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满园金色的深秋季节,一位对于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故人将长眠在杭州安贤陵园内。这位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美国人”的故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他之所以在中国享有比在他祖国美国更大的名气,那是因为毛泽东的名篇《别了司徒雷登》成就的。这篇几乎为他盖棺定论的文章把他称之为“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使他无法实现生前的愿望,在他死后他的骨灰才被运回杭州故里,并安葬在他的亲人身旁。  相似文献   

2.
提起梁晓声这位曾以锦绣文章予我们心灵震撼和升华的当代著名作家,人们常常想到的是他十几年前奉送给我们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著名小说;津津乐道的是他近几年真诚且“放胆”奉献给读者的《自白》、《梁晓声话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文集。大多数人只熟识文章华美的梁晓声,而极少有人真正认识“交际场合”中的梁晓声,更少有人对他的口才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在中国公关界核心刊物《公关世界》上经常看见一个贵州人的名字——喻野平。他常常有理论文章、翻译文章、公关案例发表;他提出了有别于“形象说”、“传播说”、“协调说”的“劝服说”;他向我们介绍国外的劝服学和格鲁尼格的一些最新理论研究动态。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种好奇心,走近喻野平。 喻野平出生在森林之城——贵阳,从1975年当知青,到现  相似文献   

4.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1939年11月,因手术时受感染转为败曲症,在河北省唐县牺牲。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中,高度评价他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人准确地预言了德军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就是当时已离职的中国将军陈孝威,被时人誉为“二战”时期的“诸葛亮”。1941年2月,陈孝威在他主办的香港《天文台》周刊上发表了题为“论大不列颠之战”的文章。他指出,希特勒德国征服中欧及西欧多数国家后,必然要对苏联开战。  相似文献   

6.
石卫东 《当代老年》2007,(11):48-48
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句“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其实,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心”,只要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永远年轻。  相似文献   

7.
《职业》2003,(11)
“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这是松下幸之助的名言。在当今的中国,不管企业实际的管理状况如何,“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它要求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本时,学会尊重人、团结人,否则就会成为一个高级人才不断逃离的樊篱。但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远非想像得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战略先生”的大前研一拥有很多称号。《金融时报》称其为“日本惟一成功的管理学大师”。《经济学人》杂志将他列为世界五大管理学大师之一。大前至今所著作品已超过100部,大多是关于商业和社会政治的分析。他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外交事务》等著名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战略师思想》、《三角力量》、《超越国界》、《无边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看不见的大陆》等著作畅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9.
问:谁是中国历史和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答:陈芸,清乾隆年间苏州才子沈复的妻子。这是一个今天已为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名字,但在五四以前,知识人大都不会反对林语堂的观点。沈复对妻子陈芸爱之弥深,亲撰《浮生六记》来祭奠她,并以此书纪念他们两人间的爱情。俞平伯把该书作为“个性解放”的读本;潘光旦对此则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种“个人主义的家庭观”会妨碍中国人进入现代竞争社会。林语堂赞叹沈复、陈芸的充满爱的“闲适生活”。他数易其稿,特地将《浮生六记》译为英文,向全世界隆重推出陈芸——“中国历史和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相似文献   

10.
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了“人越是向他的宿敌——贫穷、疾病、愚昧——开战,他也就越与他自己过不去。”“大体看来,失业的、离异的或因其他缘故而牢骚满腹的人受教育的水平越高,不安定因素走向极端的可能性就越大。”2009年底,中国人均GDP跨人4000美元大关,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金色年华》2013,(10):54-57
和文章合作完《西游·降魔篇》之后,一向不爱夸人的周星驰,却出乎意料地称赞文章是“新喜剧之王”。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产生好感,一定是因为他们气场相投,通俗讲,这就是所谓的“人以群分”。仔细去梳理文章的成名轨迹,会发现文章与星爷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论语 数字     
论语“孙悟空是山东人,《西游记》中悟空的老家,东胜神州的傲来国花果山的原型就是咱们的泰山。”,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杜贵晨教授针对“花果山为江苏云台山”的说法又提出了“泰山说”。他通过对《西游记》和《泰山志》的反复对比,发现《西游记》里面描写的天宫、人间、地狱,都能在泰山之上找到;而且《西游记》里水帘洞洞口那座铁板桥,只有泰山上的水帘洞才有。“科技到底该干什么?高科技到底该干什么?如果我是科技部长,该玩的就玩,就像陈景润,他就是玩!陈景润如果是处在今天的中国,他绝对是要去讨饭的,因为他不会去搞产业化,他的英语也不好,他说话都不流利,中文都讲不好,按现在“标准”,他是个文盲,还谈什么教授!”  相似文献   

