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阶级社会毕竟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极其壮观的一页;诞生于阶级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无疑是社会科学真理宝库中最辉煌的成果。而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关于把阶级性和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的这一论断到底对不对?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2.
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是否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个根本分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伦理学认为,道德总是超然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也不具有阶级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理论根据。在阶级社会里,最基本的影响全部社会生活的社会存在,就是阶级的对立。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不能不决定着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道德,也就不能不具有阶级性。所以,恩格斯在明确地指出“所有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之后,就更着重地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甚至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立已被遗忘了(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引者)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之上的、真正人类的道德方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简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意识形态是该阶级、该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从意识形态的特性来看,它是整个社会意识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社会或每个社会集团、政党,即社会群体,都在以不同方式向群众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同时又要以各种手段来削弱、肃清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俄国化过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列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范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突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阶级意识,是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识形态是为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立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至今尚未统一认识,争论的焦点是,在社会领域内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 我认为在社会科学的真理中,凡是不与任何阶级的利益相冲突,可以为一切阶级服务的,如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具有阶级性,反之则具有阶级性。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是有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 什么是真理的阶级性?我认为,所谓真理的阶级性,是指在社会领域中有一部分真理,既是正确的反映了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某一个特定阶级的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显著特点。这是值得商榷的。列宁说:“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任何哲学都不过是一定阶级利益的理论表现,任何哲学都具有阶级性。既然阶级性是各种哲学共有的属性,那就不能把它看作某种哲学的特点。否则,就会使自己陷入不可解脱的矛盾:承认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特点,就只好承认有超阶级的哲学。正确观点应是: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是马  相似文献   

7.
“审美意识形态论”受哲学误区影响,错误地将意识形态与观念上层建筑相等同。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设施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方面的序列,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性质方面的序列,两者不可相混。意识形态是对特定社会性质的反映,不是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分类。哲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都归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身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学术月刊》今年第四期,发表了石梁人同志“试论道德的阶级性”一文,作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实质进行科学的说明,并反驳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否认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荒谬论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作者在谈到道德的共性时,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道德的共性,就是阶级性的论点,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愿意提出来和石梁人同志商量,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产阶级政治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哲学对于政治(此处专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无产阶级政治),应是既服务,又指导,为其服务就要对其指导,对其指导也就是为其服务。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因而,它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也就是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论述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时概括地说:“共同劳动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个体劳动则要求私有制”(见该书修订第三版,中译本上第16页)。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实际资料与这两句话相对照,认为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则值得商榷。然而,自上述苏联《教科书》以权威著作的地位传到中国后(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一) 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必须首先弄清什么叫阶级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报纸有阶级性时指出:“有人说,报纸没有阶级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种话就讲得不对了。至少在帝国主义消灭以前,报纸,各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要反映阶级关系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44页)可见,因为报纸反映了阶级关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就叫有阶级性。没有阶级性是什么意思呢?毛泽东同志也有过明确论述:“大字报是没有阶级性的,等于语言没有阶级性一样。白话没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亦即观念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或见解,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性质的问题,因而,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对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性质问题予以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对象——“大众”具有阶级性,指的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劳苦大众.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进步性,它是一个时代里最进步阶级的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众具有阶级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众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要弄清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不仅要弄清什么是真理,而且要弄清什么是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都是从他们的社会作用,从他们体现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意义上来界说的。据此可以说,当我们说理论有阶级性的时候,阶级性这一概念的内涵只能是:该理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关于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论争,主要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文艺的本性是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意识形式;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还是文化哲学;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特定社会性质的还是普泛的;是以审美性包容意识形态性还是以意识形态性支撑着审美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时,是"意识形态说"更有利还是"社会意识形式说"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自法国学者托拉西提出意识形态观念以后,意识形态概念本身引起了理论界和统治阶级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意识形态起初是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出现,本身没有任何阶级性.只是后来它与阶级社会发生了关系,本身就代表了物质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托拉西提出,受法国资产阶级社会洗礼,遭拿破仑抵制,被德国哲学吸收,经马克思批判改造这一过程,最后形成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目前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邢贲思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论述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觉得,真理的阶级性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回答,如说“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没有阶级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7页) 在讨论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时,必须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有阶级性,什么叫没有阶级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对真理是否有阶级性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看法。现在之所以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有分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什么叫真理有无阶级性这个问题理解不一致。因此,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什么叫有阶级性呢?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就是指某种真理,是反映阶级关系的,是阶级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社会意识领域内,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的社会心理并且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双向影响和制约,是社会意识发展的内部动力,它与总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但我国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是强调社会存在直接决定意识形态,没有从社会意识内部深入阐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论证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感到,改革不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首先,改革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改革作为把旧事物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变,使之能够适应客观情况的过程和手段,剥削阶级可以用,被剥削阶级也可以用,但在不同阶级手中进行改革,就会有不同的涵义:剥削阶级掌握政权时实行的改革,是被迫对被统  相似文献   

20.
读了贵刊八一年第二期尚乐林同志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吗?》一文,不无启发。但对尚文的观点实难苟同。我们认为尚乐林同志对“社会意识”的概念和“相对独立性”的理解都是值得研究的。首先,尚乐林同志把“社会意识”与具体的意识形态混为一谈了。“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定概念。同任何一个科学概念无不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样,“社会意识”也有自己特定的含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即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构成的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产生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指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学、宗教等具体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在日常活动、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