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进行生产,国民收入分配回答的是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分别用于哪些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起着决定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搞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  相似文献   

2.
商品流轉計划是国民經济計划的一个組成部分。它反映着国家工农业产品可以投入市场的规模和人民群众消費需要的程度,按照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的分配比例,具体安排投入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用以指导生产,保証消费。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有計划地組織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工具。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資料私有制,国家就有可能对一定时期的工农业产品和社会貨币购买力的投放进行全面計算,組織平衡,从而保証生产和消費有計划、按比例地不断增长,市场情况持續稳定,人民生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設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固定資产有計划的更新和扩大再生产。工业基本建設投資,从价值形态来說,是工业固定資产再生产的費用,也就是用于工业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設备安装工程、工具和机器設备购置、直接与基本建設有关的地貭勘察、設計、科研和干部培养費用,以及直接服务于职工的物貭文化生活建筑和設施等費用的总和。这些費用归根到底是社会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費的貨币表现。同时,工业基本建設投資的运用和实现,其結果必然产生一定的使用价值。可见,基本建設投資体现着社会劳动耗費与表现为其成果的使用价值之間的关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合作社的积累与消費問題,实质上是社員的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同暫时利益的关系問題。正确地处理这种关系,对于組織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鼓舞广大社员群众的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同消費——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統一的,但又是矛盾的。从根本上講,社员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合作社的生产越发展,社员个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要求也就越有保証。社員要想增加收入,首先必須維护全社的集体利益,必須尽量多地增加公共积累,必須努力发展生产。合作社在进行产品分配的时候,要从总收入中扣除当年消耗的生产費和管理費,要扣留一定数量的公积金和公益金,还要按照規定繳納国家的农业稅。从总收入扣除这些部分,从根本上說也是同社員个人的利益一致的,因为生产費是进行再生产所必需的,公积金是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消费支出的来源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比如说一年)内从各种不同来源得到的收入的总和.个人从各种不同来源得到的收入都来自国民收入,即来自国民经济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个人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到达每一个人手中的.一般地说,在提供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部门和单位中工作的劳动者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而得到个人收入,在提供非生产性劳务(包括公共服务)的部门和单位中工作的劳动者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而得到个人收入.但由于在提供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部门和单位中工作的劳动者也有可能得到国家通过财政部门而给予的福利性的收入,以及因银行存款而得到利息收  相似文献   

6.
杨坚白和何建章等同志从資本主义社会等量資金获得等量利潤的观点出发,提出要用生产价格来訂价,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个生产部門和企业以占用資金量来分配社会盈利。他們說什么“国家在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这些投資实現后会增加多少生产能力,增加多少产品,而且要考虑投資实現后将为国家提供多少积累,来滿足社会长远的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就要求国家投資額較大的部門,能够提供較多的剩余产品。也就是說,每一个部門,应当在自己的正常生  相似文献   

7.
读了曹英耀同志的《从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看价格形成的基础》(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一期)一文,深受教益。但文中关于“生产价格分配方案的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要比价值分配方案高得多,而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又要比价值分配方案低得多。因此,生产价格分配方案是一种高积累、低消费的方案”这一观点,我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向作者请教。  相似文献   

8.
一、宁夏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国民收入结构,除了生产结构外,还有分配结构与使用结构之分。分配结构是从价值形态和所有权角度考察的。使用结构是从实物形态和使用权角度考察的,是在分配结构的基础上,经金融部门和商品交换调节而成的。1978年以前的一段时期,宁夏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使用,都存在重生产轻生活,向生产性积累倾斜的偏向。自1978年开始纠正这个偏向之后,从国民收入使用结构这个角度考察,生产性积累在“六五”时期偏低,“七五”时期即已恢复正常,从整个80年代看基本上是协调的。若从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考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整个80年代,国民收入的分配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必须十分重视扩大劳动积累。”(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15页)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所谓积累,就是国民收入中除去消费基金而外的剩余部分。这部分基金(或物资)主要用于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10.
关於积累与消費的矛盾统一关系問題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积累与消費的关系是矛盾統一的关系。这种矛盾統一的关系,集中地反映了国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关系,反映了人民的長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上这些都是大家所公認的。在这里,我們还想对于这种矛盾統一的关系作某些探討性的补充說明。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产資料优先增长的問題,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书这样写:“制造生产資料的生产資料生产要此制造消費資料的生产資料生产增长得快些。因为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資本有机构成比第二部类的資本有机构成一般来說提高得快些,所以第一部类的不变資本部分也此第二部类的不变資本部分增长得快些。”(见于光远苏星主編:《政治經济学》〔資本主义部分〕,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5頁)在这个問题的討論中,对列宁在《論所謂市场問題》所写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資料的  相似文献   

