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中共北京市委第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是发展模式的升级,是向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对学界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聚焦课题,如何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在首都经济研究方面,房价问题关注度上升,专家学人调查分析,积极建言献策,讨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调控房价的有效对策;首都的创意文化产业研究持续深入;进一步发展北京高科技服务业,是很多研究者的共识。在社会与人口研究方面,北京的人口规模与布局和人口老龄化等仍是研究的热点。此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教育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于晶晶 《创新时代》2011,(11):94-95
如今,北京已成为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并已全面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北京距离建设“世界城市”的长远目标,依旧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要符合世界城市的一般机能,更应具有北京特色。而在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是当今的四座世界城市,除城市规模效应外,其明确的角色功能和丰富的文化构成,是它们担当世界城市角色的重要支撑。如今,世界城市战略既应是一个明确的城市发展定位和方向,也必然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动力源泉。在中国的特大型城市中,北京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这是一个宏大的战略目标,需要无数的优质化细节来支撑。在这一目标的导引下,北京的城市发展既要有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更要有与重大战略目标相对应的序列化的城市“内容战略”。内容战略的核心,即要确立城市文化角色功能的宏观、整体定位以及行为、影响、辐射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建设世界城市:北京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提出的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目标,既是北京城市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今后参与全球化的需要。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将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对之策,即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构建首都大都市圈管理新体制,建设国际金融之都,打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区、重点打造CBD功能区,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首都软实力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2年10月26~27日在武汉隆重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6.
建院30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理论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真知灼见的科研成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7·16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既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又表达了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浪潮和国际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阐述了北京建设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了其在文化设施、国际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文化服务网络的完善、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打造、文化产业的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北京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7·16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既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又表达了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一项创新性实践,北京、杭州、成都、上海四个城市先后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也成为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标杆。以此四城市为样本,梳理探析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主要包括:坚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策驱动,指引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前行之路;建立过程监测机制,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创新教育立交桥制度,打好中国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基地网络基础,扩大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构筑弱势群体教育底线,注重教育惠民实效,彰显中国学习型城市人文情怀。通过探析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国特色,努力为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是该进程中的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和服务社会兴起构成了世界城市诞生的背景。世界城市在全球发挥着控制、创新、服务和消费等功能。建设世界城市要构建良性的城市—区域关系,旅游流是维系世界城市网络的最重要纽带。北京作为中国的总部基地、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消费城市",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必将带动北京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盛国荣 《探求》2010,(5):76-80
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本土化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当前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一种共同诉求。2008年,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1]在高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座谈会的发言中指出,要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要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钻研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教授[2]也在《光明日报》上发文呼吁要正确处理继承、借鉴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努力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张忠华  顾伟 《社科纵横》2009,24(6):79-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以民主为核心内容、以法治为制度根基、以人权为价值目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社区组织职能的科学界定 ,社区组织建设和职能履行的资金保障。我国城市化社区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正确处理城市社区与政府的关系、社区与市场 (企业 )的关系 ,建立健全自治的社区组织并明确其功能 ,获取充足的建设资金。我们应该借鉴外国及澳门地区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5.
高静娟 《探求》2018,(2):112-116
广州市从化区社区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构建"三位一体"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打造特色小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社区治理具有行政化倾向,社会组织管理培育机制不足,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缺失,网格化管理工作保障不够,社区党建工作有待加强。社区建设要政府社区及时归位,明确各自职责权限;重视社会组织培育,推动专业力量参与;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保障机制,激发社区工作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共治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北京向世界城市进军。本文阐述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比较了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长远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现实需要,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都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城市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城市"诸多指标中,法治是核心要素之一。30年来,中国已走上法治道路,其中大城市的法治建设作了重要贡献。依据世界和中国经验,世界城市的法治化应走"强政府"大社会"的路子;应创建"法治型"政府,关键是做好人权保障和权力制约;应创建"服务型"政府,将"职责"置于"职权"的优先地位。北京作为"世界城市",未来仍应十分重视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5):1-7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首要使命和重任,本文以民族学学科为个案,从学科史、学科范式的多重角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力"——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既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学科体系的重要遵循,又是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必由路径与合力。进而提出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的三重路径和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的艰难探索、成功实践、基本经验,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离开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特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在当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是中国作风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相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