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传统上人们对婚姻的忠诚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出现了转变,离婚单亲母亲的数量上升。离婚单亲母亲作为单亲母亲的一种主要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现有文献中对单亲母亲关注较多,但对离婚单亲母亲缺乏研究。文章以离婚式单亲母亲为研究对象,采取个案研究法,选取了优势视角,在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交流中实现服务对象的增力。  相似文献   

2.
《百姓生活》2014,(6):5-7
引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巨大社会变革及经济发展,作为"社会细胞"的中国家庭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家庭呈现出5大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类型多样化、家庭关系松散化、家庭功能有所弱化。相对固定聚居的大家庭形态趋于解体,越来越多的新家庭形态出现,由此也带来了不同的新人群:独生子女、失独父母、丁克族、单亲母亲、单亲子女、不婚族。这些新家庭形态也导致出现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新观念,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明显,家庭代际呈现新的对话、磨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理论视野中单亲母亲的就业困境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母亲作为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就业困境是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受社会性别文化、社会性别利益需求、法律政策的性别盲点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单亲母亲的就业困境集中表现为职业障碍、就业安全感、再就业等方面.给予就业困难的单亲母亲提供必要的社会政策支持和就业援助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实现单亲女性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亲家庭日益增多,以女性为主的单亲家庭占近90%,城市贫困单亲母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女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专制型、权威性、溺爱型和放任型四种,城市贫困单亲母亲子女教养方式集中于权威型和溺爱型。影响城市贫困单亲母亲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单亲家庭的类型、家庭结构、子女年龄、社会环境、自身早期经验、生活中的特殊事件及重要他人的意见。此外,贫困单亲母亲的教养方式是亲子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国内单亲母亲家庭十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近十年来单亲母亲家庭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单亲母亲家庭研究在研究取向的客观化、研究范式的拓展和研究的本土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不足。建议今后的研究取向为:从纵向的角度对单亲母亲家庭进行行动研究,连续性、系统性地探究她们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生活遭受重创之后复原与成长的能力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济南某区单亲特困母亲的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单亲特困母亲特定生活境遇的形成不仅有个体原因,更是社会结构的结果。要改善单亲特困母亲的生活状况,建议从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单亲母亲这一特殊群体面临子女的教育、再婚、住房、经济、社会大众歧视等诸多问题。加强人文关怀,扩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关注和了解单亲母亲;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建设完善社会政策;提供心理情绪辅导;提供教养能力训练和技能培训;建立互助小组;提高社会支持网络;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结合单亲母亲的需求和实际生活状况从身体和心理等多个层面上帮助单亲母亲,改进其生活状况,促进其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吐鲁番出土的90余件户籍、手实类文书,统计出可辨识的唐代西州家庭总数.以此为基础,又结合相关吐鲁番砖志资料,得出夫妇记载俱全的族际家庭18户,进而对其家庭结构进行解析.首次探讨了族际家庭在整个西州家庭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族际家庭的家庭类型、户内口数,分析了导致以小男、小女为户主的单亲或无亲家庭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学视角下离婚妇女贫困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险社会学为视角研究离婚妇女贫困化问题,发现造成其贫困化的主要原因是离婚救济制度适用范围苛刻、家庭承包责任制缺乏性别视角、单亲母亲家庭救助制度缺位、女性平等就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以及离婚妇女缺乏风险意识等。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培养离婚妇女的贫困风险意识是化解离婚妇女贫困化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职业学校单亲家庭的学生是职业学校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虽然有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和一定的活动判断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家庭离异变故的影响,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成长过程、情感教育、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大部分单亲学生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都或多或少有别于正常家庭的学生。职校单亲学生的成长背景分析目前我国的家庭离婚率越来越高,家庭的分崩离析都给孩子在心理上、身体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资料表明,在我们国家,单亲学生绝大多数自由散漫不好学习,且过早地沾染各种不良习气。大部分单亲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动力无激情。职校单亲学生的心理行为探析父母的离异对单亲子女气质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情绪的稳定、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指出,要对包括单亲在内的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在家庭结构缺损、父母一方教养缺位的情况下,儿童更容易陷入发展困境,表现出各种适应不良问题。亲子沟通作为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的核心机制,对儿童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问卷调查191名单亲家庭儿童发现,与2135名完整家庭儿童相比,单亲家庭农村儿童的外向性、谨慎性、宜人性和开放性水平都明显更低,他们在与父亲(母亲)的沟通方面开放性更低、存在问题更多,并且单亲儿童的情绪性、宜人性和谨慎性特点能够显著预测他们的亲子沟通状况。农村单亲父母需要注意营造积极情绪氛围、掌握科学方法、尊重并顺应儿童的个性差异,才能更好地突破亲子沟通困境,发挥其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蒋荣 《社区》2012,(9):24-25
3月8日上午,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七彩家园"社工服务中心里传出阵阵笑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庆"三八"包馄饨比赛。只见10多名自发参加活动的社区"巧妇",正娴熟地裹馅儿、粘皮,不一会儿就亮出了一只只饱满的馄饨。其实这些"巧妇"还有一个身份——"七彩家园"馨福家庭社工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她们全是单亲母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0—3岁婴幼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对470名婴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母亲育儿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主要来自配偶、祖辈、朋友等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较为缺乏;婴幼儿母亲育儿社会支持存在异质性的分类特点,可划分为支持不足型、支持中等型、支持充分型3类;3类母亲在居住地、学历、就业情况和家庭年收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母亲、本科及以上学历母亲、全职母亲、低收入家庭母亲在支持不足型上占比更高。为优化婴幼儿母亲的育儿社会支持体系,建议强化政府主导,着力增加对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正式支持;重视家庭价值,营造夫妻同工、祖辈适度参与的育儿氛围;优化职场环境,助力婴幼儿父母尽可能实现育儿与工作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永石 《百姓生活》2012,(12):35-36
单亲母亲从农村到大城市打工,含辛茹苦地供女儿上了大学。可是,女儿却不想靠自己奋斗实现人生理想。一门心思要嫁富豪。女儿费尽心机参加富豪相亲会,母亲多次苦劝无效,绝望中向女儿挥起了刀……  相似文献   

