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稳定的贸易秩序仍需要多边贸易体制调整,而多边贸易制度并不仅仅由《世界贸易协定》(WTO协定)单独构成,事实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多边贸易法律形式。但由于《世界贸易协定》的广泛影响,它目前实际上是多边贸易制度的重要内容。尽管世界贸易组织(WTO)没有全面具体的规范区域贸易制度,但是,世界贸易组织在协议文件中,承认了贸易区域化的现实,这对于多边贸易的体制运作,产生重要影响。现时,区域经济贸易与多边贸易进程相伴随,因此,多边贸易体制争区域经济合作体制并存且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贸易自由化和劳工权利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和谐,但是它们之间的冲突并非严重到不可协调。国际社会对两者间恰当关系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是如何协调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利问的冲突,是一个理论上存有争议,国际实践未能有效解决的事项。单边模式、非政府组织模式、区域模式以及多边模式都不能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中国作为WTO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在面对社会倾销的指控时需要作出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周期性发展和相对地位的下降,其外贸政策也经历了从推进贸易自由化政策到管理贸易政策、再到公平贸易政策的历史演进。尤其在当前经历经济衰退之后的缓慢恢复时期,面对重新扩大的贸易逆差,美国所谓公平贸易政策的重点措施领域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对作为贸易大国和贸易快速发展的我国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因而采取相应措施化解美国贸易政策的外部性损害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权与法律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权从朦胧意识到法律,从个人到集体,从国内到国际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了人权发展的规律,即人权最终要法律化;其次论述了法律与人权的关系.同时,从法律对人权的直接规定、法律对人权的间接体现和保障等方面,论证了法律的最终目的,或法律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实现并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古典人权理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人权的主体;在内容上,人权是指以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在本原上则有先验论与经验论两个分支;其实质强调人权的对抗性;在人权与法律关系方面则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6.
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人权为借口,悍然对南联盟发动野蛮轰炸,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人权保护的基本准则,造成了新的人权问题。本文以联合国有关人权保护的公约、决议为准则,探讨科索沃存在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贸易与人权"的问题上,人们常常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与发展尖锐对立,其人权状况恶化;发达国家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推进发展中国家人权和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正义之举"。从法哲学的视角,分析"贸易与人权"认识误区的形成因素和本质尤为必要,而且以中国和美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更有利于解读真相和厘清"贸易与人权"的关系,改变发展中国家被"误读"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权利冲突问题是权利理论中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学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合法性、正当性权利之间所发生的冲突.现实中权利冲突还有欠缺正当性的法定权利与正当性的法定权利之间冲突这一新类型.现代知识产权欠缺一定的正当性,其与人权的冲突便是这类新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9.
日本入关前后产业政策选择与贸易自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的产业政策在贸易自由化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入关前一系列倾斜的产业政策的实施的结果 ,为贸易自由化的初步实现奠定了基础 ,贸易自由化后采取的关税保护政策以及建立新的产业秩序、改革产品品质等应对政策 ,加强了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速了贸易自由化的实行  相似文献   

10.
人权与国家主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人权问题不仅是一个纯理论上的学术问题 ,而且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在实施保障人权的过程中 ,处理人权与维护国家主权关系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主要讨论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各自内涵界定及实践操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给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融入人权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从本世纪初开始,受全球契约的影响和鼓舞,联合国人权机构试图制定相应的治理准则。公司人权责任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人权理事会通过的《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所设置的“保护-尊重-补救”框架不仅为公司的人权尊重责任规定了一套规范性的指导原则,还设立了公司履行尊重人权责任的一般原则,确定了公司人权责任的范围,提供了人权负面影响的防控、缓解和消除以及相关救济措施。这些规定对于塑造公司人权态度,传播人权理念和促进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权法学》课程和教材,为“人权法学”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权和人权理论则是人权法规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人权法学”是关于人权法规范的理论学说,并以国际人权法标准来审视具体人权的理论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方法论上,“人权法学”可以划分为根本方法、普通方法以及具体方法。研究国际人权标准与具体人权的对接以及理论的解释,则是“人权法学”学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国人在人权斗争过程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权利,使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获得迅速发展,而由中共领导的苏区人权立法是当时中国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人权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由一批从欧美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派别。他们揭露和批判在国民党训政之下,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现状,主张国家的功用和目的在于保障人权。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行民主政治,用约法或宪法来约束、规范政府行为,最终建立一个个人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发布了《东盟人权宣言》。促进和保护人权是东盟共同体政治合作的重要内容,《东盟人权宣言》的发布是东盟构建政治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步骤和新里程碑,是东盟内化国际人权规范、建立本地区人权体系、强化东盟人权促进和保护的重要成果,为今后东盟制定人权法律文件、与对话伙伴国开展人权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基础。然而,东盟这一重要人权合作成果无法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可,社群主义与普世主义、东盟方式与干涉主义的伦理差异,构成了《东盟人权宣言》与西方人权规范之间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权理论林林总总,派别甚多。今循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对西方的人权理论进行简单检视。总体而言,西方人权理论的发展,目前仍未超出"天赋人权"这一基本精神,皆具有唯心性、抽象性、超阶级性、虚伪性等特点。但我们也不能总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西方人权理论,而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找准认清这种理论本质的应有视角。这样才能廓清人们在人权理论上的模糊认识,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17.
刘海年 《南都学坛》2011,31(2):82-89
在中国,妇女问题已成为公共政策和国家生活的主流,《妇女权益保障法》多数条文列举了侵犯妇女权益的法律责任。凡侵犯妇女权益的,依后果轻重承担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过,无论从国际人权公约看,或从中国相关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看,现实生活中差距都是存在的。就社会保障权利看,由于中国地区与地区间,城市与农村间,城市、农村不同社会阶层的妇女间,发展很不平衡,保障的程度差距很大。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影响相当一部分人。由此造成的家庭矛盾不断发生,两性比例失调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问题;适龄女童辍学率高于男童,在农村和边远山区尤其如此,一些女童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文化程度差距影响她们就业和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高等科学技术人员和公职人员中女性数目低于男性,不能说与此无关;全国范围医疗保障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低水平的情况短时间很难改变,许多妇女仍不得不继续忍受缺少合格的保健医疗的现实。此外,在人身权利方面,遭受性骚扰和包括家庭暴力在内的暴力侵害方面,女性的数量仍然最多。以上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妇女权益保障的实现,也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当然,出路仍然是法治,各级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将法律落到实处,使我国妇女权益保障一步一步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体现了我国深层的传统心理基础,它同公民的需要层次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各部分的规定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公民需要。《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内容暗含着国家思维的转变,即从主要满足公民的生理和安全需要转向了满足公民的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以达到公民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世界人权宣言》等文件宣布人权是“固有”的,这种观念来自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洛克用历史的、经验的方法来证成人权的“固有”属性,但由于不符合历史和经验的真实而倍受指责;当代哲学家罗尔斯则用价值的、逻辑的方法来证成人权的“应有”性。实际上被宣布为人权的那些基本权利是近代以来越来越被人类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