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季羡林的哲学养生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红 《老年人》2004,(5):56-56
季羡林老先生的寓所在“北大”未名湖畔朗涧园13号。他家里除了书,便没有更多的空间了,他是为书而生、为知识而活的人。用季老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生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求知”。季老是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国际知名的印度学专家,东亚最杰出的梵文学者。如今,他92岁高龄依然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央视《艺术人生》节目,曾披露季羡林的一件轶事,听来既有趣又耐人寻味。季老任北大副校长时,一天在校园操场碰到一名男生背着沉重的行李来校办理入学手续。这名学生向季羡林求援:"大爷,帮我看会儿行李,我去办手续!"季欣然应允。那小青年说完就跑走了。季羡林站在太阳底下恪尽职守地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个新生终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对季老说:"谢谢  相似文献   

3.
只有初中文凭的李涅,从小热爱国学,自学成才,满满腹经纶,并且与季羡林结成忘年之交,得到季老的关。怀与帮助。他现在已成为大学教授,讲课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季老去世的消息传来,他感到无比地悲痛。  相似文献   

4.
戴海 《老年人》2008,(6):28-28
“我有一个优(缺)点,就是永远不让脑海停止活动。”这是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自白。北京大学的老先生们公认,季老是“最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他自进入晚年,又进入学术的“第二青春期”:八十多岁时完成八十万字的《糖史》,继而攻克吐火罗文,并连续出版多部有关人生话题的散文。  相似文献   

5.
为了抓小偷,他放弃了年薪三十万的金领职业;为了抓小偷,他和他的家庭每天生活在歹徒的死亡威胁中;为了抓小偷,他甚至不顾自己身患两种绝症……2007年,随着曾永川被推荐为"四川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候选人,他的故事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6.
何旭 《老年世界》2014,(22):40-40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老出生于1911年,2009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8岁。他独创的“三不主义”养生经、“养生无术是有术”的观念以及宽广坦然的生活态度都是他的养生智慧的浓缩。  相似文献   

7.
布尔吉巴     
一、家庭、学历哈比卜·布尔吉巴是突尼斯共和国总统。他于1903年8月3日出生于突尼斯莫纳斯提尔地方的一个中等家庭。他的祖父曾领导过十九世纪的一次反对统治当局苛捐杂税的人民起义。家庭对他的民族意识形成,有一定影响。布尔吉巴受法国的影响较多,少年时代曾在突尼斯市法国人所办的萨第基学校和卡尔诺中学读书。后赴法国进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927年毕业,获得法学士学位和政治系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8.
孔一诺是圣人孔子的第77代孙,也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曾外孙。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自小性格懦弱、娇生惯养的他"泪腺丰富",特别爱哭。但从幼年起,他在近乎冷酷的母爱呵护下,克服自身弱点,健康成长起来,并成为美国军校的第一个中国男孩。  相似文献   

9.
《中外书摘》2006,(9):F0004-F0004
《季羡林学术精粹》(四卷)由山东友谊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季老首次在家乡出版社出版自己的文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授权的版本(书中附有授权书),先生委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选编。王岳川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在美学、书法、音乐等领域都有不凡的造诣。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普通的旧式三居室,住着两位已退休的普通老人。这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曾上过湖南卫视“瞧这一家子”的专题报道。这个家庭的主人,是66岁的张厚时老人,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厚爹。张厚时在环卫战线工作了44年。让人钦佩的是,仅仅读过4年书的他,却发表了5000多篇新闻稿件,作品剪报已有满满11大本。他曾先后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耀邦和江泽民写信反映环卫工人的困难,并得到批示和解决。他是省、市劳动模范,20岁开始当选为长沙市人大代表,至今还是。如今,他因患恶性肿瘤动了两次…  相似文献   

