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以人类感知世界的经验为基础来研究语言,以揭示语言的心智体验属性。追溯其渊源,这一语言认知思想古已有之、中西有之。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有认知思想的精辟论述,古希腊先哲亦有认知思想的深邃见解,这些早期认知思想与当今主客观互动的语言认知观相契合,对深入理解当代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反映认知,认知反映现实.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认为,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语法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义具有中心地位,意义是体验的;所有符号单位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认知和思想关系的研究在根本上来说乃是意识的内部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和澄清语言层面对认知和思想层面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以及两个层面的互动。这项研究从哲学一直贯穿到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乔姆斯基学派将语言官能理解为认知特性和认知能力,属于人类心智的特殊组成部分。现实的语言乃是形形色色的具体语言,这就产生了它们分别与认知和思想的关系是否会形成差异的疑难。在这个基础上,汉语与认知和思想关系的研究除了上述基础内容之外主要关涉两方面内容,即汉语表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汉语与其他语言一样,因其自身特殊的形态对认知和思想形成了特定的强制。不过,这种独特性并不影响汉语表达一般的认知和思想。在现实世界,虽然人们假设了并在追求理想的思想,却并不存在对应的理想语言;因此,具体的语言之间始终存在差异。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最终根据乃是人的行为和互动。  相似文献   

4.
关于对人的"心智"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中世纪经院学派的语法学家,到近代的理性主义语言学派,都有过这方面的论述.在当代,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无疑是乔姆斯基首创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乔姆斯基发挥了笛卡尔关于"固有结构"的思想以及洪堡特关于"语言能力"的观点,重新提出了研究语言普遍现象的问题.生成语法不局限于对个别语言的研究,而是要揭示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统一性.换句话说,它不是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楚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认知科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 ,以涉身心智为研究对象 ,它对理性主义的逻辑学乃至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的理性主义思想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建立认知逻辑的体系来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逻辑的体系包括哲学逻辑、语言逻辑、心理逻辑、文化与进化的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脑与神经系统的逻辑。认知逻辑体现了回归自然语言并基于经验、非形式化和非演绎、反映认知的规律三大特征。认知逻辑放弃作为思维立法者的企图 ,在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关心人 ,关心语言的使用者。认知逻辑将语言、逻辑与认知整合成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体系 ,并与整个认知科学相关联 ,从语言、心理、脑与神经、文化与进化等多方面介入对人的生理、心理、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因此 ,认知逻辑是一种在新世纪展现认知科学特征的新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6.
国外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的焦点是教师知识、教师思想和教师信念,以及它们和教学实践的关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外语言教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模式是课堂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但这个时期已出现了对这种教学模式研究的转变趋势。Jackson的研究被认为是研究教师和教学过程转变的标志。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所建立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见证了以教师认知为基础的研究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思想和信念是研究的重点。继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教师认知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反映认知,认知反映现实。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认为,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语法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义具有中心地位,意义是体验的;所有符号单位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先天性思想对斯金纳的观点进行了透彻剖析和批判,完成了语言学研究的乔姆斯基转向和革命。但是,这一传统语言学理论没有考虑到言语产生过程融合了人的认知能力和躯体肌动的技巧,没有涉及到语言的身体隐喻,从而遭到拉可夫和约翰逊等认知语言学家的批判和质疑。涉身哲学思想和涉身语言认知理论从身体维度出发,对语言的生成机制给予考察和分析,为语言学研究和高校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指导,发挥了重要的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9.
语言本身作为一个功能体系,它的基本功能用于交际。由于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语言一定要与人们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对于所要翻译的材料及环境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只有对源语语言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才能充分地理解源语的含义,有助于翻译的进行。在此对英国学者罗杰.贝尔的认知翻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说明在认知模式下的翻译是一种以对源语进行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迁移(1anguage transfer)研究作为中介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概述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以行为主义心理学、普遍语法理论和以认知主义为基础的语言迁移研究,分析语言可迁移性及其特征,指出语言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歧义问题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界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歧义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与歧义的传统研究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研究以语言形式本身为研究对象,讨论歧义产生的语言材料构成及其在语境中的运用情况;而歧义的认知推理研究把视角从语言客体转向交际主体,把歧义看成一种交际者认知活动的结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援用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对歧义的认知推理过程作一个系统的构拟。  相似文献   

