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展开研究,并通过对胜任力的分析,基于胜任力的角度探讨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模式与策略。对提升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工作,推动高职学校的持续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高校本科人力资管理专业为例,将管理学中的胜任力理论模型嵌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探寻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建立“提炼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胜任力——培养学生知识素质技能——协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评价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胜任力素质和实践技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福建师大协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以社会需求导向、职业发展动力、岗位胜任力要求、特色创新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理念,嵌入H RM 胜任力,设计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丰富与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立体开放的教学学平台与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基于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基于H RM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新闻专业的"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媒体需求并造成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对当今媒体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多元需求的探讨和对传统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依托综合型大学的学科优势资源,创新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适应新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化"的特色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论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交叉学科具备需求导向性、体系重组性、发展前沿性以及产教融合性四个方面特征,文章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胜任”概念,基于冰山模型阐述了交叉学科博士生学业胜任力的构成要素,设计了交叉学科博士生人才选拔学业胜任力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天津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招生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建议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源配置、健全评价模式方面,不断推动交叉学科博士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教师全球胜任力是当前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议题,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的研究多从培养全球胜任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层面进行,主要围绕在职教师而相对忽略职前教师,比较重视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探讨。今后应积极开展多元文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全球胜任力培养与培训研究,全面推动教师全球胜任力提升与全球胜任力教学实践研究,深入挖掘职前教师本土全球化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式,包括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要点,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式,使之能与社会需求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8.
语言类教师作为培养语言类专业人才的师资条件,必须具备较强的胜任力,而胜任力则是决定语言类教师成功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并取得教育绩效的关键。文章针对语言类教师胜任力的三个维度,即专业知识维度、专业技能维度和职业道德维度进行论述,并就语言类教师胜任力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部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可归因于他们的职业胜任力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表现着许多不足,其原因较为丰富。提升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应该从培养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胜任力评价体系、隐性胜任力、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0.
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等四个要素构成。以这四个要素为切入点,分析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中国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探讨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存在着严重脱节,这源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为切入点,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需要国际化专业人才,国际化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应对国际挑战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而现有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以人力资源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对象,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包含培养方式、培养制度、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等的"生态型"人力资源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加快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公务员的绩效与公共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采用什么标准来考评公务员的绩效是提高公务员绩效测评公平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胜任力模型的研发为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构建公务员胜任力模型,将胜任力模型运用于公务员绩效考评,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价体系中的目的错位、导向异化和标准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范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型建构入手,分析了影响人才培养模型建构的主要因素和"工"、"学"主要组合模式,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宜选择"阳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及其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关系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的混乱,这些又导致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范围、性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方面理解的混乱。因此,正确界定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内涵及其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关系,这对于认清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特质、指导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更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胜任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习得和拥有的胜任某职位或职业并保持和发展相关职位和职业的个性特征、技能特长等特质的综合性体现,也是大学生胜任力的综合体现。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对大学生就业力提升高校对策研究,使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创新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文中结合学校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模式建立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办学实际与社会需要,课程体系模糊不清且缺乏特色,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且缺乏实效。对此,必须要对其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重组,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提升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全面、课程设置不够细化、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办学模式不够开放等问题。创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多元化育人理念、多元化课程模块、多元化实践平台、多元化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并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