13.
最近轰动文坛的《秦腔》,表达了贾平凹对中国当下乡土文化衰败深深地绝望。文学评论家们给予这部作品以极高的评价,认为《秦腔》将和《白鹿原》一样,将成为中国乡土写作的“经典”。然而让我们困惑的是:这部小说使用了大量的陕西方言,尽管其中蕴藏了很多智慧与幽默,但多数读者阅读起来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据说,陕西方言谓脾气暴躁叫“脏板”,不多不少叫“刚谄”,背后告人叫“干板”,媒人叫“红爷”,回答叫“言传”,留客叫“立下”,炒菜叫“捻菜”,烧火叫“添水”。外地人听来如云山雾罩。还听说,贾平凹创作《秦腔》的过程特别累,岂不知,…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4,(25):6-6
他是中国哲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其《郭象与魏晋玄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是哲学研究者的必读著作。他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中国哲学体系,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他一生努力,不曾停歇。他,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一位中华文化复兴之梦的“逐梦人”。  相似文献   

15.
英国心理学家佛曼斯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专门研究“单相思”问题的专家。最近,他将长达五年的研究心得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杂志上。以下是他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单相思”比“两相思”实际上更为常见,可以说几乎所有成年人都饱尝过“单相思”别人或被他人“单相思”的苦涩或尴尬。对155名18至70岁男女的调查证实,既没有“单相思”过别人,也从未被他人“单想思”者仅有3人,还不到2%。尽管“单相思”可能发生于所有年龄,但14至18岁系“多发年龄段”。不过,60岁以上年龄的老人中,也时不时会发现痴迷的单相思者。此外,在1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这形成了对技术工人数量和质量的更高要求,但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不仅在数量上短缺,而且在质量上也相对较低,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技工短缺呢?归根到底,是由于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所致。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按其经济适用范围可以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和专用性人力资本两大范畴,相应地,人力资本投资也就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一般来说,学校中的学历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通用性人力资本,而职业技术学校中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大陆,对于著有百万余字的学术著作并在方法论上独创一派的教授级学者来说,41岁的年龄似乎过于年轻了。近十年来,金观涛教授以历史社会学、哲学和中西比较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主编《走向未来》丛书及杂志等社会文化活动而引人注目(学术圈外的人或许对他所担任顾问的电视片《河殇》更感兴趣)。主要著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西方社会的结构演变》、《悲壮的表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问题与方法集》、《我的哲学探索》等。1986年曾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 1988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学者展望21世纪”学术讨论会上,我结识了金观涛教授。大学时代的自然科学训练使我能很顺利地领会他的思路和观点,在相当广泛的问题上我们进行了十分有效的讨论。似乎很“逻辑地”他收我做了“学徒”。并应允我以一个较“通俗”的方式,将他提交大会的论文——《现代化与理性社会》——的主要思想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6,(5)
2006年6月23-26日北京·北大百年讲堂主办单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承办单位:中国动力资讯体系论坛说明: 此次论坛将以“管理·突破”为主题,以“对话·互动”为特色,围绕人才战略、人力资本、人本管理、组织变革、领导力发展、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建琳 《老人世界》2011,(11):20-21
1897年:中国女学堂成功创办中国女学堂初名“桂墅里女学会书塾”,在向清政府申请刻制学堂公章时,正式定名“中国女学堂”,通常称“经正女学”或“经正女塾”。学堂创办者经元善(1841—1903年),浙江上虞人,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慈善家,资产阶级维新人士。他积极提倡新式教育,曾于1893年创办经正书院,教授中西各学。1897年11月,他开始筹议创办中国女学堂。他的热心善举,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梁启超在《事务报》发表《创设女学堂启》,并亲自为学堂制定了办学章程;  相似文献   

20.
生产1.2亿“雅利安后代” 希特勒对血统的兴趣远远超越常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他写道:稚利安人,即当代的日耳曼人,是上爸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只要他们继续无情地保持其“主人”的态度不变,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世界的盟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