12.
论成本范畴     
一、实际成本和主体成本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投入和产出的统一。要获取一定量的物质产品,人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或牺牲。成本的最一般定义就是生产商品所付出的代价。 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看,生产者获取商品付出的代价就是劳动的耗费,既包括过去积累劳动——生产资料的耗费,又包括现实生产过程的活劳动的耗费。劳动耗费是生产商品实际付出的代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称之为实际成本。他指出:“商品的实际费用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价值”。①商品的实际成本不以生产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在任何社会形态,商品的实际成本都表现为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商业是沟通生产和消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零售商业是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中最后一道环节,是商业战线上的前哨陣地,各种工农业产品,都要通过零售商业活动,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社会主义零售商业必須积极組織货源,滿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扩大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零售商业还必須不断改善企业經营管理,加速資金周轉,降低流通費用,减少商品損耗,为国家积累社会主义建設資金。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的内在联系及其量的关系 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就财政收入的形式考察,可以分为国营企业上交的利润和基本折旧基金,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个体劳动者交纳的各种税金、国家企事业单位上交的其它收入。如果把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态划分为补偿基金、职工工资和纯收入三个部分,除了国营企业上交的基本折旧基金外,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民收入,特别是国民收入中的纯收入。这个事实说明,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就是财政收入参与了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个意义上,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反映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如果把财政收入的使用即财政支出考虑进去,国家财政收入又通过财政支出分解成补偿基金(企业基本折旧基金)、消费基金(国家机关职工工资、抚恤和救济费、文教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和积累基金(基本建设投资、国营企业流动资金、增拨银行信贷资金、国家物资储备)。因此,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又反映着国民收入用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此外,我国在1980年对一部分省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这种体制的实行,使得地方在国家预算之外,有一部分财政收入。这种收入,也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是包括国民收入再分配权利、条件、机会、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以公平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既出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有功利主义的诉求,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既可矫正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创造初次分配公平的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重要条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公平程度主要应通过要素供给者的要素供给行为来衡量,同时也应观察"用手投票"的情况等.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处理好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公平应与初次分配公平相协调,要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公平.要保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必须保证再分配政策的公平取向,必须建立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体系,并保证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能够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16.
储蓄与积累     
储蓄能否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而用于建设投资?回答是肯定的。我国的储蓄存款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产生,它是包括直接和间接积累在内的广义积累,完全可以用于流动资金贷款和中短期设备贷款。我国储蓄存款的构成,大致分为三种:近期生活待用款;准备二、三年后用款;家庭或个人生活节余或后备用款。前两种属于消费基金,不是直接积累,但通过信用的集中和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的社员,每年在集体经济中从事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活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即总产品),用价值形态表现出来,就是生产队全年的总产值或总收入。在总收入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种籽、肥料、农药、饲料……,以及固定资产的捐耗等费用之后,余下来的那一部分收入,就是生产队全体社员在集体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新价值(一般称为纯收入)。所谓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主要指生产队在全年总收入中扣除生产费用等后的纯收入的分配问题,它是农村人民公社收入分配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国家、集体和社员三方面的经济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公社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对于增加国家资金的积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不断壮大集体资金、增加集体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生产队集体生产的发展,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对于改善广大社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提高社员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国民收入地区流动的方式和作用 国民收入的地区流动或地区转移是国民收入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的是一个地区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地区间进行分配和使用的问题,这是所有国家,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共同现象。因为,国民收入是由分布在各地区的单位生产和创造的,在全国分为不同地区的情况下,只要中央政府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只要地区间的金融和投资活动有一定发展,就会发生国民收入的地区流动或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当前经济调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经济学界已发表了不少颇有见解的文章,其中多数是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作静态分析,这对纠正过去那种重积累、轻消费的左的指导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应看到,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长远观点看,撇开速度就无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我这里说的速度是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 一 在一定国民收入额的分配中,积累和消费是相互消长的。积累增多了,消费必然减少,反之亦然。但如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积累和消贵就不仅是上一生产过程结果的分配,而且是下一生产过程进行的条件,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生产发展起着能动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积累的增加促使生产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旧体制下,我们的国民收入主要划分为个人所得和财政收入两大块,个人所得几乎全部用于消费支出,积累和投资功能都是通过国家财政以无偿的集中分配方式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主要取决于整个国家积累基金的比例和水平。由此,在对商品经济条件下积累机制的认识上,长期流行的观念认为,在国民收入(V+M)这个总量中,M这个分量是积累的唯一源泉。他们否认银行通过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