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发展的新阶段吗? 总结80年代,不应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日本经济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已走过的10年究竟与过去和将来是怎样的关系。我记得,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之后,迎来的是慢速或中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历了三次外部冲击:两次石油冲击和一次日元冲击。自1985年9月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降低美元汇率的措施问题达成协议,到1987年底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增长1倍。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夏尔·贝特兰在其《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说,每当现代资本主义经挤走向萧条的时刻,资本主义总会凭借政府的力量,利用战争使自己走出危机。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几乎每一次对外战争的结束,都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发展。当前美国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沉重的经济泥潭之中,美国政府如何挽救局势?是否就像有的专家分析的那样,美国经济泡沫的破裂就代表着伊朗战争的开始呢?论文着重从经济层面分析了美国对外发动战争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战后日本反垄断政策的导入与经济高速增长机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资本主义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确立,后经一短暂的自由竞争时期,到本世纪初也步入了垄断阶段。随之而来,“垄断所特有的停滞和腐朽的趋势”,①遂在其社会经济生活中日趋明显地展示出来。然而,在战后尤其是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又引人注目地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并一直持续了二十年之久。究其原因,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导入和推行反垄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弱化了资本主义垄断对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权力与经济     
我提出一个问题:美国是否拥有足够的比别国更多的控制力量、权威或影响,从而在1972年年末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决定自己的命运.1972年后,我在对过去200年世界经济史的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972年年末起,世界经济已进入第五个康德拉捷夫上升时期.康德拉捷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长周期现象,每个周期大约是40到50年.三十年代中期,他的理论在美国引起经济学家的热烈争论.但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繁荣时期,这种争论停下来  相似文献   

5.
商品经济原因社会分工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不赞成郭占恒同志的关于探讨商品经济原因的历史叙述。我认为,探讨商品经济原因,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有的课题,而是古今中外许多经济学家共同研究的课题。探讨商品经济原因的理论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奴隶社会的经济学家对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原因的探讨;第二,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原因的探讨;第三,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原因的探讨。每个阶段再可分为若干小阶段。人们对商品经济的原因众说纷纭。在众多说法中,只有社会分工论,即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唯一原因的论点,成为贯穿三个阶段,跨越辽阔的空间,拥有许多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社会分工论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术思想。第一个用社会分工来解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原因的,可能是卓炯同志,那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当时没有一个人同意。七十年代末开始,情况大不一样,赞成社会分工论的人越来越多。尽管他们的解释不一致,但是,毕竟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拉丁美洲各国都曾为殖民地,绝大多数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又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在多重背景下,拉美的发展道路颇为引人注目;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渐尖锐的拉美“发展困境”更加发人深省。 在广大的第三世界,拉美各国较早地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资本主义制 度,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拉美经济在第三世界中一直是比较发达的,特别是 二战后,曾创造过举世瞩目的“拉美经济奇迹”。19世纪后期拉美经济就暂露头角。1870—1884年,拉美对外贸易额大约增加了43%,每年超过10亿美元;相比之下,同时期英国的贸易总额只增长了27.2%①。第一次世…  相似文献   

7.
自新贸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问世以来,新一代发展经济学家运用与新贸易理论诞生所伴随的规模收益递增分析工具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在概述新贸易理论问世过程的基础上,对新一代发展经济学家所探讨的某些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中心—外围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等。最后,作者就新贸易理论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尖端科学技术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技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刺激引发技术的发展。可以认为,产业革命以来,以大约50年为周期的长期性波动(即康德拉捷夫周期)带来资本主义上升局面的原因,显然是技术的巨大进步,即技术革新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为止,世界经济曾处于增长时期,其中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此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精神生活充满着意识形态的冲突,许多学者也正在研究意识形态的作用,并且表现出某些基本的倾向,这是一个毋庸否认的事实。在危机被认为仅仅是“不愉快的回忆”,而迅速和不断的经济增长被当作医治一切社会问题的万灵药方的时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个倾向是,许多人断言以阶级斗争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问题已经过时。在“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技术治国时代”和  相似文献   