12.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一背景分离原则虽然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但也可用来研究语言,因此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基于英语语料,探讨积极、消极、中间情感使役动词,从而为这类动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思辨的概念论在当代被人们重新认识,且显示出网络表达的趋势.这一趋势最初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说"为标志,随后在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科学中经历了从"概念原型"到"语义网络"的实证性扩展,又在科学历史认知的层面形成基于网络的科学概念变化研究.这个不断深化的研究过程,反映出人类语言和科学思想交往的扩大,以及不同学科间在全面求解概念问题上的相互渗透.当然,对网络化也不可作过度的阐释,对概念的研究不能止于概念本身,还必须站在客观知识的高度,寻求跨文化心理类型和认知类型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以人类的认知和理性存在的本体论为基底,其哲学根本是体验哲学与历史事件.认知语境具有认知与语境的本体论特征,体现客观实在性和认知相对性的统一.认知语境转向从翻译的言内认知语境和言外认知语境及其互动的关系出发,考察翻译主体的认知、语言、存在的互文顺应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探索译学发展途径,避免译学"语言学转向"的语言泛化、"文化转向"的文化泛化等倾向,把焦点集中在解决译者思维与文本、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的取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认知转向"视野,也有利于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哲学渊源为研究始点,重点对非缘身认知计算表征的两种重要研究范式的哲学和其它学科基础给予考察和分析.认知计算表征思想有其问接和直接的哲学渊源.尤其是笛卡尔身心二分法和霍布斯的"推理即计算"以及早期分析哲学和逻辑经验主义对认知计算表征思想产生直接哲学影响.就其学科基础而言,早期认知科学各个学科为心智数字计算表征的符号主义、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研究范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为心智联结主义计算表征研究范式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从而使它们成为非缘身认知科学的两个重要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由以语言作为工具研究客体与主体转向了连接二者的媒介--语言,把语言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语言的研究探索人类的认知与心智,并最终实现"人类理解"的目标,这也是指导与引领当代语言学各项研究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形而上学是所有哲学起规定作用的中心和内核,其重点是对存在的研究、同一性思想、人类认知的方法、语言问题及不知的精神.《庄子》一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未始有物”,“有物而未始有封”,“有封”及“是非”四个理解存在维度;提出了“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同一性原理;提出了“成心”、“比较”及“矛盾律”这些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法;提出了命名以及语言的作用和局限;还提出了“知止于其所不知,至矣”的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庄子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想,展示了庄子哲学的识度和高度,表明了中国先贤对人类认识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的形成一样,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前人的语言研究成果。当我们重读赫尔德的语言学名著《论语言的起源》时,我们发现早在18世纪末,赫尔德以哲学家敏锐的洞察力,从语言起源的角度探讨了语言起源于我们人的"悟性",批判了苏斯米希等人的语言神授说和卢梭、孔狄亚克主张约定俗成或社会规约说,这与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不谋而合。本文将循着赫尔德的思想轨迹探讨他的认知语言观。  相似文献   

19.
元语用学是一门新的语用学分支学科,在更高的理论层面开展语用学研究的研究.它起源于"元语言"和功能主义思想,具有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科学特征,并结合这些学科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特征对语用学各理论进行分析,反思语用学研究的范围、对象、目标、任务、方法、理论框架、观点等,目的是从本质上思考语用学,以建构合理的语用学研究体系,促进语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研究新取向:文化语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视野体现语言研究从封闭式的语言系统观向宏观的文化视野转变.它融合文化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文化、思维、认知等层面审视文化语境下语言使用所体现的文化信念系统、文化交际规范、文化表达系统,并探索其中的运作机制与原则,从本质上思考语言、文化、认知与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历时和共时的方式观照和描写民族语言,从而全面解释文化语境中语言使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