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奈何之情与六朝文学情感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何之情是在一般与官能相通的喜怒哀乐之情之外更为复杂的情感,它在起初伴随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而觉醒,又因自我理性对生命规律的痛切认识而和自我密切关联。但在中古文人那里,因为玄学的渗透,这种情感融入了对人之生命整体的、终极性的反思而实现了对一己功利性情感的超越,从而具备了审美意味。这种审美情感的形成,使文学表达的空间得到有利拓展,也使文学反映人生的深度得到了保障。从此,文学的本体性特征日益明显,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2.
自我书写是一种表现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他者重构是一种反映文士形象的评价方式.王安石以文学成就彪炳千古,更以政治改革的标新与思想学说的立异而影响深远.王安石文士形象的自我书写,是王安石对自己生命境遇的思索;王安石文士形象的他者重构,是他人对王安石生命价值的认定.文章借助王安石文士形象的自我书写与他者重构,从主客双体、历代多朝进行对比分析的视角,剖析出更加真实而生动的王安石文士形象.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情感     
情感是教育的生命 ,它使教育成为教育 ,使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着教育生活情感的程度和性质。作为普通人 ,教育者的情感与众人是一致的。我们关注的是教育者在教育生活中 ,由于个人信仰和社会要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职业性情感。对于教育情感的哲学式关注 ,能帮助人们更加理解教育者的真相。同时能帮助教育者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高自我修养。教育情感是自然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加深和升华 ;爱是教育情感的本质 ;教育情感是人道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德性”的源始涵义是指一般自然生命的生生力量,与作为导向生命坏死的“恶性”相对;通过属人的德性伦理学的内在转化,德性则被用来描述人之向善厚生的那种行为动因和道德能力;中(儒家)西方古典德性论伦理学的学理思路分别建之于人之纯粹情感能力和纯粹理性能力之上,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德性论伦理学的话语体系.西方古典德性论伦理学是基于主客对立的认识论方法和物理—生物学的学科背景而构建的,并通过人的那种具有超时空抽象能力为实现个体自我生命的独立繁荣而提供了一种学理理想.儒家古典德性论立足于主客不分和生命体验的方法论建制,根据人之现世生活的“情感积淀”和人之“此在”状态的生命“境界凝聚”而提供了一种学理理想,并且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当代西方德性复兴运动中,从情感角度和情感主义路径构建德性论已成为德性伦理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与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多有汇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艺术情感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艺术表现的是情感,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作为人类自我肯定的活动,是精神范畴的需求和交流。而情感是对人的主体肯定的冲动,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那表现正是人在情感交流中最直接、最深刻的形式,是它使人真正认识了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主体;探寻到生命底层的性灵和从未体验过的本能升华。艺术情感的表现是情感的内在实现,它不是为表现而表现,而是情感形式由生成到实现的结果。情感形式——它就是论证的源本,只有探寻到它,我们也就明确了情感的表现。为排除许多相似和混淆,我们先找到形式、情感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以袁宏道、钟惺、袁枚等性灵说代表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司马迁“发愤著书”引论,以屈原与性灵说的联系比论,进而指出,性灵说生命意绪中的“发愤”强调的是“势不能遏”的倾泄,“不平”在本质上为自我存在自然而有的情绪反应,意义重心落在自我个体之上,其总体精神是偏离政教的,并以此区别于传统诗教。  相似文献   

7.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音乐的"自然之理"是音乐美的来源,"和声无象"涤尽了音乐中的情感、政教伦理内容,"自然之和"是最高的音乐境界。至此,音乐真正的走向了艺术的自觉,从而唤起了人的自觉,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人开始重新关照自我,理解自我,渴望回到自由生命的本真,即:无限自由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8.
