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苏轼《百步洪》一诗中佛典经文的思想渊源,认为只有充分了解了作品中的禅学意涵,才能掌握住诗人的真实思想,理解诗人的生命情调。 相似文献
2.
正道学道学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要旨是无为而治的理念,其贡献是辩证法思想。道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道"的核心思想,"德"的具体表现,坚持辨证地看待世界的观念,"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方法。"天长地久",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永久长生。人如果能做到没有私心,这才能成就自己。"上善若水",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因而最有修养的人不致招来怨恨。"知 相似文献
3.
PBL教学法应用于《运筹学》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谋策最大的作用是解决问题,其它的作用,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团队凝聚力等都是其后的作用.谋策如何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关键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一个问题都必然经过三个发展过程:发生、发展和结果.《史记》中的谋策大都能证明:在制定谋策时,只要能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发展阶段中至少一个阶段制定出解决的谋策,就可以防止问题的发生、发展,或转化问题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值得领导干部学习借鉴。总结来看,《易经》中的思维方法主要有统筹变化思维、科学优化思维、辩证管理思维、借力强化思维、多元归一思维、巧妙归类思维、变通交流思维。 相似文献
6.
《黄帝四经》对国家治理中与君主相关的矛盾关系见解深刻。在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二者关系建立的经济基础、二者的职能界限、二者应双向互动;在领导与民众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顺应民心、沟通机制畅通、与民同利;在与领导地位休戚相关的下属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贤与不肖各在其位,臣与臣之间不党;在领导与道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领导应因道立法、案(按)法而治。《黄帝四经》关于领导相关关系的处理艺术,极大地彰显了管理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7.
这种计划经济的特点在于由一个最高领导集中做出决策;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通过命令方式来协调各种经济活动;缺乏把贡献与收入联系起来的激励机制,各成员按地位领取报酬. 相似文献
8.
9.
《百万英镑》是一部老掉牙的电影,讲的是一个美国人亚当斯阴差阳错来到英国,身无分文。正好有两个英国富豪在打赌.给了他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要求他不动用这笔钱而在伦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因为亚当斯必须在30天后原封不动把它还回去,英格兰银行确认钞票是真的。故事由此展开。当亚当斯是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时,遇到的是白眼和鄙夷.而当他拿出这张钞票后.很快变成了伦敦名人。 相似文献
10.
产生编写《工商案例研究方法》一书的想法,是四年以前的事情了。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管理教育的单位(1980年),也是国内最早成立案 相似文献
11.
12.
<正>风度,指的是人的风格和气度。领导者有无风度、风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了时人的精神风貌,其中的许多事迹,堪为领导风度的典范。一、律己以德,不为势屈宗世林认为曹操的品行不好,不肯与曹操结交。曹操做了司空后,总揽朝廷大权,便问宗世林:"现在可不可以结交呢?"他回答说:"我松柏一样的意志还没有变。"因为不 相似文献
13.
周振国等同志所著《邓小平改革方法论》一书,星邓小平理论与马三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成果,选题视角新、立意高、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概括全面、系统而富有新意;内容充实、有理论深度,是一本具有时代精神的开拓性的理论专著。改革作大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在不同的国家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苏东的“改革”使社会主义荡然无存;中国的改革使社会主义焕发了蓬勃生机和活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促使人们对改革本身进行反思:改革什么?怎样认识改革?怎样进行改革?怎样评价改革的是非得失?即提出了一个改革的方法论问题。本… 相似文献
14.
15.
《潜伏》就像一部职场攻略剧,余则成巧妙地处理了自己与站长吴敬中、“同事”马奎、陆桥山和李涯的复杂关系,为白领们写了一部活生生的“职场攻略”。 相似文献
16.
17.
在民生问题上,如果能更多地树立和体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的治政理念,"仰先哲之玄训,虽弥高而弗违",我们的社会一定能更好地实现和谐安康。 相似文献
18.
人生有低谷自然有高潮,低谷时“演戏”是为了等待高潮的到来,为了更好的事业发展。你不觉得曹操是个优秀的“演员”吗?当然,曹操是位好“演员”。刘备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于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的一部分。80年过去了,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令人振奋、催人酲晤。实在是一篇批判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作风的檄文。 相似文献
20.
面对纷繁复杂而又漫长的学习过程,有人好学,有人厌学。好学者,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厌学者,谈虎色变,索然无味。如何使厌学者变为好学者?“劝”就成了古人今人百用不厌或许是无奈的教育方式。为此,我们不妨把这种意识称为世人的劝学情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