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给予孩子数不清的、甚至叫他们无法承受的爱,因为我们“望子成龙”。于是在“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的爱心之下,出现了家庭中的“老少错位”现象。你观察一下,你的家庭也是这样吗?或留意一下,你亲朋邻里的家庭是不是这样子呢?  相似文献   

2.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时候爱得过火就变成了伤害,下面这组照片是俄罗斯女摄影师Anna Radchenko拍摄的,画面非常震撼,甚至有些尖锐。很多父母在认真地看完了照片后发现,有些错误,真的很容易犯,虽然我们是那么地小心翼翼。s宝宝是你的孩子,这没错,但是你不能永远将他们束缚在你左右!  相似文献   

3.
呵,孩子又耍赖了。瞧他那满地打滚的泼皮无赖相,你手足无措,你气急败坏,你甚至对他的小屁股施以教训,可是他却愈演愈烈,这简直快把你逼疯了!遇“赖”莫烦恼要知道:哪家的孩子都耍赖!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耍赖是孩子向成人表达信息的一种手段。当孩子还是婴儿时,他们一般是用哭来表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都是上网冲浪的“5G少年”,他们交朋友时也喜欢用一些时髦的网络流行语。有些词我们还可以从字面上猜个大概意思,而有的词就对老母亲们非常不友好,比如最近的热词“emo”。考试没考好emo,作业太多了emo,甚至因一首悲伤的歌而情绪低落,也可以说“我emo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再婚家庭的数量急剧上升,再婚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继父母们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在精神上重视和满足他们,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初始家庭,那么至少给他们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吧。究竟继父母们该如何在新家庭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使孩子重新获得父母的爱,并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6.
咪蒙 《女性天地》2013,(12):62-63
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情节,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后,对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对不是你的错。”当晚,他们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告诉她,父母永远相爱,也永远爱她,让孩子无比安心。这样的对话实在太治愈了,女孩觉得,爸爸妈妈都很不容易,生在这样的家庭,很幸运。  相似文献   

7.
焦淼 《女性大世界》2006,(2):140-141
你身边的男人在照顾你的时候总会说“你就像个孩子似的”,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男人娇纵女人的一中方式,但如果男人有时也会向你耍起孩子气来,你会不会感到别扭呢?也许你会说:“我绝对不能容忍身边的男人这样做!”但实际上男人却总是像孩子那样,冷不防的朝你撒个娇,使回小性子,让你猝不及防地被他的异常表现“命中”,自己在不知所措中慌乱或烦燥,甚至可能背脊发寒。其实,这都是女人过度紧张的表现,全然是由于自己不了解男人的这一“怪癖”,而事实上,如果你能好好地用心体会男人的这种“异常反应”,你将能够把握住这个“调情”时刻,从而令他爱你至极。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另眼相看,把其看成“不稳定因素”。有人还认为,单亲家庭的缺憾必然使孩子性格“扭曲”,甚至会憎恶美好事物。人们把这些孩子当作“攻击者”防备,却从未想过,他们才是值得关爱的受害者。毕竟,单亲家庭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被动地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伤害。难道,仅仅是“单亲的家庭状态”伤害了他们吗?还是某些身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1个孩子,6个大人,大人们像众星捧月似地捧着孩子,即使这样大人们还嫌不够,于是,在大人们的众爱之下,孩子们大都是享受着长辈们无私的爱和关怀,却不懂得去珍惜这些爱,用爱心去回报长辈们的爱……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心灵是一部天真的童话,那里面充满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卡通形象。他们希望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度里,然而现实却往往打破他们的美好。父母因为心情不好说出一句“我怎么生了你”,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老师因为育人心切说出“你怎么这么没用”,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行,产生自卑。这样的家长和老师不懂得对孩子言爱,只会粗暴地修理他们身上所谓的“杂枝”。  相似文献   

11.
男人为什么叫男人?唯一的衡量标准是负责任.一个男人,不论你多么英俊,多么帅气,多么有学问,多么有本事,多么有钱,多么出名……若你没有责任感,特别是对自己爱过的女人,对因自己的关系而来到世上的孩子……你得像个人样地实实在在地爱,认认真真地养,全心全意地让他们幸福,否则,能叫男人么?  相似文献   

