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部的农村里,有许多女孩子渴望能够 上学。滋根基金会拍摄了一部名为《雀鸟村》的 纪录片,讲述一群"雀鸟村"里的女孩子为实 现受教育的梦想艰难跋涉的故事。该片反映了 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令人深思。同时这 部纪录片对于募集捐款和提高人们认识起到了 很好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3.
她是2006年"中国新锐导演计划"的获奖者;2008年她的第一部纪录片《登天一线》在全球145个国家拥有超过1亿个家庭订户的美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探索"频道播出;她参与拍摄的纪录片《女性·艾滋病》于2008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隆重首映……所有的这些成就都出自于一位25岁的新疆女孩,她的名字叫袁博。  相似文献   

4.
蔡妍 《现代交际》2010,(5):73-74
纪录片《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历时两年多拍摄完成的作品,作品荣获了多项大奖。本文主要从该片的素材积累与选择,纪录片的拍摄技巧和角度、情节的设置、艺术效果、影片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导演创作纪录片《幼儿园》的基本模式。指出在中国纪录片市场较为萧条的今天,这部纪实之作能够博得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导演在素材的采集、拍摄到构思、创作的整个过程中都有所创新,从而脱离了老式纪录片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日前播出,一经播出就获得许多观众追捧,引来收视热潮.正是亿万人生活的变化,"众筹"起了五年来最精彩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五年来最震撼的"辉煌中国".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次大会意义十分重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为了给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浓厚氛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决定联合拍摄一部纪录片,来反映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于是,《辉煌中国》应运而生.这部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拍摄,用讲故事的方式,从上千个成就案例中,精选了65个故事、250个成就点位、采访了108个人物,呈现了200组国家成就数据……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展示方式,逾万条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展现了五年来最震撼的"辉煌中国".  相似文献   

6.
闫博 《现代妇女》2014,(8):311-311
最初认识纪录片,还是听前辈们聊天时提起,那时候大都是“新闻纪录片”,短短10分钟,讲述一个小故事,很有趣。那也许就是中国纪录片的前身。我国电视纪录片自1958年诞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内涵深刻、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强的优秀作品。像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望长城》,还有最近很受观众们喜爱的《舌尖上的中国》等,片子以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文化内涵、新颖的巧妙构思和新奇的拍摄手法,让许多专业学者和纪录片爱好者,都赞不绝口。那么作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拍出好的纪录片,需要用心去思考。本片论文,以一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制作的纪录片《雪的故事》为例,浅谈新闻工作者创作纪录片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之于中国,一直以来是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随着近年来优秀纪录片作品的不断涌现,纪录片话题成为媒介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回望历史,探究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再立足当今,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以及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20年来,一直都以神秘著称,很难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独立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论述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创作环境,旨在为中国独立纪录片呼吁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中国纪录片曾经在一个历史时期形成过一点“运动”迹象的话,那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出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中国纪录片的上限是1991年的《望长城》。因为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15年前,他与朋友在学校餐厅的一张餐巾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新浪网”的雏形。13年后,这位“新浪网”三号人物急流勇退,专心拍摄纪录片。他认为,“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是社会善举”。他的目标是,10年拍摄100部纪录片,“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一部有教学价值的纪录片在民族学专业教学的课堂中应用,必须注重教师本身对纪录片的阐释和提炼。以纪录片《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为例,可以在播放前设计"文化差异与文化相对论""苗族文化体系"等专业知识的介绍与陈述,并在播放结束后组织就"苗族文化在法国的传播"及"‘他者’与‘当地人’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等后续教学活动,如此方能使纪录片的播放成功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纪录电影界的奇才。3年前,他拍摄的《家园》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影像节"最佳短片奖"。2年前,他拍摄的《迷失的家园》获得巴黎青年短片电影节优秀影片奖。这部公益微电影网络上传仅仅一天,点击率便超过百万,众多影迷都为他的才气和视角所折服,李少红、何平、顾长卫、马云、王石、任志强等诸多大腕名人在微博上或推荐或转发他的电影。6年来,他卖掉车和房自费千万,拍摄了2000多个小时的自然生态纪录视频素材,剪辑成多部公益微电影。所有影片没有一句旁白,却有一种强大的语言深深震撼了观众心灵。而现在,他正忙于拍摄又一部反映水生态危机的短片《长江,长江》。电话那头,他的声音里透出憔悴与焦虑:"6年前拍摄黄  相似文献   

13.
《海豚湾》2009年上映之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除了在国际社会的热播,《海豚湾》在中国的传播也呈现了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纪录片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两种态度:一方深为片中保护海豚的精神所感染大为肯定;另一方则觉得影片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种族煽情,主观色彩太重,近年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等影响下,涌现出一批突破传统观念的新纪录片,典型代表便是迈克摩尔的作品。《海豚湾》这部纪录片带有明显的迈克摩尔色彩,本文将从叙事、声画、论证三个方面对《海豚湾》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23日,在央视《向幸福出发》节目现场,成都"80后"小夫妻向全国观众秀恩爱。播放丈夫拍摄的那部情感纪录片时,节目达到了高潮。纪录片叫《十年》,是丈夫花了三年心血、用几十盘录像带剪辑而成的,记录了两人彼此坚守的十年……  相似文献   

15.
以真实性标榜的纪录片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呈现出一些叙事结构上的变化。叙事对象的个体化同叙事的情节化,让电视纪录片变得好看,而电视纪录片中大量细节手法的运用则使得电视纪录片变得丰满起来,不可否认悬念在电视纪录片的运用确实使得电视纪录片故事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纪录片的听觉语言中的音乐语言的论述,旨在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阐述音乐这一人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这一角度探究音乐给纪录片带来的艺术美以及对纪录片艺术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乐诗薇,一个来自法国的女记者,用自备的摄像机,历经5年时间记录了一个即将拆迁的上海家庭的生活。这部名为《等待天堂的日子》的纪录片历时92分钟,它反映了城市化带来的一些主要变化,以及普通中国人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关于中国的一些纪录片为乐诗薇在海外赢来很多奖项,她也被称为用"第三只眼看中国"的人。最近本刊记者对乐诗薇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更是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相似文献   

19.
王薇琳 《现代妇女》2014,(8):309-310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1958年发端以来,已经发展了近56年。从早期的照搬俄罗斯的“形象化政论”,到20世纪80年代本土化意识的觉醒,20世纪90年代记录风格的形成,直到新世纪以来逐渐向国际化靠近的多元化风格变化,中国纪录片随着时代特色的变迁不断向前发展。而作为“社会记录者”的电视纪录片,“人”都应该始终是其表现的主体。尤其是近期再度火爆的《舌尖上的中国2》更是凸显了人文精神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回顾中国纪录片发展过程的人文精神,阐明人文精神应是中国电视纪录片承载的重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