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地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基本与全国保持同步,然而,因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地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除面临全国都存在的普遍性和一般性问题外,还面临着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城乡分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导致低保筹资标准的非均等化和低保待遇的差异化,不利于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由此引发的矛盾,也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应通过制度整合、管理服务机构整合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推进民族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法律制度。尽管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的概念理解不一,但却有共同之处,都认为社会保障是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有其自身的独特内涵。我国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是民族政策与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既受制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又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社会风险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需求决定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化制度供给的必要性.政府主导的差异化制度设计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了以社会保险、救灾救济为重点,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还不长,体系尚不完善,保障水平还比较底,存在个别困难职工参保困难、养老保险政策不完善、个别居民参保热情不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起点低等问题。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广范围、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继续完善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险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人文背景、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政府应建立适合于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贫困群体规模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西部民族地区出资能力低下、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少等因素的制约,实际执行的低保标准和支出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种状况与党和政府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背离.中央和各省(区)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低保的财政补助力度.应适时建立农村低保金的垮省调剂机制,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特殊的政策环境,形成了对流动性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目前,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供给中存在着明显的流动性缺失。政府需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理念,在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服务项目、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科学的流动性构建,从而让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顺畅地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弊端日益暴露,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逐渐成熟,建立以养老保险、新型医疗合作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农村发展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甘肃省不断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建设力度,但是,甘肃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整体上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应该从实际出发,建立多元性、完善的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面临着较高的贫困风险,是我国反贫困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重要举措,对于减缓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提高民族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总支出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对于缓解民族地区贫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城乡差距较大、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投入不足、再分配功能有待提高。未来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充分发挥其反贫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构该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失地农民数量日趋增多,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做好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以银川市为例,就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梳理,来探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并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在广大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的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对此 ,要采取积极的对策 ,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民族地区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风险,既包括自然风险,也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影响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社会风险的产生、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风险、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建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有助于政府履行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管理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存权的需要,又是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需要。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保障面窄、标准低、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上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发展民族地区规模经济、拓宽筹资渠道、实行多种保障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来构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建设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传统的保障模式已失去其经济基础而陷入瘫痪状态.在现阶段,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实现国民经济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很沉重,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起步.本文论述了建立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落后于城市,形成"二元社会保障体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接轨,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