15.
在原初社会 ,作为母亲的女性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然而 ,随着男性社会的发展 ,男性话语用母亲这一身份消解了女性的性别和其他社会角色 ,使之成为束缚女性参与社会的枷锁 ,使女性所有的生活附属于母亲的角色和家庭。今天 ,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使女性能够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改造社会 ,然而要使女性真正摆脱自身依附性的角色 ,我们仍有许多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透视弱势群体——中国离婚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中国目前尚无对离婚母亲提供子女抚养资助费的社会保障政策,但近九成的单身母亲是子女抚养的主要承担者。大部分离婚妇女的年龄段为35岁到50岁,其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自己。月实际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六成的离婚妇女认为她们离婚后的生活“极为清苦”和“比较清苦”。半数以上的离婚妇女认为她们目前的生活状况是在“维持生存”。中国150万个单亲母亲家庭形态的出现,意味着一种贫困现象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离婚妇女的权益保障及中国未来的人口素质,不能不引起关注。离婚妇女的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层次上是中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反映。是社会功能(给予弱势方援助)和执法能力(强制支付赡养费)不强的表现,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实证分析研究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最低工资价位和职业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最低工资价位和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越高;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母亲的职业阶层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去农村的最低心理工资价位越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去农村更愿意选择从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L镇的实地调查,从家庭作为一个生活共同体的现实出发,本文分析了农村陪读母亲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母亲陪读是一种家庭理性行为,既受到家庭效用最大化逻辑的支配,又受到家庭利他价值观的驱动。相对于男性家庭成员而言,女性在家庭经济生产中处于比较劣势,但在子女教育中比较优势明显,从而使女性更适合承担陪读责任;相对于女性祖辈而言,母亲在子女教育方面有显著的比较优势。陪读有助于增进陪读家庭总体效用而较少增进陪读母亲个人效用,但内嵌于家庭中的陪读母亲,具有强烈的家庭利他主义倾向,其在价值理性下做出的自愿陪读选择,使陪读母亲成为一种社会事实。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反思了性别主义的研究视角以及城乡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蒋荣 《社区》2012,(13):24-25
3月8日上午,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七彩家园”社工服务中心里传出阵阵笑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庆“三八”包馄饨比赛。只见10多名自发参加活动的社区“巧妇”,正娴熟地裹馅儿、粘皮,不一会儿就亮出了一只只饱满的馄饨。其实这些“巧妇”还有一个身份——“七彩家园”馨福家庭社工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她们全是单亲母亲。  相似文献   

20.
赵辛 《社区》2009,(15)
家住济南市市中区六里山街道玉函南社区的小崔是一位单亲母亲,前不久她刚刚在政协委员赵惠的陪伴下来到济南市真爱妇科医院免费做了一次妇科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