从时空角度去感悟贾平凹的散文,可以体验到贾平凹情感的律动。贾平凹散文中的时空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意识。贾平凹将空间置于时间之流中,就是将空间置于富于变化节奏的生命长河中,时间引领着空间,触发了内心情感的律动,而情感与时间的节奏化生命空间又相磨相合,彼此激荡,才赋予苦难人生以流荡不息的生命意识。因此浸染着作家强烈自我的时间意识、辽廓而深邃的空间感以及错综交杂的时空观,是贾平凹散文产生无穷韵味的基本审美因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熏陶下的中国艺术家,对这种有机自然的观念有着普遍性的理解。他们在描绘大自然时,不是把自然作为一个与自己分裂的客体来描摹,而是在自我与自然的契合点上去寻找艺术表现的天地。艺术家在表现自我情感时,努力表现与自然精神化而为一的“自我”,这种自我是与宇宙的永恒精神相冥合的。中国艺术中的自然形象,总是表现出对人的理解与关注,人的情感总是要化作自然的魂灵而获得生命。李东阳题吴镇《秋江独钩图》诗云:“秋落寒潭水更清,钩竿袅袅一线轻。斜风细雨谁相问,破帽青鞋却有情”。将破帽青鞋视为能理解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就人的成就而言 ,情感智商比智商更加重要。新世纪大学生的情感智商在自我认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均逐渐趋向成熟 ,但自我认识仍有片面性 ,情绪具有内隐性和不稳定性 ,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差 ,在社会交往中仍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协作精神。鉴于以上特点 ,大学生应学会进行自我分析与省察 ,提高自我监督管理和调控能力 ,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科学发展观 ,提高心理素质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珍生务义”的价值观是对理学道德本位价值观和王学“左派”情欲价值观的反思,也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理论总结。王夫之从人是“植立之兽”的视角,突出人的生命价值,突出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具体表现为相天、循理、造命、胜天的活动和过程。在这些活动中,突显了“自我”和自我的价值。王夫之的自我价值的核心是突出自我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并把个人的社会责任同当时的“经世之学”结合起来,融入具体的政治、经济措施之中。同时,王夫之的“自我”是生命个我,这种生命个我是理性与感性、天理与人欲的统一体,它既修正了理学超越的道德本体论,又纠偏了王学“左派”的纵欲情感论。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某一顷刻写道: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后来它一度成为美学领域的流行话语而被无数次地重复。这至少寄寓了三重的象征意义:一是这句话昭示出深刻的美学真理——人对于世界的本能性和必然性的依恋,因为“大地”隐喻着人的生命存在的还乡性和回归母体的深厚情感;其二是,人永远是自然中的一个可能性结构,他在山水之中充分展示自我生命活动中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薛涛、鱼玄机作为诗人的创作角色与作为女性的性别心态,使得二人诗作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男性诗人的独特的情志世界:首先,薛、鱼二人一入乐籍、一为道士,加之女性的社会身份及情感经历的坎坷曲折,使得她们的生命体验较一般女性丰富得多,在她们诗作中,对自我生命体验的大胆坦露显示出女性意识的张扬;其次,二人诗作对外界寄寓情感的“感物”书写既有苦、愁、悲、怨等压抑情绪的宣泄,也有闲适、安逸、自得、欢喜心态的表达,而前者是其表现重点;最后,二人诗作在向内的自我省视中呈现出女性诗人的独特心灵世界,一方面有出于诗人的创作角色,对生活中真、善、美有其独特感受,另一方面出于细腻、幽微、敏感的女性心态,显露出对于不满、遗憾、痛苦的无奈接受与自我排遣。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命圣经我会用我》的构想童缘超人类的历史坐标赋予每个人的生命以时代精神内涵的质量和价值。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宣言,如何把握自我、实现自我,归根结底在于人是什么?我是谁?什么是我的生命?我,是一个人,我与他人共享共存。我观我听;我食我饮;而一切动物亦...  相似文献   

15.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的内涵无非是使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作为"人学"的文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在文学实践中,文学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参与人灵魂的构筑,作用于人的人格铸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无可厚非地成了生命教育的另一种途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并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17.
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世纪的英国处在贵族精英与中产阶级同时并存、海外冒险与殖民开拓齐头并进、大陆旅行与国内旅游互相促进的年代。在旅行文学的影响下,启蒙时代英国人的'情感结构'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从注重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理念转而强调崇高和宏伟的情感体验,从理性至上的态度转而注重感伤主义和情感主义。持续不断的旅行刺激了文化感受力的复苏,激发了旅行主体的移情能力,使其获得了替代性经历,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通过时空的转换,旅行主体持续不断地躲避着固定的身份和定义,持续不断地发现自我和确认自我。'情感结构'中出现的这种主体性倾向,在此后的浪漫主义思潮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最初起源于家庭。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与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不仅对自我和谐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家庭亲密度可以有效预测其生命意义感,而自我和谐在家庭亲密度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改善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增强自我和谐,可以提高其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9.
张红华 《社区》2011,(5):30-30
许多动物都懂得开放自己.任别的动物例如鱼类来对自己进行打扫清洁和医疗救助,但人的自私和自我保护意识,常常局限了自己。其实只要开放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和生命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主要指对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自我价值的看法与追求。《世说新语》反映出魏晋士人的社会意识淡薄,外在社会价值的缺失导致士人内在自我价值追求的降低,他们多沉浸于当下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而真正从精神层面表现内在自我价值的自由意志却并没有在魏晋士人身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