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砚秋不仅是梅兰芳的徒弟,而且更是梅兰芳的对手。在程砚秋最盛的时候,梅不得不暂时后退上一步半步。梅程间有矛盾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甚至在程砚秋逝世一周年时,周总理举行小型宴会招待程砚秋的家人时,还对一边作陪的梅兰芳说:“其实程砚秋对你是很尊重的,他的传记中几次提到你对他的帮助……”梅兰芳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2.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09,(10):48-51
古色古香的舞台上,一位身穿金黄色描龙中山装的老人正带着他的中国徒弟和洋弟子表演着传统的中国古典戏法,别瞧老爷子说话就奔80了,可论精气神儿,还真是连台上俩徒弟都比不了,凭着手上和嘴上的功夫,一气儿就把当年在天桥“撂地”的“绝活纯”演了小20分钟,再看老爷子,愣是睑不红气不喘。没别的,  相似文献   

3.
梅兰芳带徒弟十分严格,为了练好戏中一个动作,往往要亲自指导多次。有一天,他给徒弟说戏,徒弟扮演的角色是粗使丫环,几经排练,梅兰芳还是不满意。这一天,大雪纷飞,北风刺骨,寒气袭人。梅兰芳把徒弟叫到楼上说:“请你到厨房给我做个麻辣汤,驱驱寒。”不一会,徒弟把热汤端上了楼,梅兰芳当即叫徒弟喝下去,并嘱咐道:“你把棉袄、鞋子脱了,给我再端碗热汤来。”徒弟顿时一惊,心想,梅老师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我,今天是怎么回事?但又不便明说,只好照办。当徒弟下楼后,梅兰芳傍依窗户,居高临下观看徒弟端汤上楼的情景。只见徒弟全身哆嗦着,颤  相似文献   

4.
一座大山下边有一所房子,那里住着一只红怪物。红怪物有两只大眼睛,头上长着尖尖的角。红怪物虽然模样不怎么好看,可是他心地善良。有时,一些比他小的淘气鬼向他扔石头,他只是笑笑就算了。红怪物经常想:我生来是怪物,但我很想成为人的好朋友,我应该尽量做些有益于人的事。于是,红怪物就在自己的家门前竖起了一块牌子,他在牌子上写了这么几句话:  相似文献   

5.
人生一团泥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这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晕倒在庙门外。老和尚见了,叫小徒弟将他扶进庙里,同样吩咐端上最好的茶,准备最好的斋饭。  相似文献   

6.
赵星 《可乐》2010,(11):49-49
陈焕昌有个响亮的名号——音乐人小虫。他为任贤齐写过一首《心太软》,那首歌改变了任贤齐的人生。 现在,据说任贤齐忙于电影宣传时,小虫会在家做麻辣牛蛙犒劳徒弟。当初是小虫捧红小齐,现在小齐到哪儿都带着师父。这两个人,如果没有最初的相遇,如今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7.
中华梅审美首先可以分为果的时代与花的时代。对前者而言,梅首先是基础性调味材料,因而在中华早期饮食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梅果才作为旺盛生命之象征而得到先民赞誉。先秦乃中华梅审美之萌芽期,作为比兴之资,它已然进入先民之精神生活。魏晋时期的南朝乃中华梅审美之自觉期。在本时期,梅花成为梅审美之焦点,社会上出现了赏梅、咏梅、画梅,乃至折枝赠梅之习。在客观的路径上,梅审美围绕梅花之形色气味与梅早花耐寒之生物特性展开;在主观的路径上,梅审美表现为以梅喻人和借梅抒情的传统。在自觉期,梅审美已从自然审美拓展到工艺审美和艺术审美两大领域。以特定具体审美对象为主题的专题性微观美学史研究可以成为新世纪中国美学史自我深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利 《社区》2012,(17):19-19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相似文献   

9.
黄思宁 《老友》2013,(12):6-8
黄公略,义名黄石。字汉魂,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桂花乡高木冲。他自幼性格刚烈.好打抱不平、十三四岁时.有一次在一座石桥上,看到一个税警欺胝民女,他一掌把税警推到桥下河里。1922年秋,他与彭德怀、李灿一起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他参加了北伐.在攻打武昌城时,冒着炮火.搭云梯爬上城墙,炸毁敌枪炮,使部队冲上城头.立下战功。  相似文献   

