学发展观,我们将生态补偿重新定义为利益环境的双协调。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协调主要指对人的补偿,包括为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提供动力的补偿;维护和保持相关者利益均衡的补偿。环境协调主要指对自然的补偿,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恢复,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的保护性投入。利益环境的双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生态补偿现有定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补偿在法律实质上反映为人对人的补偿;生态补偿的法学目的是实现环境公平;生态补偿追求的法律价值是环境利益的分配正义。要深入理解生态补偿的法律实质,就必须明确生态补偿与环境损害赔偿、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之间的不同之处。根据生态补偿的主体不同,可以构建国家生态补偿和社会生态补偿两类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水是我国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水源,保护并建设好东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在源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并建设好东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东江源区进行调研,根据源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源区政府和人民为保护源区生态环境而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与导致的发展损失状况,分析了在源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东江源区实施生态补偿,本文认为国家应承担补偿东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建设投入,广东省现阶段应承担补偿源区的发展损失,源区也有责任补偿源区生态环境破坏对广东省造成的经济损失。现阶段的补偿方式应以资金和项目形式补偿为主,补偿途径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自2004年以来虽然日趋合理,但补偿原则、补偿制度和纠纷救济机制的缺漏.使得农民利益遭到极大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必要对涉及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宪法原则以及行政法、民法制度进行反思和完善,并对解决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机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利益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红霞 《学术论坛》2008,31(2):123-127
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利益补偿制度是在水资源(水权)运营中,一方面是指水资源及水环境(水源地和涵养水源区)保护中,受益方对受损方利益的补偿;另一方面是指水资源及水环境受破坏(污染)中,受益方对受损方利益的补偿.水资源及水环境利益补偿制度涉及问题错综复杂.关键是利益补偿的正当合理性、利益补偿的法律关系以及法律制度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协调利益关系,就必须构建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本文把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放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当中来叙述,把利益补偿和约束机制放在利益调节机制当中来叙述,重点阐释利益导向、表达、调节三个机制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道德稀缺和道德失范现象。在道德建设中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加强道德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安排,营造德福一致的道德氛围,构建严明的监督、赏罚机制和德行补偿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与个体利益挂钩,促使社会成员有正确的道德取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脱域化"特征,海西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要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从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区域府际协同治理两大路径入手,统筹解决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区域外部性问题。海西城市群应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模式,通过建立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健全多维长效跨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广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尽快建立统一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和共保共育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区域协同的生态环境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