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面临的新环境1.政府大力支持发展行业自主品牌、自主创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领导干部"配车问题"发表的内部讲话》中表示:"我们逐渐要坐自主品牌的车,现在也有了这个设计和生产,老坐外国车观感也不好。"《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更加表明了中央政府支持本土汽车产业的决心,给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开创了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壮大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管理经验也非常薄弱。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汽车制造已成为国家的支柱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上汽车产销大国之一。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了快速发展,但在汽车产品质量、自主研发和创建自主品牌等方面与世界上一些汽车大国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沃尔沃为借助中国市场走出困境,选择吉利完成"蛇吞象"的收购。吉利借助沃尔沃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改变本土汽车粗放式发展,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吉利吸收沃尔沃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而实现技术跨越,中国的民族汽车自主研发能力上一个台阶,为能够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高性能的民族品牌汽车打下通道。  相似文献   

5.
品牌在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归根到底上要立足于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目前,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品牌大多已经国际化。我国自主汽车品牌要想在当今竞争中谋求进一步发展,国际化的道路必不可少。同时,新能源汽车也为国产车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逢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经常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自主创新局限于非核心技术"这两个怪圈。北汽集团历经近60年的汽车制造历史,拥有轿车、越野车、轻卡、重卡等丰富的产品线,其技术进步经历了自力更生—产品引进—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的演变过程。本论文旨在以北汽集团汽车技术追赶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后发国家汽车企业技术追赶动用、演化路径与过程模型。在理论层面,多层次解读技术进步内涵与驱动因素,归纳了不同情境下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路径:跨越式技术追赶、局部式技术追赶、高起点技术追赶,揭示了技术追赶路径演化与驱动因素、决策逻辑的内在关联。在实践层面,为后发汽车企业选择合适的技术追赶方式,提供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将成为把公众对汽车的潜在需求转化成为现实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 ,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汽车生产体系 ,大国的市场优势、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优势、工业配套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已加入WTO ,中国将在开放中逐步融入全球汽车制造分工体系 ,随着全球汽车制造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 ,中国有望在未来10~20年 ,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从创造竞争环境、产业链配置等方面 ,文章提出了适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行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和媒体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将所谓的"世界工厂"外移,而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无疑是外移"世界工厂"的最佳目的地。"世界工厂"的困扰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生产和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以传统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法兰克福,汽车行业的饕餮盛宴,各色车型集中亮相,“独闯“法兰克福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华晨“形单影只“,法兰克福车展中国汽车势单力薄。中国汽车国际化之旅似乎漫长而艰辛。感受法兰克福车展的技术冲击波之后,一些议论也就随之而来:出征海外到底是金光大道还是“流亡“之途,中国汽车国际化进程会被看好吗?中国企业冲出围城,坦途还是险路?  相似文献   

10.
数控激光切割机融合了激光能量集中与现代数控技术的高效等特点,具备精度高、速度快、加工质量高等特点,可以达到许多传统制造方法无法实现的技术要求。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切割机正渐渐的使用在越来越多的加工制造领域,例如船舶制造、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行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本土的激光科技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以上海团结普瑞玛为首的中国激光切割机供应商已抢占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也加入到了竞争行列。由于笔者曾经就职于上海团结普瑞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本文就以团结普瑞玛为例对现阶段的中国激光切割机营销模式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我国高功率激光切割机的营销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机械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特别是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机械制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创新管理思想,更新机械数据与设备,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成本管理,深化质量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在乘用车领域,品牌对消费者购车有着巨大的影响.自主汽车品牌还不强大,探讨自主品牌路径和策略意义重大.本文比较了6种自主汽车品牌发展路径,分析了每个路径的优劣.指出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优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应牢牢立足于本土文化和行业特点,不断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成功的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是植根于我们民族的先进的传统文化,有专家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万安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陈锋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是我们还不能说是汽车强国。如何让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让中国的企业去到世界舞台上跟那些汽车巨无霸企业竞争,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的担当,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经济     
正"中国制造"的重新定义在中国刚刚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世界充斥着来自中国的拙劣仿冒品、无名小家电以及低价纺织品。然而,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制造商们选择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推动产品创新、研发拳头产品和打造自主品牌上面。这样的转变不仅促成了中国在商业模式和发展理念上的飞跃,也对"中国制造"进行了重新定义。(美国《福布斯》)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何以在场: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巍 《管理学报》2014,(6):781-787
《管理学报》曾相继发表过4篇讨论"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论文。在简要评述上述4位学者在"问题意识"、"立场/主张"、"研究取向"上的异同后,进一步讨论了"哲学在场"与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关系。然后,结合自身哲学观形成的简要历程,认为"西方哲学在场"足以支持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当下的挑战不在于是否要创建基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哲学"的新范式",而是如何改善研究者的态度、接近事实以及提升研究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历时三年多的沃尔沃国产化问题终于尘埃落定.2013年8月23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发布公告称,沃尔沃在中国的国产化工业布局已经正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而沃尔沃成都工厂于8月28日率先开业,投产沃尔沃最为畅销的60系列主力车型S60L.随着成都基地的开业,沃尔沃汽车在华发展正加速小跑. 此时,人们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吉利集团才能在2010年收购沃尔沃上演"蛇吞象"的精彩故事.也是在他的带领下,吉利已经逐渐从学习走向了超越,已经从中国汽车产业的金字塔底走到了上端,在自主品牌的阵营中冲刺在前,代表中国自主品牌,代表中国民族汽车品牌.  相似文献   

18.
袁学伦 《经理人》2014,(6):78-81
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关键在于品牌。民族品牌如何才能克服重重挑战,融入国际市场,立足世界品牌舞台?飞亚达在国际手表市场发展崛起的经历,给出这样的答案:在创新中聚焦与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国、第三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然而,随着汽车制造能力的过剩,以及中国对WTO在汽车进口上的承诺,汽车市场也已进入了"战国"时期.面对变幻多端的中国汽车市场,重庆市在打造"中国汽车名城"时,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资源,有重点地进行战略投资和引导,建设有重庆特色的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20.
傅经治 《决策》2014,(12):70-71
<正>未来的中国不可能是单一的制造大国,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服务大国,而是制造服务业大国。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制造业,从2014年来看,这种趋势仍在加速。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服务业开始制造业化,制造业也开始服务业化,两个趋势中后者较为明显。据统计,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首超制造业是因为制造业在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即制造业开始服务化。未来的中国不可能是单一的制造大国,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服务大国,而是制造服务业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