10.
黄其庄 《老友》2009,(11):1-1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座山上隐藏着一处滋润生命的清泉,人们喝了以后可以益寿延年。师傅要两个徒弟上山寻找,临行前拿出两颗丹丸由他们自己挑选。大徒弟挑了一颗又红又大的,吃下后功力大增,但却心  相似文献   

11.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3.
著名画家达·芬奇前半生际遇坎坷,怀才不遇。30多岁时,他投奔到米兰一位公爵门下,希望公爵能给自己一些机会。几年过去了,在达·芬奇的再三要求下,公爵终于开了恩——让他去给圣玛利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装饰画。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活  相似文献   

14.
比起编辑学报的忙忙碌碌,能够静下心来写这样一篇寄语已然算得上忙里偷闲了。在这难得的“闲情逸致”,蓦然想起了2001年,10年过去了,仿佛还如昨天一般真切——刚上初中的儿子沉迷于自己的文学梦,问他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比起编辑学报的忙忙碌碌,能够静下心来写这样一篇寄语已然算得上忙里偷闲了。在这难得的“闲情逸致”,蓦然想起了2001年,10年过去了,仿佛还如昨天一般真切——刚上初中的儿子沉迷于自己的文学梦,问他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标榜为民主和人权的国家,美国的学者西尔斯提出了象征政治,对民主和人权提出了批评。他认为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不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是多年积淀的情感对候选人和相关政策所表现出来的象征进行投票。体现在人权上,主要表现为种族歧视,尽管种族歧视从生理和法理的角度已经消失,但白人对黑人的负面情感依然存在,并体现在对相关政策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7.
无论成人或儿童,不可能总是快乐无忧的。所以,家长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向快乐的方向转化。情绪是人在参与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由4种基本情绪构成:愤怒、恐惧、悲伤、快乐。这如同绘画中红、黄、蓝三原色,其不同的组合构成人的各种情绪状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恰当地表达3种不良的情绪。当孩子愤怒时 *坚持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帮助孩子找到愤怒的原因。孩子有时需要成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不是因为兵兵拿走了你的小汽车才对他发火?”  相似文献   

18.
荀宅花树     
50年代中后期,我开始进入京剧剧场,有幸看到了四大名旦中的三位:梅、尚、荀。其中最年轻的程,最早离开了欢喜他的戏迷。梅、尚是“大青衣”,扮演的是雍容富贵的妇人,衣服厚实,化装也繁复,多少可以遮掩一些演员的老态。荀则不同,他是花旦,多扮演天真无邪的少女,眉目传情之处很多。可惜人已经老了也胖了,肚子也认真地腆了起来。但是他并不怕,甚至有些“无所谓”。在他主演的《元宵证》等戏中,他侧身腆著肚子、迈著大步就出台了I老观众在笑,我这新观众却惊讦:这就是四大名旦之一的晚年麽?人老不算“毛病”,但总得遮掩一下呀…  相似文献   

19.
刘亮程的散文以独特的视角抒写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通过对一个“村庄”的不厌其烦的描绘,诉说万物生灵的生存状态,表现他对于大千世界天人合一、等物齐观的思想认识。他以自己的故土为立足点,以儿童的眼光和情怀叙述故事,别开生面,又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春秋时期,围棋在举国范围内形成了共识,水平相当的高手们不断对弈,鲁国有位叫弈秋的围棋高手,技高一筹,脱颖而出。他在当时"天下无敌",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弈秋很认真的挑了两个有天赋的徒弟。他们都非常有造诣。大徒弟憨厚、老实、做事情非常认真。二徒弟天生聪明过人,不过,有时候爱耍点小聪明。弈秋开始认真教两个徒弟,大徒弟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每次听课都专心致志,甚至窗户外面有锣鼓奏琴的声音都不能让他分神,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领会老师所教的棋艺之中。而二徒弟总觉得老师教的太简单,听一点,就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