10.
经济心理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美大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界悄然崛起的一门起源于经典经济学和现代心理学交叠处的新生科学,其诞生标志为1946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雷诺撰写的“第一部将经济学与心理学有机综合的系统性著作”《政治经济学和实验心理学》一书。70年代末、80年代初,迫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持续疲软、萧条和跌岩的严酷事实,一批“有着良好心理学素养”的西方经济学家,自觉地把研究视角投向经济现象的背后,试图发现引起并牵动经济现象的“活的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即“那些要对经济行为、决定以及选择负责的力量”,致使经济心理学异军突起,迅速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战后日本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就进入高速发展中时期,尔后又出现了所谓“超热化”的高速增长,使日本很快地成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大国”。日本由一个后进的工业国发展成为同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经济大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特种萧条”期间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获得了迅速广泛持续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因此,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 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帝国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形式之间矛盾发展和激化…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战后20多年的“顺利”发展,70年代起,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陷入了一个“暗谈”时期,出现了连续的通货膨胀,且经济增长逐步减慢。到了80年代,低增长率、通货膨胀和失业已成了这些国家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其多种原因,但税收体系的不平等,无效率和过分复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一、日本税收改革的背景日本于1987年进行税制改革是在日本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进行的,与其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增长计量 :粗放型抑或集约型 ?经济增长从投入要素的集约程度可以划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尽管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目前仍处于混乱状态 ,然而西方增长经济学家的增长会计分析方法 ,已经成为区别两种不同增长方式的重要依据。在 5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计算了经济增长的原因 ,他把带来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投入的增加 ;二是要素投入生产率提高 ,后人称之为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质上如今粗放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前者 ,集约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后者。 1 994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鲁格曼在《外交》冬…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二十年代,许多第一流的苏联经济学家反对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进行商品生产。这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论点有关。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直接根据需要安排生产。马克思设想一旦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被推翻,束缚生产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尖锐化,引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思想混乱,他们普遍流露出历史必然灭亡的感觉和社会悲观主义的情绪。他们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风行一时的自由改良主义的立场转到对未来人类作出悲观预言的极端虚无主义的立场。近年来,在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美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罗伯特·海布罗纳更明显地表现出这种悲观情绪。西方报刊把海布罗纳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人类前  相似文献   

17.
“趋同论”在本世纪60年代初刚提出之际,苏联理论界曾对它进行了批判。在其后近30年的历史进程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和分歧。追溯一下苏联理论界评析“趋同论”的变化历程,对于我们分析“趋同论”具有借鉴价值。拒斥与批判:80年代中期以前的态度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历史时期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基本态度可以用下面的话来概括:绝对拒斥、彻底批判、全盘否定。苏联理论界率先批判“趋同论”的是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列昂节夫于1966年12月在苏联《经济报》上发表《两种制度和睦的神话》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在自身范围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民族主义向什么方向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许多人认为民族主义思潮将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剧烈冲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历史经验。然而这种认识却忽视了社会思潮的发展规律,即任何一种政治思潮、意识形态或宗教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地区他们的内涵与功能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甚至是与初始时期的思想内涵截然不同的。只要比较一下90年代的社会主义和50年代的社会主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和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的宗教作用和殖民统治时期的宗教作用,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有多么惊人。本文将从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传统民族主义的区别入手,分析普世性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下村治(1910—1989),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其治学风格迥然异于一般学院派经济学家:一是严谨的实证精神,重视经济理论的实践意义;二是强烈的政策意识,每临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无畏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在下村治战后的学术生涯中始终贯穿着激烈的论争,而论争中他的思想每每给予政策当局和学术界以巨大影响。自50年代至70年代,以下村治为一方的著名论争有“库存论争”、“高速增长论争”、“通货膨胀论争”、“零增长论争”等。其中以50年代末期的“高速增长论争”的影响最为深远,在  相似文献   

20.
初学日本史的大学生往往会为日本史学界的巨大分歧而感到吃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总是没有定论?德川幕府统治是否封建主义?明治维新是不是革命的?如果是革命,又是什么性质的革命?明治时期的日本是资本主义,还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个国家为什么走上帝国主义扩张的道路?三十年代的日本是不是法西斯主义?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日本究竟是防御性的,还是侵略性的?运用当前的先进社会观点来看,当时的日本经验和欧洲的过去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也就易于沿用说明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