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艾克西拉提出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分类法理论为基础,依据张南峰教授修改的适用于汉英翻译研究的分类框架,探讨了商业广告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介绍了英文广告汉译时可以采用的翻译策略,并结合实例论述了如何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来指导商业广告英汉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接受理论为理论根据,通过对《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分析,探究了接受理论与菜单翻译实践的关联关系。为了得到较为客观、准确的研究数据,本研究设计了针对中文菜单英译文本的实例分析,通过对实例的有效数据的统计,结合接受理论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所选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汉翻译是跨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从关联理论关于语言交际的角度分析发现 ,英汉翻译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解码———编码过程 ,而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翻译者应充分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 ,以寻求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翻译,就其实质而言,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的任务和地位,应该从世界文化交流的前提下去认识,本文旨在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文化保真问题,将翻译研究的注意力放在译文读者的接受上,提醒译者注意接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达到文化信息在质上的保真和量上的保全,以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作为传统译论中两个重要的翻译原则,其争论由来已久,两者主要是对语言转换中两种语言符号的本身结构差异和通过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文化差异作出的不同处理。本文借助接受美学这一重要文学理论,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来探讨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是一个“翻译→作品→读者”的线性接受过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读者的接受。从接受美学理论来看,文本意义的实现在于信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基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的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活动,应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关注“未定点”,聚焦如何实现“视野融合”,如此才能有效解决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接受性问题,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接受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重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了西方文论由以作者、作品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为西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译入汉语,其译本的接受主体一儿童的特点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词语、句式以及修辞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英译汉中,常常存在一种文理欠通、冗长累赘、佶屈聱牙的欧化译文,其特点之一是与原文文本相比,其目标语文本的字数扩增了。通过对一个原文片断与两个回译文文本的用字量之比较研究,以及两个回译文文本较原文文本扩增字数原因的定量分析,运用汉语句型理论,探讨英译汉中目标语文本扩增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英汉文化及思维层面的差异。虽然汉语与英语都属于SVO语言,汉语的句型体系可以覆盖英语的句型体系,但英语的句型理论是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的语言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汉语的句型理论是建立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语言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汉语句子是按线型结构排列的,而英语句子是按树型结构排列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背景各异,行文结构与谴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因而在语际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些矛盾不断妥协、不断变通的过程。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源语先入为主的影响,译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亦步亦趋,使译文不合的语习惯,形成所谓的“翻译腔"。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通过列举“翻译腔"的主要表现形式,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减少和避免“翻译腔”的途径,以使译文更接近于“信、达、切"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该文借助接受美学中提出的“期待视野”、“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等概念,对歇后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英汉科普翻译中科学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指出英汉科普翻译中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一方面,科学性对译者主体性存在制约和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科学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分析,体现这一非文学文本译者主体性受科学性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选择-顺应论构建了一个连贯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借鉴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顺应的4个角度,结合翻译是3个参与者组成的两次语际交际过程的观点,试图构建科普英语的语用顺应翻译理论框架,并对一篇科普作品的翻译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科普翻译过程作为一种科普语言的选择和顺应过程,在科普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科普语言结构顺应,受科普认知心理、科普社交规约和时间约束的顺应动态性以及科普译者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4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科普意义的理解和生成。  相似文献   

13.
小说以大众阅读为目的,同时蕴涵许多文化特质。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传递性导致其翻译中的一对矛盾:适应目标读者的改变与忠实传递文化特征。拟从功能的角度分析这一矛盾,通过分析比较《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认为以“目的”为中心的方法对解决该矛盾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英汉互译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从深层次上讲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变通。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译者要具有双语文化意识,并参照功能派翻译理论,必要时要进行文化因素方面的调整,以便使译文能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使语际交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拘泥于字面"对等"的英文广告语翻译往往索然寡味,不能实现广告的预期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较为有效的汉译策略是在熟悉原文背景的基础上,在遣词造句方面运用修辞手法对译文加以锤炼,在广告创意方面摆脱原文束缚另起炉灶,按照目的语文化的要求来重构广告用语,以激发消费者兴趣、扩大公司影响、促进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的简要阐述,发掘这一理论又一现实价值,即用以解析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此类翻译目的性极为明确,其目的实现主要在于目的语观众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视角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通过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中接受美学行为的分析证明:译者只有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完成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才能达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与译作的"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失误现象目前主要体现在语言翻译失误和语用翻译失误两大方面,而造成这些翻译失误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因素、专业队伍水平欠缺和标牌制作者粗心大意等。文章结合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实例,探讨了接受美学理论对旅游公示语翻译实践的启示。作者认为,接受美学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在于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礼貌性原则、传递源语言文化为中心的原则和保护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外宣翻译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外宣翻译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出发,以关联理论的视角对外宣文本的翻译活动进行研究,考虑外国受众的认知环境的同时尽力保持中国文化元素,总结出“意合”向“形合”转换,力求翻译文本语言简洁、平实及解释性翻译等翻译策略,从而揭示关联理论对外宣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以"my train"为例对单数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结构的认知域进行分析,指出这种结构在英汉两种语境中,既有认知完全相同的理想认知模型,又有所属认知关系不同的理想认知模型。同时针对单数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结构的英汉认知差异,对这一结构的汉译加以探讨并提出两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