11.
吾之 《老年世界》2011,(12):36-36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一生勤勉,一生谦和,著作等身,桃李满门。 他生于1911年8月6日,病故于2009年7月11日,享年98岁。季老先生九十多岁时,仍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为奖掖后学,襄助公益,还不时挤时间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于是,许多人都问季老,有什么长寿秘诀?他的回答是:“我养生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需要秘诀。心中不染尘,胃口自然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很好消化。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就不生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知识界,人们最熟悉的中世纪阿拉伯杰出学者恐怕要数伊本·西那(980~1037).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他的学术成就巨大--本人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著作被称为"人类智慧的宝库".据考证,他名下的著作阿拉伯语的有456部,波斯语的有23部,保存下来的也有160余部.二是西方学者非常重视他,在欧洲,他的名字是拉丁化了的阿维森那,其哲学和科学思想曾对西欧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三是在我国最知名的出版机构之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他的<论灵魂>是唯一一部出自中世纪阿拉伯大师的著作.此书是其代表作<治疗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即讨论心理学的第6卷,是由我国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初,根据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法文本转译的.<论灵魂>这个书名,不知是法国人、捷克人还是中国人的创意,阿拉伯语原文此卷的标题是"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犹太家庭,聪明进取,才气过人! 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3年全家搬迁到了美国芝加哥。萨缪尔森家族是一个盛产经济学家的世家。萨缪尔森本人自不必说,他的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都是知名的经济学家,侄子萨默斯曾是美国布什总统的财长,现是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他的夫人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经是他的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会谈中娴熟地运用理论,让一家人在入情入理的"拉家常"中,看到自己以前未曾看到的生活画卷,是家庭社工必备的功夫。  相似文献   

15.
"徐蒋体系"如何形成?蒋兆和曾回忆: 他们都出身在一个贫寒家庭,在他离开上海,远赴欧洲的第二年,他来到了上海,8年后,他从国外回来,他慕名相见,这一次的见面,成就了一段佳话并改变着中国画坛,他们就是影响着中国画现代进程的"徐蒋体系"的主人公:徐悲鸿与蒋兆和,蒋兆和后来回忆说:"由于徐悲鸿的指点,这个艺术的根本问题才在我的思想上更加明确起来."蒋兆和的儿子更直言:"没有徐悲鸿就没有蒋兆和."  相似文献   

16.
因参加《奔跑吧兄弟》,邓超红透了半边天.但网友们更喜欢这个"逗比"在微博上耍宝,看他带着孙俪和儿子一起搞怪.其实,出生在一个重组家庭的他,幼时是个令人头疼的反叛少年,因经常闯祸,帮他善后的爸爸还落了个"消防队员"的雅号.父亲用挚爱引导他走上"星光大道",并一次次帮他摆脱困境,越飞越高! 从小捣蛋,曾是"混世魔王" 1979年2月8日,邓超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重组家庭.父亲是当地博物馆的书记,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干部. 他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因为十分顽劣,令爸妈头疼不已,父亲对他也最严厉.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和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徘徊的身影让很多人对褒贬不一,本文重在探讨胡适对"政治"的态度而不是其政治态度,在知识谱系转换和学术转型时代,对于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和功能做了期待,即如何寻求政学分途又需要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绣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我建议他寻找专业的婚姻咨询,他敷衍说,会在网上找找如何建立信任……无谓的争论我也很累,看不到他的诚意,却因为忽冷忽热的态度给我的生活造成了假象。我和先生在婚前各方面都很合适,家庭、收入等等,所谓门当户对结了婚,而不满一年的婚姻,却"意外"触礁,所谓"意外"是对我而言,对他来说,也许是厚积薄发。我们两个都是对外人性格温和,不计较,不争强好胜,可以说属于相似性格。由于两个人家庭背景都比较简单,也没有特别大的  相似文献   

19.
他曾是大家眼中的另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创业.如今,昔日卖豆浆的大学生成了山西餐投集团云洲电子商务公司的总经理,并拥有多家餐饮、文化、投资和电商公司.他就是"惜客"和"爱逗"的品牌创始人郗珂.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1月25日,季老给自己的孙子季宏德发压岁钱和父亲隔绝了13年后,2008年11月7日,73岁的季承终于在301医院的病房见到了父亲季羡林。季承带来了季老喜爱的家乡食品,亲手喂给父亲吃。经过13年的隔阂之后,季承又像普通的儿子一样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