12.
法国近代诗人梵尔希曾说:“每个家庭的成员们都隐藏着一种内部特别厌倦的感觉,都想逃出去过自己自由的生活。”我们都是苛求者。对于与自己无甚关系的外人,无论说什么,都能理智、达观地面对,而对于易边亲近2入,微不足造的一句话,都能令你知刺模咽。也许,我们都爱家人,从而,也就不在意了家人的爱。所以,每个人的内ID\W处都有一种企图逃避的倾间。爱。也是一种负担。然而,当我们远圄家门,黄昏,冒着最后一抹嫣红在地平线上消失殆里、我们的心却浮百起未,赛中的一切都在一片橙红中隐现。自然,想要哭泣。朋友系欢你是因为你的…  相似文献   

13.
常识不虚     
我一生,徘徊于门外的时间往往太长。我们愿意出多少力,我们就能出多少力。上有三件事是收不回来的:说出去的话、冲力殆尽历史可以催人睡,也可以叫人醒。的箭和失去的机会。判断失误“小姐!”一位男士激动地向一位女士表白,“我爱你!”“你爱我什么呢?”“爱你的一切。”“包括我的丈夫和孩子吗?”□怨偶甲:“你怎么跟汤姆吵起来了?”乙:“他昨晚又向我求婚了。”甲:“这又有什么过错?”乙:“我的天,前天晚上我已经答应他了!”□愚蠢的决定艾丽莎郑重地对女友说:“你拒绝嫁给阿里克斯是犯了一个大错误,现在他和我结婚了。…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我最深恶痛绝的,是别人无休止地谈论他们自己的孩子。我身边有几对夫妻,他们都是非常和善的人,但自从有了孩子后,育儿成为他们唯一的话题。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他们不停地发各种照片和感想刷屏,对孩子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大呼小叫:“天哪,她已经学会吃手了!”“你看这个角度会不会更漂亮?”如果赶上朋友聚会,他们会慷慨地把手机递给其他人,让那些不幸的观众把手机里几百张大同小异的照片和视频看过一遍——还不能快进。我另一位朋友,因为她的表兄每天都用QQ给她发送许多孩子的照片,她愤而将其拖黑,差点闹出家庭矛盾。  相似文献   

15.
[幽你一默]童年的风帆“多么遗憾,大人们总是不理解我们的心事,而儿童时代,他们自己也说,一生中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每个人都从童年走向成年,而对后代的童真却不乏斥责。童年的顽皮是智慧的火花,童年的荒诞潜伏着天才的基因。给孩子一个...  相似文献   

16.
“第三者”涉足家庭,会给家庭带来矛盾,甚至分裂。当婚姻中出现了“第三者”,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呢?听听他们的经历或感受,何去何从,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房价、高竞争的影响,整个社会都能感受到焦虑,特别是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随时可以听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现在不激娃,十年后孩子将恨你”。孩子因父母的过度激励而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也不断涌现,孩子因家长的过度激励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家长因社会、孩子、学校的压力变得更加焦虑,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家长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我们难免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有时候,孩子吵闹不已,我们忍不住给他一点颜色瞧瞧。越小的孩子越不了解成人,越容易将所有的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而且他们会想:“爸妈不爱我了。”  相似文献   

19.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当心中的雨点来的时候,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总是会被孩子用至高无上的语言来赞美。因为对儿女而言,她代表着温暖、希望和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父母,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会在他们的心中泛起涟漪,甚至是惊涛骇浪,所以请别吝啬对孩子表达你的爱。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女子在9年前收养了3名孤残弃婴,后来他们结婚了。这对跨国夫妇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然而,他们相濡以沫的生活着,并在9年的时间里先后收养了40多名弃婴和流浪儿。夫妇俩用博大的爱心谱写着一曲催人泪下的歌谣:爱,是世界上最深情的一个字。那个梦中的金发女郎向他微笑着真诚来1964年9月出生在西安市一个铁路职工家庭的赵建安,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赵建安记得,母亲在每顿饭之前都要喃喃祷告,他问:“妈妈,你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见?”母亲望望他,拉过他说:“孩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